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 正文

7月新增信贷社融增量回落 企业贷款增幅下降明显

2019-08-14 08:00 作者:孟凡霞 马嫡 来源:北京商报
分享到:

根据央行8月12日公布的数据,7月新增信贷和社融增量双双回落。7月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3975亿元,非金融企业贷款增幅同比下降明显。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比上年同期少2103亿元。在分析人士看来,企业信贷收缩反映了企业融资需求走弱和银行惜贷情绪上升。接下来应积极促进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中长期贷款。同时,货币政策需增加灵活性,继续使用数量型货币政策,通过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择机定向降准等保持金融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

企业贷款增幅下降明显

在新增信贷方面,7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06万亿元,同比少增3975亿元。分部门看,2019年7月,住户部门贷款增加5112亿元,去年同期为增加6344亿元。在住户部门贷款中,7月短期贷款增幅同比回落明显,2019年7月为增加695亿元,去年同期为增加1768亿元。中长期贷款同比小幅下降,为增加4417亿元,去年同期为增加4576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7月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幅同比下降明显,今年7月为增加2974亿元,去年同期为增加6501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增幅同比下降较大。今年7月中长期贷款增加3678亿元,去年同期为增加4875亿元。今年7月票据融资增加1284亿元,去年同期为增加2388亿元。今年7月短期贷款减少2195亿元,去年同期为减少1035亿元。此外,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为增加2328亿元,去年同期为增加1582亿元。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居民贷款下降主要是由短期消费贷明显回落导致,原因应与地产严监管下持续严查消费贷违规进楼市有关;企业贷款下降一是由于6月末冲时点的后遗效应,短期贷款或在7月陆续到期,二是在“房住不炒,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的新常态下,经济增长新动能尚未明显成形,需求不振导致企业生产投资意愿不足,有效贷款需求减少。

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工程系教授刘澄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非金融企业贷款减少也反映出金融机构由于受一系列金融风险的影响,对企业贷款持更为谨慎的态度,发放贷款标准更为严格。同时他指出,中长期贷款减少也意味着企业中长期投资减少,反映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现状,下半年应该积极促进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或者非金融企业贷款,尤其是加大中长期贷款,为经济触底反弹创造良好的条件。

此外,7月末,M2余额191.94万亿元,同比增长8.1%,增速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均低0.4个百分点。苏宁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陶金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M2增速回落主要源于新增人民币缩量,企业信贷的收缩导致企业存款减少。M2增速回落也预示了未来短期内名义GDP增速的承压。M2增速可能还在未来几个月内维持较疲弱的增速态势。未来若利率市场化改革顺利推进,银行间较好的流动性大概率能够传导至企业和居民部门,进而一定程度上在中长期托底M2增速。  

实体经济贷款少增4775亿元

在新增信贷明显收缩的同时,7月社融增量也有所回落。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0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2103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8086亿元,同比少增4775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221亿元,同比少减552亿元;委托贷款减少987亿元,同比多减37亿元;信托贷款减少676亿元,同比少减529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4563亿元,同比多减1819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2240亿元,同比多70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净融资4385亿元,同比多2534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593亿元,同比多418亿元。

陶金指出,社融增幅回落的主要原因包括来自银行部门的表内和表外融资的同时收缩,这一方面是企业融资需求走弱和银行惜贷情绪上升,另一方面反映了防风险等政策的影响开始显现。另外,房地产信托融资渠道受限,直接导致7月信托融资规模明显收缩。

刘澄表示,金融机构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对企业贷款收紧,这不是一个好的信号。我国有关宏观决策部门要及时调整社会各界,包括经济主体对宏观经济的预期。金融机构也要加快审批制度改革,加强对实体经济服务,在贷款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提高审批速度,适当放低融资标准,尤其是对符合贷款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加快融资投放,尽可能促进经济较快发展。也希望企业能够加快转型,尽快完成经济底部的攀升,促进经济有效回升和企稳。

定向降准预期升温

7月金融数据发布之际,货币政策接下来的走向也备受瞩目。温彬指出,下一步,货币政策需增加灵活性,继续使用数量型货币政策,通过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择机定向降准等保持金融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尽快推进利率并轨,完善贷款市场利率报价机制,择机调降政策利率,引导金融机构降低实体经济部门的实际利率水平,促进投资和消费增长,稳定内需。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认为,接下来货币政策不会出现明显宽松迹象,下半年定向降准可期,预计三季度出现定向降准+置换MLF的可能性较大。四季度可能正式实施利率市场化改革。货币政策将运用结构化工具精准滴灌,解决制造业投资和小微企业融资问题。预计人民币汇率将保持大体稳定,物价受供需两端影响,未来或将出现小幅下降,不会影响货币政策基调。中小银行流动性问题将持续得到关注,同业市场业务料将受到较严格监管。

中金公司宏观分析师易峘表示,虽然央行大幅宽松的可能性不大,但仍有望小幅放松货币政策以应对监管收紧以及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对总需求的压力。预计央行将继续适度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净投放力度。同时,维持之前对于今年下调公开市场操作(OMO)利率及存款准备金率(RRR)的预测。此外,易峘分析,央行可能会通过多种手段结合的方法,继续支持信贷资金流向中小企业,包括加大TMLF投放以及包括定向降准在内的“正向激励”等。

8月9日,央行发布了2019年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其中提到,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适时适度实施逆周期调节,引导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GDP增速相匹配。疏通货币政策传导,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和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制造业、民营企业的中长期融资,更好地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在实际利率形成中的引导作用,降低小微企业融资实际利率。稳妥化解中小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促进金融市场体系健康稳定运行。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