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浮山湾畔,“峰”起云涌,星光熠熠。
10月10日至12日,第四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如期而至。青岛化身“国际客厅”,站在世界舞台的聚光灯下。
416家跨国公司的领导人及公司高管齐聚青岛,聚焦“跨国公司与中国”议题,传播跨国公司声音,分享跨国公司经验,链接跨国公司资源,深刻感受中国经济的强劲脉动,探寻与中国、与山东、与青岛合作共赢的发展机遇。
“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营商环境只会越来越好,为全球跨国公司创造的机遇只会越来越多。”2019年10月,首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举行,习近平主席专门发来贺信,指出“举办跨国公司领导人峰会,聚焦跨国公司同中国合作,既是对跨国公司发展的展望,更是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宣示”。
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推动者和受益者,通过生产、技术、服务和资本的国际化,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实现利润最大化。只有拥抱全球化,跨国公司才能实现更好的发展。当前,世界经济波谲云诡。聆听“希望”的声音,寻找新增长引擎,跨国公司需要与中国发展携手并进,拥抱全球化,中国市场不可或缺。
青岛峰会的举办恰逢其时。经过三届培育,持续输出“跨国公司与中国”合作方案,凝聚起跨国公司与各方的“心之所向”。本届峰会,146家跨国公司首次参会,新朋友纷至沓来,越来越多跨国公司领导人在日程表里留出了“青岛时间”。
认真梳理每届青岛峰会举办的时间、方式、载体,不难发现,有很多的应时而变,更有许多始终不变的坚守。变的是发展形势,不变的是开放的担当和诚意。变与不变,折射出中国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的大逻辑。同时,建设上合示范区、青岛自贸片区,经略海洋、乡村振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一系列“国之重任”在青岛叠加,必将加速开放资源的耦合聚变。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底气和实力,将在中国式现代化的青岛实践中进一步彰显。
聚青岛,看中国,为全球。
此刻,来自五湖四海的跨国公司领导人已进入“青岛时间”。作为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宣示地,青岛正敞开怀抱,热情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同行者”与“合伙人”。
中国“引力”
近两百年的全球化进程中,二战之后到现在是经济全球化进程速度最快、持续时间最长的时期。科技革命与产业分工的扩展是推动经济全球化加速演进的最直接的力量,而跨国公司正是背后的重要“推手”。
中国主动拥抱全球化,肇始于改革开放。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不断扩大对外开放,45年间,中国实现了同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革。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着眼世界发展大势,中国不断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在这一进程中,诸多跨国公司从看见中国、了解中国到探索中国、深耕中国,他们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参与者,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见证者,他们成为中国沟通国内和国际市场的桥梁,更是中国经济长足发展的受益者。
近几十年来,跨国公司迅速成长壮大,一条伴生的发展主线是国际分工从产业内向产品内分工加快转型,带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深度嵌入世界各国。
当前,尽管国际形势复杂多变、阴晴不定,但如同大江大河奔腾向海,也经常会遇到险滩暗礁,时常会出现回头浪一样,经济全球化来自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世界发展的历史大势,虽偶遇逆流,总体上仍在不断加深。今天的世界,各国经济已高度相互依赖,各国之间联系和彼此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频繁、更紧密。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波动下行,中国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继续成为跨国公司的重要投资目的地。
成本低、市场大、供应链成熟,是众多跨国公司看好中国市场的重要原因。从成本看,中国在劳动力、原料、能源、物流等方面综合成本有竞争优势;从供应链看,中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整个供应链的稳定性和成熟性高;从市场看,中国人口数量、人均GDP和经济增长预期潜力巨大,对跨国公司有强劲吸引力。
