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下午,青岛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对青岛市2023年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进行介绍。记者从会上了解到,2023年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7508.7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32.56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2458.61亿元,增长5.3%;第三产业增加值4817.54亿元,增长6.7%。
农业生产形势稳定,农畜产品供应充足
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40.3亿元,同比增长4.3%。夏播夏管有序进行,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夏粮再获丰收。全市蔬菜产量195.1万吨,增长3.0%;猪牛羊禽肉产量23.6万吨,牛奶产量12.7万吨,禽蛋产量13.2万吨。二季度末,生猪存栏143.1万头,其中,能繁殖母猪存栏15.1万头。上半年,生猪出栏110.5万头。渔业生产保持稳定,水产品产量37.8万吨,增长2.3%。
工业生产持续回升,装备制造业支撑有力
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比一季度加快0.6个百分点。分行业看,上半年全市35个大类行业中,20个行业同比实现增长,增长面为57.1%。分产品看,347种工业主要产品中162种产品产量同比实现增长,虚拟现实设备、太阳能工业用超白玻璃、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分别增长3877.8%、155.3%和38.6%。传统优势产业增长有力,全市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比一季度加快6.4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48.4%,有力支撑规模以上工业增长。
服务业增长较快,接触型聚集型服务业回升明显
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比一季度加快1.6个百分点,占生产总值比重64.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9.6%。其中,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9%、9.7%和8.8%。1-5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娱乐业、研究和试验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46.2%、45.5%和22.1%。上半年,全市航空旅客吞吐量953.4万人次,同比增长123.3%;铁路客运量1401.5万人次,增长168.1%;水路客运量117.2万人次,增长365.5%;邮政业务总量累计完成52.24亿元,增长18.1%,行业复苏活力进一步增强。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民间投资复苏向好
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9.8%,第二产业投资增长8.8%,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8%。分领域看,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四新”经济投资分别增长26.4%、15.9%、6.9%。实体经济和城市更新步伐加快,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35.9%,基础设施投资增长50.5%。民间投资由负转正,增长3.9%。
消费市场增势良好,升级类商品增长加快
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70.7亿元,同比增长8.0%,比一季度加快3.8个百分点。升级类商品需求进一步释放,限额以上单位中,计算机及其配套产品、新能源汽车、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41.1%、31.2%和13.7%,比一季度分别加快34.9、14.0和10.5个百分点。限额以上单位中,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7.1%,比一季度加快9.9个百分点。
外贸增长不断加快,贸易结构继续优化
上半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4305.1亿元,同比增长9.2%,比一季度加快3.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324.2亿元,增长3.5%,比一季度加快0.4个百分点;进口1980.9亿元,增长16.9%,比一季度加快6.7个百分点。贸易结构继续优化,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5.4%,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63.6%;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17.7%,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71.7%;机电产品出口增长9.2%,占出口总值的48.6%;对外合作不断深化,对RCEP其他成员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进出口分别增长8.5%和28.2%。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居民消费价格低位运行
上半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8.2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2.1%,其中民营经济吸纳就业14.8万人,占比81.3%。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0%。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上涨2.4%,衣着价格上涨0.7%,居住价格上涨0.6%,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5%,交通通信价格下降2.1%,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3.0%,医疗保健价格上涨0.2%,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3.9%。6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3%,环比持平。
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
上半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773元,同比增长6.1%。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440元,增长5.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64元,增长6.8%。从收入来源看,全市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分别增长6.0%、4.7%、6.2%和9.2%。
总的来看,随着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全市经济循环加快畅通,生产生活秩序稳步恢复。下阶段,全市上下将持续抓好“三条线”重点工作,加快打造“六个城市”,加大生产供给、挖掘内需潜力、增强产业实力、激发经济活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