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 正文

中国为什么还不降息?看央行今天最新表态怎么说

2020-03-22 14:25 作者:岛主 来源:杰基尔岛
分享到:

中国是时候调降存款基准利率了?

一个周末过去,央行目前按兵不动。

国际上,从实际利率的角度,西方主要经济体已经无一例外地实行了负利率政策。

美联储连续降息之后,联邦基金利率下调0-0.25%,距离负利率只有一步之遥;日本央行利率水平早已降至-0.1%;欧洲央行维持-0.5%存款机制利率,隔夜存款利率也降至-0.4%;英国央行基准利率已经接近零,目前为0.25%。

这令不少国家面临巨大降息压力。

中国上一个“降息季”结束于2015年末。2015年10月24日最后一次宣布降息之后,中国已经有1611天未下调过存款基准利率。

当前,“中国该降息了”的声音不断。

最新表态怎么说?

今天,3月22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应对国际疫情影响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发布会。

央行副行长陈雨露在发布会上回答“货币政策宽松方面会不会有更大的力度,降息和降准是不是还有空间”时说:

在国内疫情爆发以后,中国按照自己国内实际情况,还有既有的政策框架,全力支持疫情的防控和企业的复工复产。从货币政策出台的整体框架来说,目前重点政策的执行情况是这样的,一是3000亿元的专项再贷款支持疫情防控的重点企业;二是通过积极引导市场利率的下行,企业贷款实际利率水平也在明显下降。在这些结构性货币政策、增加流动性的政策以及引导市场利率下行的政策的有力支持下,我国实体经济已经在边际改善。目前从3月份以来所掌握的支付结算的数据,包括存贷款的数据动态来看,实体经济持续向好,估计在第二季度各项经济指标会出现显著改善。中国的经济增长会比较快地回到潜在产出附近。

就下一阶段我们货币政策的方向来说,主要是把握这么几个方面:

一是分阶段把握货币政策的力度、节奏和重点,始终保持流动性的合理充裕,特别是要实现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GDP增速的基本匹配,并且可以略高一些。大家看到2月份的M2同比增长8.8%,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了10.7%,这两个指标都已经很好地体现了我们这一货币政策取向。

二是充分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的独特作用。无论是3000亿元的专项再贷款,还是增加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的政策,要引导金融机构特别对产业链的核心企业以及上下游的中小微、民营企业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另外,结构性货币政策里面我们还有定向降准,还有对股份制银行的额外定向降准,对这些机构和方面发挥激励引导作用,这些政策接下来也要进一步运用好。

三是要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作用。要用好3500亿元的政策性银行的专项信贷额度,以优惠的利率对小微、民营企业的复工复产复业,对春耕备耕的关键领域、对生猪的生产、对外贸领域特别是国际供应链的产品生产给予大力度的信贷支持。

四是要加大对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发行金融债券的支持,目的是要进一步提升商业银行整体信贷投放意愿和能力。

最后是要继续推进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以此引导贷款实际利率不断下行。要积极引导银行体系适当让利给实体经济,让“稳经济”和“稳金融”实现共赢。

央行为什么还不降息?

从今天的最新表态看,央行目前货币政策重点是:

——确保流动性充裕!

——引导降低贷款利率,让银行向实体经济让利!

——用好已经出台的再贷款、再贴现政策!

至于降低存款利息,目前还没有松动的口径。到底降不降息,我们可以从央行此前相关表述中找到答案。

央行官员多次公开表示:存款基准利率是中国利率体系的“压舱石”,将长期保留。

上周,3月15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发挥再贷款再贴现政策作用支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情况举行发布会。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强调:继续发挥存款基准利率作为整个利率体系“压舱石”的作用,要维护存款市场竞争秩序。

此前的表态也非常明确。

2019年7月,中国央行行长易纲表示:“存款基准利率仍将保留相当长的时间,以免出现存款大战。”

2019年8月20日,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就存款利率来说,存款基准利率是保留的,而且将在未来较长时间内保留,人民银行也将指导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加强对存款利率的自律管理,维护市场竞争秩序,稳住银行负债端的成本,为银行可持续发展营造有利的条件。

2020年2月19日晚,央行发布了2019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央行副行长刘国强就报告发布后相关焦点问题再次表态称:存款基准利率是我国利率体系的“压舱石”,将长期保留。未来人民银行将按照国务院部署,综合考虑经济增长、物价水平等基本面情况,适时适度进行调整。

事实上,2019年一、二、三、四季度的四份重量级《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均提到:发挥好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作用,维护公平定价秩序,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从去年年中至今,中国央行对于“存款基准利率作为我国利率体系的‘压舱石’”的表态,是一以贯之的。央行在这方面的施政重点,是“指导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加强对存款利率的自律管理”。

中国央行该不该降息?专家怎么看?