外资深耕中国市场信心不减,也是双方凝聚共识、赢得彼此信任的一场“双向奔赴”。
中国一直十分重视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兴业,持续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稳外资政策。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当下,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支持外资、吸引外资、服务外资的动作频频。
今年8月,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聚焦外资企业的突出关切,推出新一批24条针对性政策措施。商务部也持续强化外资政策支持,通过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取消或放宽外资准入限制,举办“投资中国年”招商引资系列活动,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见效,提升外资企业获得感。
9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召开外资金融机构和外资企业座谈会,听取有关意见建议,研究加大金融支持稳外贸稳外资力度,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有关工作。
9月28日,商务部正式上线“外资企业问题诉求收集办理系统”,健全完善外资企业圆桌会议制度,进一步与外资企业加强常态化沟通交流。
今年以来,跨国公司高管密集访华,外资在华布局深度、广度不断拓展。尽管部分指标出现波动,但外资来华投资设企热度不减。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3154家,同比增长33%。
正如麦肯锡中国区主席倪以理(Joe Ngai)所言:“当全球投资者和企业家寻求增长机会时,大家都好奇:下一个‘中国’在哪里?如果你正在寻求增长,那么我们的答案非常明确,下一个‘中国’,在中国。”
共享机遇
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就像闪电走在雷鸣之前一样。在经济全球化进程遭遇逆流的当下,跨国公司要在中国寻找新增长引擎,亦需要一个高能级开放平台、高层次对话平台,以最高效的方式读懂当下中国开放发展的新理念、新格局。
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正是这样一个撬动资源的重要支点。
自2019年以来,峰会已举办三届。事实上,这几年正是世界贸易组织和WTO规则机制最为脆弱的时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使世界各大经济体趋向收缩与封闭。在纷纷扰扰的杂音中,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始终坚持开放交流,通过为全球跨国公司来华投资提供优质服务和优化营商环境的切实行动,向世界发出诚心实意、掷地有声的邀请,坚定宣示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信心和决心。
三届峰会不断实现自我进化,传统经贸框架下难以涵盖的合作新方式,正在新一轮高水平开放的新实践下崭露头角。
贝克休斯是世界知名能源服务公司,今年是该公司第三次参加青岛峰会。贝克休斯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曹阳表示,每次参会后都收获满满:认识了新的朋友;加深了和客户、合作伙伴以及政府的关系;看到了新的市场机会。在前两届峰会后,贝克休斯和山东之间的经贸联系更上一层楼,逐步构建起以山东为重点的全球供应链体系。在过去三年中,贝克休斯累计向山东省内采购了近两亿美元的原材料及零部件,用于全球的制造需求……在去年采购量大幅增长60%的基础上,今年仍预计增长超50%。
费斯托是自动化技术和技术教育领域的全球领先企业,今年是该企业正式进入中国的第30年。历届青岛峰会,费斯托从未缺席。其大中华业务区首席运营官、费斯托气动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锋表示,在本届峰会开幕前,已收到数字经济、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的山东省内推介项目信息,真切感受到了峰会的务实理念。
沙特阿美是全球最大的石油生产公司之一。公司下游业务总裁穆罕默德·卡塔尼去年以线上形式参加了峰会并致辞,今年将亲临峰会现场。他说,今年以来,沙特阿美在中国投资了多个项目,拉近了公司与中国之间的距离。“我们的目标是在未来成为中国碳强度最低的能源供应商之一,利用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氢和直接空气碳捕获和封存等更先进的技术,同时采用循环碳经济框架。这对占中国炼油总产能四分之一以上的山东来说大有可为。”卡塔尼表示,“我期待着通过此次峰会探索更多的合作途径,无论是在山东还是在中国其他省份,我们将一起努力,实现共同的发展和繁荣。”
一组数字也印证了与会嘉宾的共识与期待——
省商务厅数据显示,前三届青岛峰会共集中签约外资项目195个,主要涉及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医养健康、现代高效农业、文化创意、现代海洋等领域,总投资274.2亿美元,合同外资103.3亿美元。截至目前,已经注册外资项目125个,注册率64%,实际利用外资近30亿美元。
