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副主任綦相表示,中国银保监会大力支持,积极推动金融对外开放措施在上海的落地实施。
綦相表示,银保监会2018年公布了15条,今年5月份又宣布了12条对外开放措施,目前正在有序推进实施过程中。
外资险企更是为之后的发展摩拳擦掌。近日,银保监会一连公布了5家外资保险公司的增资批复。
5家外资险企增资21.1亿元
记者了解到,近两年,银保监会批准了9家外资法人机构的准入申请,批准了50多家分支机构的设立申请,同时批准外资银行、外资保险公司增加注册资本或者是营运资金250多亿元。
而在最近的5月31日,银保监会在官网集中披露了6家险企的增资获批情况,其中5家是外资保险公司。
5家外资险企合计增资21.1亿元。具体来看,恒安标准人寿增资10亿元,注册资本从30.37元变更为40.47亿元;德华安顾人寿增资6亿元,注册资本从12亿元变更为18亿元;中荷人寿增资3.2亿元,注册资本从23.5亿元变更为26.7亿元;安达保险增资1.22亿元,注册资本从6.33亿元变更为7.551亿元;瑞再企商增资0.69亿元,从5亿元变更为5.69亿元。
此外,中国保险行业协会5月份也在官网披露了汉诺威再保险上海分公司拟增加10亿元注册资本的公告。
充足的注册资本可为外资险企在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石,而保险业不断加大对外开放的步伐更是给了外资险企不小的信心。
比如,此次一口气增资10亿元的恒安标准人寿。谈到对未来中国市场的看法,恒安标准人寿的相关负责人直言:“绝对充满了信心!”这表明了双方股东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一致认同。该人士表示,此次增资进一步提升了恒安标准人寿的资本实力,成为该公司完善公司战略布局、谋求更大发展空间的有力支撑。
外资机构纷纷落沪
除了增资紧锣密鼓外,外资保险机构队伍也在不断扩容。
2018年11月,安联保险集团获批在上海筹建首家外资保险控股公司。安联集团亚太区首席执行官邵多卓(George Sartorel)还表示,“中国是安联集团亚洲增长战略的核心。”
同时,银保监会积极在推动合资的保险公司在上海设立资产管理子公司,比如今年4月和5月,工银安盛和交银康联这两家合资保险公司的资产管理子公司已经获准在上海开业。
专业养老机构也迎来了“混血儿”。恒安标准人寿独资设立的恒安标准养老保险有限责任公司也在3月获批筹建,成为首家获准筹建养老险公司的合资寿险公司,也有望成为国内第9家专业养老保险公司。
恒安标准人寿总经理刘振宇表示,中外合资企业的孕育发展离不开国家金融开放政策的扶持,银保监会的此次批复使恒安标准人寿成为第一家获准筹建养老保险公司的合资寿险公司,进一步彰显了新时代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决心和力度。
恒安标准人寿董事长杰瑞·格林斯通称,中国银保监会对该项目高度重视并予以积极推动,彰显了监管层在扩大开放中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其他扩大开放举措将加速出台
据悉,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等部委密集调研外资企业,就应对外贸形势、坚定投资信心、完善外商投资法配套法规等与相关企业代表座谈。专家表示,外商投资法配套法规以及扩大开放的其他系列举措将加速出台。
不久前,外商投资法配套行政法规专家咨询会在京举行。
3月1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并将于2020年1月1日施行。这意味着,中国的外商投资环境将更加开放、稳定和透明。
上海更是一直走在开放前沿。5月23日,上海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若干问题的决定》,自2020年1月1日施行,这是地方人大出台的首个贯彻实施《外商投资法》的决定。
毕马威中国政府及公共事务咨询服务合伙人喻莺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随着中国政府多措并举、全方位深化对外开放,切实优化营商环境、守信践诺,相信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将不断增强。
喻莺表示,近年,中国放开了一些重大基础产业外资投入的股比,很多重大项目落地实施,中国利用外资依然是世界上发展中国家中最多的。但法规的设立仍稍显模糊,在下一步方向中,建议可以从两方面加以关注:
第一,继续根据外商投资法的相关内容进行细化;
第二,思维转变和举措细化两手抓,完善外商投资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