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居民财富日渐积累,居民对养老金融的需求持续上升。而现行的养老金融体系仍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几天前,备受关注的养老理财产品试点尘埃落定,光大理财获准在青岛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成为全国试点的4家银行理财公司,青岛也成为4个试点城市之一,开始为建设新型养老金融体系先行先试。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如何深入开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金融体系建设?在中国第四届金家岭财富管理论坛上,建设养老金融体系成为与会嘉宾讨论的热点话题。
“中国人现在的平均年龄是38.8岁,与美国差不多,但我国养老三大支柱发展并不平衡。截至2019年底,我国养老第一支柱——企业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占比为72.52%,占绝对主导;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占比为27.48%;第三支柱占比几乎为零。”中国光大集团副总经理王毅表示,为了给未来养老积攒足够的社会财富,我们应该用更大的视野、更大的智慧、更密切的协同合作来推动。
王毅说,应该着眼于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功能的恢复,来夯实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产品,最重要的是个人所得税在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下来发挥功能。要跳出税延这个思路,从单个人的生命周期财富积累来考虑。要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平台要互联互通。完善监管规则,加强财富管理机构的制度约束和能力建设,而这是第三支柱行稳致远最关键的支撑。
“中央关于养老金改革有两个关键词,‘夯实社会财富储备’和‘建立多支柱养老金’。应对人口老龄化,养老金体系须实现‘两个转变’,一是从负债型向资产型体系转变,二是从人口红利型向资本红利型体系转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表示,实现“两个转变”的外部条件将逐渐具备,内部结构也需不断优化,现在就要做好准备。
“我国养老金融体系建设的痛点,包括养老保障体系发展不平衡,制度的顶层设计需加快明确完善;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无法满足个人和养老企业的需求等。”华夏银行行长张健华说,随着老龄化趋势加剧,养老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美国、日本等国家在体系结构、制度建设、养老金融产品等方面对我们有一定借鉴意义。他认为,养老金融体系建设是一个长期化、系统化工程。要以市场化为导向,建立养老金融体系建设的统筹协调推进机制,同时以账户体系为基础、以税收优惠为推动力,大力发展第三支柱,构建起多层次的养老金融产品体系,满足个人和机构的多样化需求。“在这其中,商业银行要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对外整合资源,构建开放共赢的合作平台;对内要理顺逻辑,形成养老金融业务的经营闭环。”
中国邮储银行资产负债部总经理刘丽娜同样认为,商业银行具有开展养老金融业务的天然优势。“比如在客户储备、业务宣传、销售渠道等方面,商业银行优势很大。同时,养老金融产品是将‘储蓄存款’转化为‘养老功能’最直接的路径,中老年人对银行也更加信任。”刘丽娜说,可惜的是,目前商业银行在养老业务方面的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存在服务职能相对分散、经营与服务能力不足、产品缺乏竞争力等问题。
“我们什么时候能够看到商业银行的专属存款产品,包括养老理财产品能够纳入到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可能那会是一个质变。”刘丽娜说,在4家养老理财产品试点之后,监管部门能不能把试点的范围扩大到具有丰富养老资源的其他商业银行,让人非常期待。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