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理财产品新花样层出不穷,自然也是良莠不齐,相当一部分投资者因为缺乏对理财产品的分析能力,在销售部门的强劲推销下,有些人心一软,就下单买了。殊不知其中有很多产品本身就存在明显的瑕疵,如果拥有足够的分析能力,本可以避开这些坑的。以下就介绍几个方法,掌握了它们,虽不能拥有火眼金睛,也能获得一些识别陷阱的办法。
方法一:分清权益、固定收益
在销售机构的宣传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年化百分比”的说法,其中有些投资收益相当不错,因此投资者听完就欣然掏钱购买。不过我们其实可以不用这么着急。有些宣传可能存在很大的错误诱导。
比如有投资者曾拿着一只股权投资类产品向记者咨询,宣传资料在显要位置写明“年化15%”,投资者非常心动。记者提醒这位投资者,股权投资类产品不是固定收益类,一般来说,收益必须在股权退出之后,才可能兑现,退出时能否赚钱,都是未知数,此类产品在发售时,是不能承诺收益的。所谓的年化15%,只是同一家管理公司的另一只产品退出之后的收益。大家也很清楚,同一个投资人,不同的年份收益是完全无法复制的,因此这个“年化15%”完全不具参考意义。
对于投资者来说,有必要分清楚固定收益类、权益类及股权投资类的产品的差别,固定收益类就是在特定的时间段(每年、每月、产品到期时……)固定支付收益,只要发行者不违约,投资者就可以获得持续稳定的收入。而权益类、股权类产品则无法承诺未来的收益,权益类的代表就是股票投资,根据监管者的要求,权益类、股权类产品销售宣传也不能承诺收益。因此,如果有销售跟你说某只股票型基金未来年化收益能到10%,请果断转身而去。因为这位销售要么不专业,要么正在忽悠你。
方法二:对比货币基金收益法
2017年,有不少投资者掉进了“消费返利”的坑。以一家最大的消费返利的网站“云联惠”为例,这个“互联网金融”的模式是这样的,消费者通过平台消费10000元,除了获得商品,还可以获得10000个平台积分,1积分=1元现金,但每天只能取现万分之5,即10000元,第一天可得5元;第二天因为转换了5积分,剩余9995积分,继续取现万分之5,即可得4.9975元……
那么我们计算一下,第一天返利万分之五,即为5元,第二天返利4.997元,逐日递减,在投入1年之后,网站每日支付给投资者的资金仍超过4元,每日光是支付给投资者的返利,就是余额宝收益的4倍以上。别忘了它还要实打实给投资者一万元的产品,所以这个简直是完不成的任务。
余额宝过去一年收益为3.45%,以其收益4倍来计算,投资返利网站,光积分取现,年化收益已超过13%,这样的年化收益,不仅远远超过银行理财,也超过了大部分的信托产品。做什么样的生意能稳赚这么多?
在这个分析上,我们用了对比余额宝收益的方法,余额宝所代表的货币基金收益,也是当前的无风险收益率,也就是违约率最低的收益率,如果一个产品投资收益是余额宝的4倍,却想如同余额宝一样无风险即可获得,那是非常难做到的。因此理智的投资者不应该参与。
方法三:追问经营模式看不懂不投
近年来,花样百出的理财产品令人目不暇接,其中有很多产品结构复杂,也有很多新名词,怎么对待此类产品呢?
首选明确一点,看不懂的不要投,另外一点就是,回到企业经营的角度来分析。还是以上一节提到的消费返利的“云联惠”为例,有投资者替平台辩解,据他观察,该电商平台所售卖的产品,比普通电商销售的贵20%以上,电商平台或许用这部分资金做投资,以补贴会员的积分呢?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国内大型电商平台京东网,今年一季度销售净利率为1.48%,二季度净利率为负的,也就是说,如果京东的经营团队来运营返利网站,如此低的净利润率远远无法支撑下去。至于它能够经营下去,主要还是靠加价销售的那一块利润,但由于加价20%是一次性的,而支付会员积分是持续数年的,若后续没有持续不断的投资者,这一经营模式就注定难以为继。
实际上,相当多的庞氏骗局都是以这样的模式来运作的,对于投资者来说,必须回到常识,回到商业模式本身,若其中存在明显的疑点,那就谨慎一点为上。
同样的,一些新三板、股权类基金的融资,同样必须回到投资经营的本质去考虑问题。不少投资者看到以往一些项目上市后厚实的利润,因而对股权投资项目特别乐观,需要注意的是,股权基金参与的每一家投资未必都能上市,投资者还要考虑万一上不了市,该怎么办,因此还是要回到企业本身,认真筛选企业,或者选择优秀的投资机构。
方法四:不要迷信投资大师
近两年有一些投资者纠纷令人惋惜,不乏一些知名的投资人与他们的粉丝对簿公堂,或是在社交媒体隔空对骂。其中不少持有人还是高净值客户。仔细分析这些纷争的细节,就能发现,“过于信任所谓的投资大师”、“未经深思熟虑就委托理财”是引起纠纷两大主因。
实际上,近年来无论从银行还是券商,都更喜欢为过往业绩较好的资深投资人发行产品,因为有“粉丝”效应,募集速度能够更快一些。但这些投资大佬的收益真的就能一直保持领先于市场的水平吗?其实还要取决于市场风格和大佬的投资风格是否契合。就像擅长投资消费品的投资人,遇到成长股行情,往往就会跑输市场。这个时候,原本对他十分信任的粉丝可能会对他的业绩很不满意。如果市场一直无法轮动到大佬擅长的风格,基金业绩难免不如人意,这个时候一些粉丝可能会选择用脚投票,赎回离场。所以当你遇到以往给你赚钱的明星投资人发行产品时,最好冷静分析他成功的原因,并对后市有一定的判断,适当调低期望值。因为市场环境不可重来,过往的投资业绩并不能完全复制。
另一方面,投资人最好也要谨慎对待委托理财,特别是喜欢炒股的投资人,经常会在营业部遇到一些“操盘手”,一些投资人选择把资金委托“操盘手”进行操作,后期收益分成。实际上这样的委托理财操作后期经常引起纠纷,因为委托往往很仓促,而股市瞬息万变,在某些时候,操盘手的操作未必是按照委托人的本意进行,而有时候出现巨额亏损,操盘手无法兜底,难免出现纠纷。也有些操盘手本身有道德瑕疵,甚至用委托人的资金为别人“接盘”,所以说,委托投资就是打开一个潘多拉的魔盒,开始之前一定要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