青岛峰会聚拢了全球跨国公司领导人的丰富资源,越来越多优质产品、尖端技术、创新资源由此汇聚山东,简单的买卖关系、代工关系,转变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双向合作、深层互动。尽管青岛峰会会期有限,但要素资源的自由流动正向着会场外无限延伸,山东以“永不落幕的峰会”为目标,释放峰会开放潜力,新的价值不断得到创造和溢出。
青岛实践
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之于青岛,有着“近水楼台”的天然优势。而每届峰会都能在自我进化中放大优势、满载收获,自然彰显出青岛作为山东龙头的担当与魄力。
于青岛而言,这不仅是一场高级别的国际盛会,更是汇聚全球高端资源的高水平开放平台。开放,是青岛与生俱来的气质,在这样的高光时刻,必然得以一次次强化、加深。
一个鲜明的例证是,前三届峰会的成果正在为这座城市的实体经济“强筋健骨”升级赋能。
青岛市商务局数据显示,通过前三届峰会的举办,青岛已吸引总投资额近43亿美元的18个重点项目落地。在首届峰会举办时,共有160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青岛;截至目前,青岛已累计引进来自177家世界500强企业的394个项目。
青岛峰会“溢出效应”的最佳注脚,当属纷至沓来的世界500强。
总部位于英国的阿斯利康是全球十大生物制药企业之一。在第三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上,总投资4.5亿美元的阿斯利康吸入气雾剂生产基地项目现场签约,该项目已于今年3月正式落户青岛高新区,8月又追加投资2.5亿美元,建成后将成为阿斯利康重要生产基地。该项目的落户也标志着跨国药企在山东省建设生产制造业类项目“零的突破”。龙头项目落户,势必吸引更多上下游及“朋友圈”企业同步跟随。目前,已有珀金埃尔默、赛诺菲和赛默飞世尔科技等多家外资龙头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领域企业向青岛高新区抛出橄榄枝,“阿斯利康效应”逐步显现。
在青岛自贸片区,青岛引进的首个世界500强总部项目欧力士产业运营总部、平台总部,正积极扮演着中日产业超级链接者的角色,成为推动中日(青岛)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建设的核心力量。这一日本最大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最大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因参加首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与青岛结缘,并在签约后的9个月内实现全部注册资金60亿元实缴到位。今年7月,青岛市人民政府又与欧力士集团签署了《深化战略合作备忘录》。“没有繁琐的会议接待、遥遥无期的审批,有的是青岛市政府管理者的知行合一、亲力亲为。青岛市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科学、精准的专业指导和无可替代的、全方位支持,帮助欧力士在极短时间内战胜诸多困难精准落地。”此前来访青岛的日本驻华大使垂秀夫对欧力士在青岛的落地给予充分赞赏,他说,“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乃生长繁荣之根本,须臾不能缺少。”
在胶州湾西岸,胶州市的益海嘉里(青岛)食品工业园项目现场,麸皮车间机器轰鸣、制粉车间塔吊转动、面粉仓库车间车辆来回奔突……这是世界500强项目落地建设最动听的声音。益海嘉里的背后是世界五大粮商之一的新加坡丰益国际集团。项目落地至今,连续三次增资达到18亿美元。益海嘉里(青岛)食品工业园已成为改革开放以来青岛最大的外资项目。今年4月17日,该项目迎来重要节点——工业园一期开园、二期开工,首批古法小榨花生油正式下线。待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将带动形成年产值500亿元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
一个又一个跨国公司加码在青投资的案例充分说明,搭建更高水平开放平台,将加速跨国公司向主场城市集聚,进一步撬动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共谋未来
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的召开,标志着这座立于开放、兴于开放的城市,已成为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宣示地。当下的青岛,更要把开放作为支撑城市未来发展的最大变量,增强门户和枢纽两大功能,提升在国家对外开放新格局中的位势能级。
去年,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确立了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总目标。面向城市未来定位,青岛发力打造“六个城市”,打造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正是其中之一。这意味着青岛正在将更高水平开放作为城市经济“流量入口”,围绕更好促进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流通,强化开放窗口、枢纽节点、门户联通功能,形成人流、物流、商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等各类优势资源要素引力场,以此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增创城市发展新优势。
