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 财经聚焦 > 正文

心意足套路少 沪市公司分红“礼包”更实在

2019-04-02 08:00 来源:上海证券报
分享到:

每股14.54元!贵州茅台3月29日披露的2018年度分红方案,刷新了A股分红新纪录,也在当日助推其股价攀上新高峰。但分红并非只有茅台“一枝独秀”,沪市已经掀起分红“百花齐放”的春景:一批公司在单项表现上脱颖而出、长期高分红公司群体小成气候、曾经“看上去很美”的高送转基本难觅踪迹——2018年经营压力之下,沪市公司不改慷慨回报之心,2018年度的分红“礼包”更实在了。

优质公司分红不手软

截至3月29日,沪市共有434家公司披露了2018年年报,其中有派现方案的366家,合计分红金额达5434亿元。其中,分红比例在30%以上的有274家,50%以上的有78家,平均分红比例高达40.98%,高于2017年度沪市整体37.92%的派现水平。经历了“不平凡”的2018年,沪市公司依然能有如此水准的分红礼包,不仅显示其实力过硬,也体现出对投资者的十足诚意。

尽管贵州茅台在每股派现额上独领风骚,但从目前的2018年度派现总额看,工商银行以年度893亿元的现金分红总额独占鳌头。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石化等公司分红额都在500亿元以上,其中中国石化分红额为508.5亿元,占2018年全年净利润比例高达82.52%。紧随其后,中国石油、中国平安、中国神华、招商银行等沪市蓝筹公司的中流砥柱,一直都是分红“大户”,2018年度的分红额度都在百亿级以上。

“分红之星”也不乏优质民企,它们不仅在业绩上领军行业,在回馈投资者和履行社会责任方面也堪为表率。例如每股分红指标的“黑马”养元饮品,于2017年新上市,2018年度每股派现3元的水平仅次于贵州茅台,也是沪深两市每股现金分红的“翘楚”,且2018年度的分红比例超过84%,成为饮料业上市公司的分红“新星”。海螺水泥作为全球最大的水泥企业,近两年扣非后净利润复合增长率接近100%,好业绩体现为好的股东回报:继2017年度每股派1.2元创下近年新高,公司2018年度现金分红更上层楼,达到每股1.69元。用友网络2018年利润同比增长57%,每股现金分红0.25元,较上年度0.15元的增幅已经超过同比业绩增速,且公司分红稳定性可圈可点,近三年比例对应为96%、56%、78%。公司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2018年度对外捐赠超过510万元,还促进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发展,支持公益活动。

高比例分红方阵显山露水

进一步分析上述高分红企业数据可以发现,一批稳定高比例派现的优质公司已经小成气候。经统计,沪市最近5年连续派现比例超过30%的公司有107家,其中13家公司更是连续5年派现比例都在50%以上。这些公司平时不因概念炒作频繁“露脸”,甚至因为“过于透明”缺乏市场偏爱的“朦胧美”,但却连续多年给投资者“稳稳的幸福”。

上述13家公司都是行业内的标杆企业,从绝对金额上,这些公司分红也颇为可观。例如,乳制品行业龙头伊利股份2016年度分红金额为36.5亿元,2017年度、2018年度均为42.5亿元,分别占净利润比重为64.4%、70.9%和66%,较2014年度和2015年度59%的分红水平又上台阶,近3年分红总额达到121.6亿元。

调味品行业龙头企业海天味业和汽车玻璃产业领军企业福耀玻璃经营稳健,近3年分红总额分别为67.8亿元和66.5亿元。海天味业近3年分红额逐年攀升,分别为18.4亿元、23亿元和26.5亿元,分红比例一直稳定保持在60%以上。福耀玻璃分红额从2016年度、2017年度的18.8亿元,至2018年度一举跃升为28.8亿元,分红比例从接近60%升至70%。

监管推动重塑分红生态

上市公司分红“礼包”之所以更实在,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政策背景:今年年报季是“史上最严”高送转指引实施的首年。从目前沪市上市公司发布的年度分红情况看,在监管引导和推动下,纷繁嘈杂的“高送转”少了,实实在在的现金分红多了;投资者的迷惑少了,长期投资的信心更坚定了。

沪市公司股东回报生态的优化和改善离不开多年来证监会和上交所的持续大力推动。早在2013年,上交所就专门出台《现金分红指引》,首次提出“30%分红比例”的指导性标准,对于分红不达30%的公司要求其充分披露原因,并通过召开投资者说明会等形式与投资者进行充分沟通。多年来,这一标准已经逐渐被市场广泛接受,越来越多上市公司将该标准写入公司章程,上市公司的股东回报意识不断提高。

同时,对于一些打着“高送转”名义进行概念炒作、铺路减持的乱象,上交所也施以重拳监管。2018年11月,上交所发布《高送转信息披露指引》,将10送转5股以上的“高送转”行为与公司业绩增长幅度挂钩,同时针对性地制定了与高送转相关的减持、限售股解禁安排,让公司送转股回归本源,真实反映公司的经营业绩和实际股本扩张需求。市场分析人士认为,股东回报生态的优化,压缩了一些“不务正业”公司的灰色运作空间,督促其回归并专注主业,上市公司得以通过实在的经营取得扎实的业绩,用真金白银回馈投资者,从而增加股东的获得感,这也是上市公司质量提升的重要体现。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