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信用”的效果正在持续显现。央行最新公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3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69万亿元,同比多增5777亿元;3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8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28万亿元。
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专家普遍认为,3月份新增信贷、广义货币(M2)增速、社融增量等关键数据全部超预期,表明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正在改善,金融体系向实体“输血”进一步加码。
“从数据看,3月份中国信贷增量环比大幅反弹,信贷投向结构逐渐改善优化。同时,一季度流向企业部门的信贷融资占比达到77.1%,较去年同期的61.6%大幅提升,显示出2019年信贷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明显增强。”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
新增信贷规模超预期
央行数据显示,3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42.11万亿元,同比增长13.7%,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3个和0.9个百分点。3月份新增贷款高达1.69万亿元,显著高于市场预期的1.2万亿元至1.3万亿元,社融增量达到2.86万亿元,也显著高于市场预期的2万亿元。
“从趋势上看,3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通常都较2月份有所增加,2016年至2018年2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平均9120亿元,3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平均1.17万亿元,3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虽存在一定季节性回升因素,但明显高于历史同期。”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分析称。
连平则认为,多次定向降准后银行体系流动性相对充裕,这给3月份信贷超预期反弹创造了良好的流动性环境。
从结构上看,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5.81万亿元,同比多增9526亿元。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1.81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4292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38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4.48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05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57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7833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4879亿元。
对此,温彬表示,短期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的比重增加,居民部门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的比重增加。3月份居民部门和企业部门、新增短期贷款和新增中长期贷款都创下历年或近年3月份增量的新高,各项数据的全面改善推动人民币贷款超预期增长。
“综合来看,居民部门和企业部门信贷都有改善,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有所增强。”温彬认为。
银行放贷意愿有所增强
增强银行的放贷意愿和能力,是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重要环节。
当前,宏观经济面临下行压力,银行具有顺周期经营特点,期望增加银行信贷意愿需要给予政策鼓励。
去年以来,一系列打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增强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举措陆续落地。比如,加快推进银行发行永续债补充资本,实施全面降准并通过创设TMLF提供长期低成本资金;再比如,财政部门对符合信贷条件的银行免征利息收入增值税,监管部门提高部分监管指标容忍度。
从3月份新增信贷规模超预期增长来看,政策效果已经开始显现。华泰证券(22.26 +0.68%,诊股)(22.490,0.38,1.72%)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张继强表示,企业中长期贷款高增长一方面是因为基建投资发力带动;另一方面,减税降费、企业融资成本降低等因素有利于增强企业家信心,资本开支意愿或有所改善。
“企业端的数据表现出色,是过往一系列逆周期调节政策落地见效、融资扩张约束减少的结果。”联讯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认为,首先,今年财政支出发力更早,Wind统计显示,一季度地方债净融资已超过1.2万亿元,较2018年同期增长1万亿元左右;其次,央行的货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后顾之忧,先是通过定向降准给银行释放稳定的长期资金,帮助银行降低负债成本,补充负债,再推出央行票据互换(CBS)帮助银行解决资本金问题,又放宽了对普惠金融、小微企业的不良容忍度,缓解了监管压力。
值得关注的是,并非所有分析人士都对贷款需求的改善持乐观态度。中金公司固定收益部董事总经理、首席策略师陈健恒就表示,总体来看,3月份和一季度贷款虽然高于预期,但仍体现了早放贷早收益和人为冲贷款的痕迹,并非反映融资需求明显恢复。
“从与银行的沟通来看,总体贷款需求比较疲弱,贷款的超预期可能是银行在最后一旬加快了贷款投放。尤其是政策性银行的贷款投放可能是主要超预期的部分。而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贷款可能并无明显的超预期。”陈健恒说。
多因素致M2明显反弹
央行数据显示,3月末,M2余额188.94万亿元,同比增长8.6%,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6个和0.4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54.76万亿元,同比增长4.6%,增速比上月末高2.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2.5个百分点。
连平分析称,3月份M2明显反弹除信贷超预期增长因素外,整个宏观流动性处于适度充裕水平。在预期偏松的流动性环境下,金融机构资产端配置积极性越来越高,信用创造能力也就更强。年初金融机构配置债券动机较强,股市回暖使得机构参与权益类资产配置的积极性增加。促成M2增速大幅反弹0.4个百分点的更重要的因素,可能是减税政策逐步落地后,财政发力效果逐渐体现。
陈健恒认为,从M2的构成来看,主要是证券保证金规模同比大幅上升推动了M2上涨。证券保证金的90%统计到M2当中,由于3月份股市火爆,股票开户数量猛增,从同比上来看,证券保证金会形成较为明显的同比拉动。
此外,陈健恒表示,从存款本身来看,除了贷款多增所派生的存款以外,财政支出力度加快导致财政存款下滑量接近7000亿元,明显高于去年同期的4800亿元,也是企业存款恢复的主要因素。
李奇霖则表示,M1与M2大幅反弹,表明实体流动性正在修复,企业对未来的预期在好转。
有专家预计,在当前基础货币供给态势下,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力度在二季度可能继续好转,随着政策向实体经济的进一步传导,预计M2和M1增速将继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