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 正文

更重预调微调 货币政策定向调控或加码

2019-07-17 10:43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金融政策对民营、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很大,银行给我们的贷款利率也非常实惠,融资成本也有下降。2018年末,我们的净利润已经达到3500万元,相信今年还会更好。”武汉长盈通光电技术公司董事长皮亚斌对记者说。他坦言,今年以来国家引导市场利率下行以及引导资金流入实体,对企业发展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这正是诸多受到金融活水支持的实体企业的缩影。在货币政策、监管政策共同作用之下,今年我国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速逐步回升。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显示,6月末社融规模同比增速为10.9%,已达到2018年7月以来的最高水平,显示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在加大。

展望下半年,稳健货币政策结构性调节的特征将更为显现,定向降准、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均有一定空间,但全面下调存贷款利率的可能性不大,而为了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以及助推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持续下降,“两轨并一轨”的利率市场化进程或将有实质性突破。

金融对经济支持力度逐步增强

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正在逐步增强。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初步统计,2019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3.2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18万亿元。6月末,社会融资规模的存量是213.26万亿元,同比增长10.9%。

多个因素拉动了社融回升。一方面,今年以来,金融机构继续加大了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上半年金融机构对实体发放的人民币贷款累计增加10.0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1.26万亿元。另一方面,企业债券的融资增速加快。6月末,企业债券的余额是21.28万亿元,同比增长11.2%,增速也是近两年来的最高水平。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实体经济融资的角度看,6月社融数据较上月大幅上扬,除季节性信贷多增外,主要源于当月专项债融资创年内新高;同比来看,当月社融也大幅多增约7700亿元,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等表外融资收缩幅度显著放缓,以及债券融资的大幅增长。这表明伴随稳增长政策逐步落地,以及影子银行承受的监管压力整体缓和,金融体系对经济的支持力度正在增强。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程实表示,今年上半年,M2增速趋稳,社融存量增速波动上行,表明货币政策的“总量功能”已得到较好修复,流动性供给保持充裕。不过,他也表示,从6月金融数据来看,“宽信用”仍存在结构性问题,尤其是企业中长期贷款尚待进一步增长。此外,伴随金融供给侧改革的深化,打破刚兑后的信用分层进程,亦需要结构化的流动性支持加以呵护。

稳健基调不变定向特征凸显

业内人士表示,社会融资规模的逐步回升得益于货币政策以及其他金融监管政策的发力,下半年,稳健货币政策基调不会变,也会根据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情况及时进行预调微调,有针对性的定向调控有望加码,而全面下调存贷款利率的可能性较低。

程实表示,下半年,中国货币政策重心有望从“总量功能”转向“结构功能”。流动性供给的总量发力料将渐次减弱,针对中小金融机构的结构性支持有望加码。定向降准、定向支持中小金融机构补充资本金、TMLF等结构性工具有望落地。

王青也表示,近期制造业PMI等先行指标显示,下半年经济下行压力犹存,短期内宏观政策或将进一步向稳增长方向微调。经过近两年时间的严监管、稳杠杆,当前系统性金融风险已呈收敛之势,也为政策面灵活调整提供了较大的回旋余地。

最近全球多个国家步入降息通道,包括美联储也大概率将在不远的将来降息,市场颇为关注中国央行是否会跟随式降息。针对这一问题,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日前在媒体吹风会上表示,下一阶段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密切监测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在统筹平衡好内外均衡的前提下,坚持以我为主的原则,重点要根据中国的经济增长、价格形势变化及时进行预调微调,综合利用多种货币政策组合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市场利率水平合理稳定,同时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疏通货币政策向贷款利率的传导,促进降低企业融资实际利率。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梁斯表示,从央行表态来看,央行跟随其他经济体降息的可能性较小。虽然近期已有许多经济体采取了降息策略,但我国金融市场一直保持稳定,市场利率走势稳健,汇率并未出现大幅波动。降息与否将更多取决于我国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变化,当然外部环境变化同样会影响政策调整,但只是次要因素。

程实也表示,根据美联储的降息节奏,中国央行或将适时适度调降OMO(公开市场操作)或MLF利率,但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可能性较小。

利率并轨或现实质性进展

展望下半年,货币政策一个重要着力点就是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央的整体部署之下,今年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或将有重要突破,这体现在推动存贷款基准利率和货币市场利率逐渐统一的利率“两轨并一轨”。

在日前举行的媒体吹风会上,孙国峰表示,因为贷款的基准利率和市场利率并存,对市场化的利率调控和传导机制会形成一定的阻碍,不利于市场利率向信贷利率的传导。所以下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关键点是推进贷款利率进一步市场化。他也再次提及了LPR,即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他表示,这一利率是市场报价形成的,更能反映市场的资金供求情况。推动银行更多地运用市场报价利率作为贷款报价的参考,有利于疏通货币政策向贷款利率的传导,促进降低贷款的实际利率。

程实表示,“两轨并一轨”问题的核心,在于关键基准利率落于何处。根据这一基准的不同,目前存在两种特征迥异的备选方案。第一种是成熟模式,即以货币市场利率为基准。第二种是初级模式,即以LPR为基准。从成本、收益、可行性等多个角度考虑,中国利率并轨进程将大概率先推进“初级模式”,再升级至“成熟模式”。因此,今年监管层有望加速进行LPR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降低LPR调整的滞后性,为“利率并轨”做铺垫。同时,打破刚兑工作将进一步深化,以预先疏通利率信号的传导渠道。

王青表示,下半年利率并轨进程可能出现实质性进展,主要是推动银行更多地运用LPR作为贷款利率定价的参考,而非现在主要参考贷款基准利率定价。为提高LPR的市场化程度,未来可将LPR与DR007(银行间市场存款类金融机构7天期质押式回购利率)挂钩,即以DR007作为LPR的主要市场参考利率,让LPR以及企业的银行贷款利率随市场利率“动起来”。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