■豪江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挂牌。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并明晰高质量金融服务“路线图”,为金融发展指明前进方向、激发信心动力。
今年以来,青岛市地方金融监管局锚定优化金融服务、深化金融改革、防控金融风险、完善金融监管等工作重点领域,全力推动青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青岛金融业实现增加值805.33亿元,同比增长7%,高于GDP增速1个百分点;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6.8%,较去年同期提高0.1个百分点;金融业实现税收占全市税收比重超过十分之一。
本外币存贷比超110%
对一座城市而言,资金量是衡量金融业发展的核心指标,更是衡量城市综合实力和发展潜力的重要依据。今年以来,青岛金融业资金供给扩面增量的鲜明特质,再次印证了经济的韧性。
截至10月末,全市本外币贷款余额29575亿元,同比增长10.5%;比年初增加2585亿元,同比多增66亿元,总量及增量均居全省首位。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26856亿元,同比增长8.35%,比年初增加1818亿元。
截至10月末,全市本外币存贷比超过110%,处于历史最高点,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6个和23个百分点。全市信贷资源运用充分,汇聚资金能力不断提升。
业内人士表示,存贷比高,从银行盈利的角度来看,意味着银行盈利变好。同时,说明青岛资金利用率高,金融生态环境良好,银行努力争取更多外来资金支持青岛经济发展。
直接融资提升扩容
前10个月,青岛企业通过上市、挂牌、发行债券等各种形式实现直接融资3889.41亿元,创历年新高。
直接融资的规模和效率对实体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优化融资结构,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
2023年,青岛新增8家上市及过会企业,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达到85家,稳居全省首位。上市公司涵盖31个国民经济行业大类,与24条重点产业链关联的境内上市公司达到48家。
今年以来,青岛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将推动企业上市作为金融助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创新组建资本市场专业服务团队,为“白名单”企业提供定制服务。运用服务企业上市“十项工作机制”协调解决难点、痛点事项50余件,加快企业上市进程。
在强化企业上市后备梯队建设方面,青岛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累计摸排走访各类优质企业百余家次,筛选优质上市资源;全新建成三大交易所“全牌照”资本市场服务基地,组织各类培训活动89场,参训企业超1400家,持续提升企业家队伍利用资本市场的意识和水平。全市待审及辅导企业29家,重点拟上市后备库入库企业442家,保持上市梯队良性格局。蓝海股权交易中心获批全国首批“专精特新”专板、首批三四板对接机制和首家非上市公司财务顾问创新试点,服务全省“专精特新”企业达1067家。
青岛持续打造创投风投优质资本高地,提升多元化股权融资水平。出台“创投风投十条”3.0版,保持政策在国内城市中处于领先。截至10月末,全市在中基协备案私募基金数量和管理基金规模分别达到2484只和1975亿元,基金数量等重点指标增速保持在全国前列;基金管理人户均管理规模5.2亿元,同比增长20.9%,高于全国6个百分点。各类创投风投青岛项目超1300个,在投金额超千亿元。
服务实体经济更精准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高度概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八个坚持”,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
今年以来,青岛金融业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不断为实体经济注入“源头活水”。
持续打造“春雨行动”金融服务品牌。青岛累计组织多层次、多样化金企对接活动200余场次;组建228支金融辅导队累计走访各类企业和项目超1.56万家次,促成融资放款661.62亿元。建立“金融问诊”制度,通过12场次“把脉问诊”,为28家企业提供定制化融资解决方案;创新开展20期金融政策产品直播季活动,受众超过25万人次;发挥“金企通”数字化平台作用,服务企业融资650亿元,金融服务的精准度、便捷性和覆盖面不断提升。
重点领域金融支持更“强”。青岛聚焦产业园区、绿色低碳、资本市场、首贷拓展、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实施5项“百亿计划”。在6个专业产业园区建立“金融管家”试点,为园区企业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融资服务。开展金融机构高管走基层“百日攻坚”活动,针对全市1623个重点项目,强化融资服务保障。
截至10月末,青岛流入生产经营领域的贷款增量达到2462亿元,占各项贷款增量的95%;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普惠小微贷款、涉农贷款增速分别达到32%、26%和16%,均大幅高于各项贷款增速。新发放企业贷款平均利率3.89%,处于历史较低水平,企业贷款融资成本持续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