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证券时报发起的“时报经济眼:2023年一季度经济学家问卷调查”有了结果。来自政府部门、研究机构、知名院校的权威经济学家参加了此次调查。调查结果对准确把握经济运行态势,并为下一阶段稳定经济大盘有望起到决策参考作用。
问卷分别从2023年一季度经济政策感受、经济形势研判、宏观政策预测三个维度共设计20道问题。截至4月13日,共收集到55份答卷。在人员构成上,受访者有31人来自金融机构,10人来自政府部门,14人来自高校、智库以及非金融企业相关人士。
调查显示,多数受访者对2023年开局的宏观调控政策感受偏积极,对二季度至未来半年内的经济发展预期更加乐观。出口、消费等经济发展内生动能偏弱和外部不确定性是掣肘经济平稳发展的主要因素。受访者认为,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保障各项政策的稳定性、延续性,巩固拓展向好势头。
经济预期热度指数 升至扩张区间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增长动力不断增强,市场预期明显改善,发展走势稳中有进、整体向好。调查显示,72.7%的受访者认为2023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发展总体平稳适度,有23.6%的受访者认为一季度经济恢复偏冷,复苏态势不及预期。
多数受访者认为,2023年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水平将高于4%。其中,21.8%的受访者预计一季度GDP增速将达到4.5%以上,41.8%的受访者认为经济增速将在4%~4.5%区间,30.9%的受访者认为经济增速将在3.5%~4%区间。
年初以来经济向好发展离不开宏观调控政策的积极发力。回顾一季度财政、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靠前发力,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在一季度发行规模超1.3万亿元,多项减税降费政策在年初得到优化延续;稳健的货币政策持续释放“金融活水”,广义货币(M2)同比增速在前三个月持续处在12%以上高位,全面降准0.25个百分点提供长期流动性。
调查显示,对于一季度公共财政支出力度,多数受访者的感受偏积极。87.3%的受访者认为本季度公共财政支出力度较为适度或者力度较强,12.7%的受访者认为力度不足。对于一季度货币政策,96.3%的受访者认为一季度货币政策适度或者宽松,其中有54.5%的受访者感到政策面偏宽松甚至非常宽松,41.8%的受访者认为政策合理适度。
随着预期不断改善,政策效能持续释放,受访者对未来经济向好发展的信心更加充足。根据本次问卷结果编制的2023年二季度“证券时报经济预期热度指数”来到50%荣枯线以上,为52.73%,较上季度大幅提升12.51个百分点,显示经济学家们普遍对2023年二季度到未来半年内的中国经济预期偏积极乐观。
“证券时报经济预期热度指数”是反映经济学家对未来一个季度到半年内中国经济热度判断的扩散指数。在该指数对应的调查中,有29.1%的受访者预期在2023年二季度到未来半年内,中国经济发展将处在偏热状态, 52.7%的受访者认为将保持适度增长,18.2%的受访者认为将“偏冷”,受访者们不认为经济发展会出现“过热”或“过冷”态势。
楼市股市预期升温 就业形势受关注
本次调查中,受访者分享了对二季度至未来半年内(下称“后续”)楼市销售热度、民间投资信心、物价、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和股市景气度等多项重要指标的判断。相较于上季度,本次受访者对中国房地产销售热度、股市景气度的预期更乐观。站在当前时点,受访者对通胀的担忧更小,但对后续就业形势更加关注。
调查显示,受访者对二季度至未来半年内房地产市场销售热度的预期较上季度调查有明显改善。65.4%的受访者预计后续房地产销售热度将有提升,较上季度提升6.02个百分点;25.5%的受访者认为销售热度会与一季度基本持平。
展望二季度,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总监庞溟对记者表示,政策面支持、宏观经济面向好、居民预期改善、房地产销售量价企稳等各方面积极因素将支撑购房意愿与能力。各地供需两端政策有望持续改善优化,新房和二手房市场都有望延续快速复苏态势,核心一、二线城市和热点城市市场回暖态势有望得到延续,部分城市“小阳春”行情或更加明显。
4月10日,注册制改革在资本市场全面落地。本次调查中,受访者对二季度至未来半年内股市景气度的预期也较上季度升温。56.3%的受访者后续股市景气度打3分(满分5分,分数越高代表景气程度越高),30.9%的受访者打4分,5.5%的受访者打5分。给出4分、5分高景气度预期的受访者占比较上季度调查提升了3.58个百分点。
调查显示,多数受访者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预期区间较上季度略有升值。50.9%的受访者认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将在二季度大部分时间里保持在6.7~6.8区间内,25.5%的受访者预期在6.8~6.9区间。相比之下,上季度调查中有71.88%的受访者对人民币汇率的预期区间为6.8~7.0。