在“国际门户”带动辐射能力方面,一些新的趋势已经形成——
7月18日、20日,两列满载长荣集装箱的新能源汽车海铁联运班列,分别从西安国际港站、郑州圃田中心站发出,驶向山东港口青岛港,抵港后货物转海运销往欧洲地区。其中一列是比亚迪集团西安工厂新能源汽车在青岛口岸的首次发运,另一列则是上汽集团首次通过跨省海铁联运方式发运新能源汽车。以青岛港为节点,中国腹地新能源产业与欧洲消费市场实现了联通流动。
在上合示范区,物流服务正在延伸。紧盯上合组织国家面向亚太市场“出海口”,上合示范区多式联运中心正加快构建链接起覆盖省内、辐射沿黄、横贯欧亚、联通日韩亚太的国际物流大通道。
海陆空铁“四港联动”,来自全球的先进技术、高端产业、创新项目在青岛加速集聚,率先诞生的是产业的转型、升级、变革。
自青岛胶东国际机场转场以来,青岛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逐渐揭开神秘“面纱”。吸附高端资源,实现临空产业集聚集群……这里正在发挥类似“海绵”的作用。在139平方公里的热土上,青岛空港综合保税区、上合空港TOD等一批“核心载体”萌芽破土加速生长。
今年4月1日起,山东港口青岛港作为离境港实施启运港退税政策,结束了中国北方没有水路离境港的历史。从此,北方地区外贸支线出口货物及黄河流域周边货物将加速向青岛集聚,促进港口加快向贸易港、枢纽港转型升级。
提升上合示范区、青岛自贸片区等重大平台开放能级,青岛将增强“超级门户”的底气。
上合示范区正围绕“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全力建设国际物流、现代贸易、双向投资合作、商旅文交流发展“4个中心”。截至目前,上合示范区常态化开行31条国际国内班列线路,通达上合组织和“一带一路”合作伙伴23个国家54个城市。上合示范区与上合组织国家贸易额从2019年的8.5亿元增至2022年的81亿元,开放的上合示范区不断绘就“合作图景”。
获批4年来,青岛自贸片区对标RCEP、CPTPP等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以产业发展和企业诉求为导向,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在贸易、投资、金融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建设发展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具有青岛自贸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突破性创新成果。4年累计实践形成285项制度创新案例,12项获国务院、国家部委全国复制推广,52项在全省复制推广。高水平制度创新释放开放发展活力。
开放的“大门”立在哪里、能开多大,决定了城市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能级。一座城市只有置身于全球坐标中,方能看清自身定位。
青岛的长远目标是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所谓国际大都市,就是要在全球政治、经济等社会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并具有主导作用和辐射带动能力,其吞吐着全球的人才、资金和信息,在国际金融、科技、文化等领域有着广泛话语权。
今年以来,随着国际交往有序恢复,三年未见的跨国公司、外资企业与青岛展开了多轮你来我往的热情互动。
从“走出去”在日韩、欧洲举办经贸推介会,到“请进来”在家门口举办企业家对话会、座谈会,青岛诚意邀约新朋老友,通过进一步加强沟通,增进彼此的尊重、理解与共识,共享合作发展新机遇的信心。
这样的主动作为收获了积极响应。今年1至8月,青岛市实际利用外资33.7亿美元,占全省25.4%。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技术利用外资12.1亿美元,增长168.9%,占比36.1%;制造业利用外资10.4亿美元,增长198.8%,占比30.8%。
在不少跨国公司看来,商流、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万流归宗”的青岛,是一个“把握了成长规律的城市”。恰如一位外企中方代表所言,投资的本质是认知变现,是对未来的确定性下注。外资“下注”青岛,正是选择与城市的未来站在一起。
10月11日上午,第四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开幕式举行。此刻,来自全球416家跨国公司领导人已校准时钟,共同步入“青岛时间”。
本届峰会共有14大类24场活动,覆盖交流对话、投资推介、展览展示等,在跨国公司与中国之间架起一座更加精彩、更富成效、更具影响力的合作发展的桥梁。
峰会期间,青岛市将举办以“携手跨国公司深化产业合作”为主题的城市推介会,接续开展“青岛啤酒之夜”交流餐叙活动。以峰会举办为契机,青岛已梳理出一批与全市产业契合度高、带动性强、影响力大的外资项目,持续进行沟通对接,真诚邀约跨国公司走进青岛、了解青岛、投资青岛。
风已起,承载着合作共赢的梦想,第四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扬帆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