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9月26日讯 26日上午,市民营经济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企业联合会、市金融业联合会联合召开“政金暖风惠企行动”暨金融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对接会。
会议围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小微企业创新转型、金融服务中小企业等议题展开交流,推动金融业更好、更有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会上,市民营经济局介绍了相关扶持政策情况,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介绍了青岛市深化营商环境、优化金融服务实施方案。建设银行青岛市分行、青岛融资担保中心等20家金融机构代表,就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提出金融解决方案,探讨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的新思路和新模式。
当前,青岛正在全力打造企业培育“四条赛道”,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738家、“小巨人”企业151家、雏鹰企业486家、省瞪羚企业227家,14家企业入围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这些高成长性企业以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为主,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长周期的特征,在研发、应用、市场拓展各个阶段需要金融机构的长期接力支持。
多名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负责人在会上都提到,今年针对专精特新企业推出特色信贷产品,小微企业贷款发放保持高速增长。
金融机构的忙碌,也从侧面映射出民营企业提振的信心。数据显示,今年1-8月份,青岛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市60%以上的税收,70%以上的进出口,80%以上的城镇新增就业,90%以上的市场主体数量和企业数量。全市实有民营市场主体207.5万户,其中实有民营企业76.5万户。
此次对接会提出,要进一步完善对民营中小企业“敢贷、能贷、愿贷”的激励机制,发挥财政支持政策的引导作用,加大对专精特新、数字化转型等重点领域民营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让优质民营中小企业能够切实降低融资成本,发挥青岛市首贷信用贷中心作用,促进政金企精准对接和合作等。这些举措针对性强、切中要害,旨在化解民营企业面临的融资困难,让更多金融“活水”流向实处。
“为做好‘四条赛道’的企业培育,青岛配套出台了‘真金白银’的财政支持政策。比如全国领先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技改政策,每年对企业的奖补资金达到3亿元;青岛入选全国第一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名单,获国家财政1.5亿元资金支持。发挥这些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也是未来政金合作的重点。”市民营经济局党组书记杨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