中国人民银行参事、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盛松成

国外货币宽松行动更多是应对疫情冲击,这正是疫情爆发初期我国央行所采取的措施。而随着中国率先将国内疫情基本控制住,且近期主要的新增病例集中在境外输入,均得到集中隔离,大幅扩散的概率较低,中国现阶段面临的问题和其他国家已经不同。中国央行并未跟随,符合情理。

中国经济当务之急是防控疫情同时尽快全面复工复产。目前我国央行的政策措施较为清晰,即重点支持疫情防控、全面促进经济发展、定向纾困中小企业等。人民银行已经采用多种工具向市场注入流动性,降低融资成本。前期央行已下发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政策性银行增加3500亿元专项贷款额度,3月16日,央行实施定向降准,有针对性地进行货币调控,尤其关注对中小企业的支持。

目前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市场利率也不断下降。中国目前的政策措施是建立在经济运行实际情况基础上的,是正确的。

光大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

三个原因使得下调存款基准利率应该慎重:

首先,疫情对经济总体的影响是净供给冲击,这意味着和供需平衡相适应的自然利率是上升的,起码不是下降;

其次,金融应该让利,2019年4季度银行净息差2.2%,与历史低点相比具备一定让利空间,在疫情的特殊时期金融机构应该与实体共渡难关,如果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都下降,实际上是家庭部门让利企业部门。

再者,存款基准利率的调整对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分配有重要含义,中低收入群体储蓄的主要投向是银行存款,并不会持有太多风险资产,下调存款基准利率不利于中低收入群体。

总之,应对疫情的两个关键词应该是民生导向、阶段性。

野村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陆挺

我们认为央行降息有一定的用处,但降息空间有限,用处不大。

降息是否真正有用,一看诸如降准等其他数量货币政策,二看需求刺激政策。

事实上在现阶段,降息本身不是央行货币政策的核心,因为其有限的下行空间,降息的信号作用高于其实质意义。降息本身有利有弊,在和数量政策和需求刺激政策结合时更应考虑其利弊。

在我们看来,当前政策的重心,除保障防疫和基本民生之外,应放在积极纾困中小民企和加速复工之上,防止大规模的企业破产违约,从而间接防范失业率上升。根据疫情的延续时间和对经济的破坏程度,政府可合理推出一定规模的宽松和刺激政策来稳定和拉动总需求,提振市场信心。在这中间货币政策宜起核心作用,通过央行的定向量化宽松工具,增加基础货币投放,以此来迅速扶助受疫情冲击的企业,并且压低市场利率。

实际上,下调存款基准利率的空间非常有限。当前活期存款基准利率只有0.35%,一年定期存款基准利率是1.5%,都是几十年来的最低点。如今我国CPI(消费者价格指数)通胀高达5.4%,远高于一年期基准存款利率,并且我们认为CPI通胀在今年上半年可能维持在5%以上的高位。

从以往历史经验来看,降息要真正管用,必须和数量政策结合起来才能真正降低银行的负债成本,同时也让银行有更多资金用来放贷。当然了,光有央行的数量政策还不够,如果没有贷款需求,经济还是不能复苏。因此政府还必须大力刺激终端需求。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

当前货币政策和金融工作的核心是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并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在中期借贷便利(MLF)政策利率不宜频繁变动以及降准效果有限的情况下,鉴于企业和居民部门存款占银行总负债的60%以上,适时适度下调存款基准利率,将对LPR下行产生明显效果。

随着我国通胀水平逐步回落以及全球主要经济体央行重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我国货币政策空间打开,建议在4月中上旬下调存款基准利率10个基点。

此文部分观点参考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

责任编辑:李虹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