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 财经新闻头条 > 正文

避不同的险 选不同的商品

2019-07-24 10:54 作者:张枕河 来源:中国证券报
分享到:

在不知不觉中,投资者自觉地将资产笼统地分为风险资产和避险资产,与之相对应便是风险情绪和避险情绪,并形成了一套交易逻辑。

概括地说,风险资产是指未来收益率不确定性较大,既可能大幅获利也可能招致大幅损失的资产,如股票和金融衍生品等。

如果市场风险偏好情绪升温,投资者竞相逐利,风险资产将大概率受到支撑。反之,避险资产也可以称为“安全资产”,就是未来收益率相对确定的资产,既在特定风险事件下能够对冲相关风险资产头寸带来损失的那类资产。

然而,相对被忽视的一点是,避险资产并不是恒定的,例如利率债也是收益率较为确定的资产,但在特定情况下利率债同样可能遭到抛售,并阶段性地暂时成为风险资产。因此对于投资者而言,避不同的“险”其实更应该关注具体不同的商品。

第一类,在经济和金融危机的初期,或经济局部危机刚刚开始发酵之时,主要体现为流动性危机。即全球主要经济体和市场流动性枯竭,资产价格纷纷下跌到其内在价值之下。在此背景下,主要央行并未进行过多的宽松刺激举措,各种避险货币的功能得到凸显。其中,美元的避险功能在此阶段被认为是最佳的,日元和瑞士法郎也尚可,但避险性弱于美元。

第二类,从历史数据看,一旦经济和金融危机从局部和初期开始蔓延,并演变至区域性甚至是全球性的危机之后,例如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和随后的欧洲债务危机,避险资产的舞台就该“轮换”了。在此阶段,通常发生较为明显的经济衰退迹象,一些经济体往往进行各种刺激举措,美元等货币的避险性开始降温,而黄金、白银等贵金属以及主要经济体的国债开始占据上风。以欧债危机期间为例,在此阶段美元一度体现出较强的避险属性并获得投资者青睐,然而随后受到量化宽松(QE)持续的打压,美元走势也不再稳定。

第三类,当一些地缘性风险事件发生时,一些特定商品的避险性可能临时升温,甚至一些本来与避险品关联不大的商品也会被暂时赋予这一属性。例如中东地区原油产量较大,如果该地区临时出现一些地缘性事件,全球石油供应量都将受到影响,届时部分投资资金可能会押注未来油价大涨,而暂时把原油当作“避险品”。此外,在地缘性事件发生之时,黄金、主要经济体国债仍是上佳的避险选择,相对表现也通常好于美元等避险货币。

第四类,在一些突发性事件中,这些事件可能并没有地缘性风险那么紧张和偏短期性,但带来的长期影响可能更大,例如英国脱欧事件进展,投资者需要具体深入分析可能受到冲击的资产,从而找到对应避险标的。如果英国脱欧受阻,英镑、甚至是欧元都有可能受到负面影响,而本身具有避险功能的美元则可能“渔翁得利”。此外,在相关股市也可能受冲击的背景下,更具专业性的英国、欧洲股市期货和期权等金融衍生产品也值得关注。此时“风险品”变为“避险品”,可见对于投资者而言,界限并不重要,获利才是最重要的。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