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晚,人民银行发布《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指出,今年以来,货币政策保持前瞻性、有效性、可持续性,根据形势变化合理把握节奏和力度,为经济回升向好创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下阶段,人民银行将充分发挥货币信贷效能,不断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持续化解,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同时,《报告》还就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成效、商业银行利润增速放缓等话题作了专题介绍。
金融支持宏观经济回升向好
结合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认为,今年来,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的可持续性明显提升。
根据《报告》披露的数据,总量上,目前M2、社会融资规模、贷款增速保持在10%左右的相对高位,高于上半年约5%的名义GDP增速,为经济持续整体好转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价格上,6月新发放的企业贷款、个人住房贷款和普惠小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3.95%、4.11%和4.68%,均处于历史低位,比上年同期分别低21个、51个和51个基点,实现金融体系向实体经济让利。结构上,6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绿色贷款、普惠小微贷款、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分别同比增长40.3、38.4%、26.1%、20.4%,显著高于全部贷款增速。房地产开发贷款增速回升,6月末余额同比增速5.3%,较上年末高1.6个百分点。
《报告》指出,当前金融数据总体领先经济数据,主要是宏观政策和金融靠前发力、实体经济恢复时滞导致的阶段性现象。
“下阶段,人民银行将继续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稳健的货币政策继续精准有力,根据形势变化合理把握节奏和力度,稳固好实体经济恢复向好势头,加强逆周期调节和政策储备,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防范风险,支持实体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报告》明确。
合理看待商业银行利润水平
在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的同时,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利润保持了增长态势,但净息差持续收窄,利润增速有所下降。
《报告》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商业银行净利润为6679亿元,同比增长1.3%,增速较上年同期低6.1个百分点;净息差为1.74%,资产利润率为0.81%,同比分别下降0.23个和0.08个百分点。
针对商业银行利润增速下滑这一现象,《报告》指出,我国商业银行净利润主要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以及向股东分红,并通过资本的杠杆作用再次作用于实体经济。相对而言,国内银行资本补充渠道少、难点多、进展慢,存在较大资本缺口。
例如,由于目前A股上市银行的平均市净率为0.58,通过发行普通股等外部渠道补充核心一级资本能力较为有限。因此,在拓展外源资本补充渠道的同时,保持内源资本补充能力尤为重要,而维持一定的利润增长是内源补充资本的重要方式,有助于增强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和防范风险的能力,维护境内外投资者对我国宏观经济的信心。
不过,《报告》强调,商业银行盈利状况会随着经济周期波动,对此应理性看待,不必过度解读。当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诸多困难挑战,在此过程中需进一步发挥银行服务实体经济重要作用,畅通经济金融良性循环。考虑到金融周期和经济周期往往不完全同步,银行信贷风险暴露需要一段时间,应有一定的财力准备和风险缓冲。
继续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报告》进一步明确了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
政策工具使用方面,《报告》指出,接下来人民银行将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其中,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继续实施好存续工具,对结构性矛盾突出领域延续实施期限,持续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支持力度。
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方面,《报告》明确,将完善央行政策利率体系,持续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和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的重要作用,促进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降。
针对房地产领域,《报告》提出,将适应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稳外汇方面,《报告》要求,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综合施策、稳定预期,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
此外,《报告》强调,将切实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统筹协调金融支持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工作,稳步推动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