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5月11日讯 科技部火炬中心日前公布企业创新积分制首批试点国家高新区“创新积分500企业”名单。青岛高新区共有84家企业上榜,占比16.8%,数量在首批13个试点国家高新区中排在第二位;青岛上榜的初创期企业有49家,在初创期榜单中占比24.5%,数量高居榜首。
首批上榜企业“掐尖”,比例仅为2.2%
企业创新积分制是一种科技金融政策工具,主要解决企业融资难、金融机构不敢放贷的问题。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普遍具有高成长、高风险、轻资产等特点,往往抵押物不足、短期财务指标不优;而传统金融机构由于难以衡量企业科技含量、难以把控技术关联风险等问题,不敢向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授信放贷。企业创新积分制以企业创新能力量化评价为抓手,建立起一座科技和金融融通互信的桥梁,通过积分精准识别和有效发现创新能力强、成长潜力大的科技企业,主动为积分企业增信授信,引导技术、资本、人才等各类创新要素资源向企业集聚,助力科技企业快速成长。2020年,包括青岛高新区在内的13家国家高新区成为首批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
此次火炬中心发布的500企业名单,是依据各试点高新区的积分企业数据和20项核心指标,对2.23万家积分企业数据进行标准量化和积分排序之后形成的,企业入选比例仅为2.2%。具体来看,核心指标分为技术创新指标、成长经营指标、辅助指标等三类一级指标,每类一级指标下面又包含6项或8项二级指标,涉及研发费用增速、研发人员占比、高新技术产品收入、营业收入增长率、当年吸纳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获得国家科技奖励数量等。科技主管部门正是借助这些指标为企业“打分”“画像”,进而让社会资本可以精准支持有潜力的科技创新企业。
青岛初创期企业发展良好,获得较大支持
据统计,500家企业中有高新技术企业424家,占比84.8%;科技型中小企业325家,占比65%。这500家企业以2.2%的积分企业总数占比,贡献了2.23万家积分企业中总研发投入的29%、总营业收入的20.8%、高新技术产品总收入的28.6%、PCT专利申请总量的41.1%、发明专利申请总量的29.4%、当年累计吸纳高校应届毕业生总数的42.3%、承担建设各类省级以上研发或创新平台总数的58.4%、获得国家科技奖励总数的89.1%。
从名单来看,此次上榜的企业分为初创期(共200家)、成长期(共200家)、稳定期(100家)三类。青岛高新区上榜的初创期企业有49家,在初创期榜单中占比24.5%,数量高居榜首;成长期企业上榜23家,在成长期榜单中占比11.5%;稳定期企业上榜12家,在稳定期榜单中占比12%。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青岛初创期企业发展良好,得到了较大支持。综合来看,青岛企业上榜总数84家,在总榜中占比16.8%,排在第二位。
位居首位的是杭州高新区,其上榜企业共计108家,在总榜中占比21.6%。但是,杭州上榜的初创期企业有35家(同类占比17.5%)、成长期企业有41家(同类占比20.5%)、包括阿里巴巴在内的稳定期企业有32家(同类占比32%),相较而言,对初创期企业支持力度稍弱。
以积分“兑换”各类政策支持
企业通过创新积分到底可以得到哪些“实惠”呢?据悉,火炬中心向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等金融机构重点推荐了“创新积分500企业”,并合作开展“企业创新积分贷”金融产品,对企业主动增信支持。
除了信贷支持,创新积分还有其他应用场景。例如试点国家高新区集成分散在各部门的财政政策、创新政策、人才政策、住房政策等,以企业创新积分评价结果为依据,精准量化地支持创新能力突出的优秀企业,增强企业的政策获得感;积极引导投资机构、资本市场等社会机构参与积分试点工作,有效撬动社会资源聚焦和支持硬科技企业创新;有效应用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主动识别和筛选区内创新能力突出的中小企业和“尾部”企业,根据企业不同成长阶段进行分类评价和分类指导,面向积分企业全周期主动送策,加速企业快速成长。
据了解,青岛高新区在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工作中有不少特色做法。例如在科技部火炬中心核心指标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工作实际对指标体系进行了完善和丰富,增设了知识产权拥有量、获得投融资额、上缴税费等指标,并增设逆向指标,对存在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等情况的进行一票否决。同时,青岛高新区科技创新部联合税务、行政审批、统计等职能部门打通企业数据资源,集中录入企业的营业收入、研发费用、税收等数据,建立企业信息互联互通机制,确保录入数据详实。此外,青岛高新区还对科技创新要素进行有效聚合,对处于发展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的企业,实行政策精准“投喂”,为企业发展赋能。其中包括以企业创新积分为参考,分类别、分层次进行精准施策,加快企业雁阵培育;结合科技攻关“揭榜挂帅”,实现技术精准供给;通过科学的数据分析,实现精准把脉,探索基于企业发展规律进行数据动态监测和分析,帮助企业补齐发展短板。(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沐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