因美元指数下跌,3月份以来非美元货币总体升值。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向记者指出,预计后续海外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大概率将继续承压,海外主要经济体10年期国债收益率和美元指数难以上行,有利于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保持稳定。
多数受访者还延续了对二季度至未来半年内民企投资信心和通胀压力的乐观态度。对于后续民间投资信心的变化,63.6%的受访者预期将有提升。对于后续通胀压力,同样有63.6%的受访者认为压力不大,无需过度担忧。
不同于对多项经济指标走势整体偏乐观的预判,受访者对后续就业形势较为担忧。调查显示,67.3%的受访者预期二季度至未来半年内城镇调查失业率将持平或高于今年前两个月5.6%的水平。
光大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高瑞东指出,目前居民收入和就业形势明显分化,边际消费倾向较强的青年群体失业率持续处于高位,拖累了消费复苏节奏。
当前正值“金三银四”春季招聘季,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关键阶段。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不断优化完善相关稳就业政策,加大对吸纳高校毕业生数量多的企业的政策、资金支持,深入实施“三支一扶”等计划,推动应届毕业生多渠道就业。
保障宏观政策 稳定性延续性
经济恢复正处于关键时期,经济复苏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与挑战亟待更多有效措施加以推进解决。站在当前时点,多数受访者强调,中国经济需要着力增强内生动能,以更大力度的政策支持稳固经济大盘。
调查显示,78.2%的受访者相信宏观政策进一步加码发力稳经济是利好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主要因素。54.5%的受访者强调房地产市场回暖将有力支持经济复苏。此外,在建言如何提振民营企业信心上,70.9%的受访者认为,当前第一要务就是保证各项政策的稳定性、延续性。
在本次调查中,受访者对支撑国内经济运行的“三驾马车”均有所担忧。调查显示,74.5%的受访者担心在二季度至未来半年内,出口增速可能出现超预期下滑对经济造成拖累,72.7%的受访者认为要重视企业家信心低迷导致的投资意愿不足问题,65.5%的受访者认为后续居民消费可能仍然复苏缓慢。此外,还有36.4%的受访者强调要继续关注房地产市场恢复较慢可能对经济发展造成的拖累。
值得注意的是,在分析我国将面临的主要外部扰动因素时,受访者普遍关注影响出口增速的因素。调查显示,76.4%的受访者认为要关注海外主要经济体出现的经济衰退将影响我国出口,认为后续要关注供应链定向脱钩加剧和地缘政治冲突问题的受访者分别占56.4%和50.9%。相较于上季度,本次调查中受访者更加关注海外主要经济体调整货币政策节奏可能引发的金融资产价格震荡风险,占到全部调查者近半数(49.1%)。
“未来出口增速下行压力仍大。”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对记者说,虽然近期公布的3月出口数据远超市场预期,反映出我国出口的较强韧性。但未来外需放缓和地缘政治风险对出口增速的拖累作用将持续存在,价格因素对出口增速的支撑将减小。
由于近期海外部分金融机构接连爆雷,38.2%的受访者认为该现象可能在后续会波及我国金融系统稳定。不过,56.3%的受访者认为硅谷银行、瑞信等海外金融体系风险对我国金融系统的潜在风险影响较小,也有25.5%的受访者指出相关风险有待进一步观察。
面对一系列风险挑战,国务院常务会议已明确指出,将适时出台务实管用的政策措施,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巩固拓展向好势头,推动经济运行持续整体好转。
展望二季度至未来半年内的政策调控,受访者对后续财政、货币政策以及对房地产和民营企业支持政策分别提出了建议。
对于财政政策,提出应继续保持“三保”刚性支出力度和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的受访者分别占65.5%和61.8%,50.9%的受访者还强调后续要稳妥处置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对于货币政策,63.6%的受访者期待更多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落地见效,40%的受访者认为人民银行将在后续再度开展一次降准操作,30.9%的受访者则预期后续中期借贷便利(MLF)等政策利率有望调降,以此将带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行。
为进一步维护房地产市场稳定,多数受访者呼吁要进一步放宽房企融资渠道和约束条件(占72.7%),积极推动“保交楼”措施见效落地(占70.9%)以及放松限售限购限贷等限制性政策(占65.5%)。
在提振民营企业信心方面,61.8%的受访者认为要进一步落实民企平等参与政府项目的要求,54.5%的受访者强调应进一步放宽民企准入门槛。部分受访者还期望后续能以更大力度解决民企应收账款拖欠问题,并优化出台更多降低民企负担的减税降费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