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 正文

央行降准未来流动性进一步宽松 将致理财收益走低

2019-01-08 08:00 作者:赵萌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分享到:

编者按:

刚刚过去的2018年可谓是负重前行的一年。在强监管宏观和形势双重影响下,银行业踏上了艰难转型之路。回顾一年来影响最大的事件,莫过于资管新规的实施及其对银行资管业务的重塑。

这一年,堪称大资管元年,逾15部大资管行业政策文件相继发布,逾42项政策信息推动大资管行业,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大资管行业12大配套实施陆续推进。

受资管新规影响,银行表外非标规模出现快速收缩,在表外资产回表的过程中,银行资本补充压力巨大。不过,理财规模收缩却使银行体系创设存款产品的动力增强。资管新规实施使得理财向净值化、独立运作方向转型,保本理财逐步退出市场,银行创设高收益存款产品的动力增强。

2018年堪称子公司元年。资管新规发布后,商业银行纷纷申设理财子公司,这一进程在《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发布后明显提速,共有27家银行明确宣布设立理财子公司。

2019年已经到来,尽管银行业资管转型不会一帆风顺,但开弓没有回头箭。资管新规已经奠定了制度基石,如何平稳度过“阵痛期”,推动银行资管业务在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过程中重塑,让我们拭目以待。

2018年,对我国资管行业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种不平凡,一方面体现在监管政策密集而有序地出台为资管市场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统一制度基础;另一方面则体现在金融机构积极调整资管发展理念及方向,“大资管”向“真资管”转型趋势日益明朗。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资管领域最为重要的机构,从2017年至2018年,银行正在经历从焦虑迷茫到信心重塑,从“贪恋刚兑”到“坚定转型”的蜕变。同时,银行资管行业也出现了很多积极的变化,例如,理财产品规模告别无序扩张、净值化理财产品逐步增多、理财子公司设立获积极推进等。

然而,银行资管转型的“阵痛期”目前尚未结束,如何安度这一时期,并推动整个资管行业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或许是每家银行在2019年需要思考的主要问题。而整个资管行业格局也必将在这个过程中面临重塑。

新规落地奠定资管行业制度基石

要说2018年资管行业的“大事记”,首要一条便是一系列新规的落地实施。“资管市场在我国构建现代金融体系进程中的战略意义和积极作用正在不断体现,并且持续强化,而一系列新规的出台,则为资管市场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构建统一制度基础的第一块基石。”普益标准专家委员会主任翟立宏表示。

在经历了征求意见以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的审议之后,2018年4月27日,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联合印发《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为金融机构从事资管业务提供了根本遵循。

随后,9月28日及10月19日,资管新规的两项配套细则《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理财新规”)与《商业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相继发布,对银行理财业务的诸多细节问题予以了解答和规范。特别是关于银行理财子公司设立的相关规定引发业内广泛关注。

“从2017年资管新规开始征求意见稿,到理财新规的发布,再到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的出台,这期间我们不停地忙着解读、分析、讨论、汇报、反馈意见、制定相关方案。”浦发银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蔡涛坦言,2018年对于银行资管从业者来说是心情起伏最大的一年,从系列新规发布前的焦虑迷茫到发布后的重塑信心,银行理财转型“往哪转”“怎么转”逐渐明朗。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多位银行资管从业者告诉《金融时报》记者,资管新规两个配套细则的发布给与了他们更多的希望与信心。“监管层并没有搞‘一刀切’,而是对资管新规予以与时俱进的调整。例如,在理财新规里明确允许公募理财产品通过投资各类公募基金间接进入股市;理财子公司可享受多项宽松利好措施等。”蔡涛说。

理财产品规模缩减结构优化

在强监管环境下,2018年,银行理财告别了高速增长。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周更强介绍,从上市银行的数据看,2018年,部分银行理财业务收入几乎腰斩,有些降幅超过50%。商业银行原来靠赚取利差的盈利模式已经不可延续,资产管理规模增速明显放缓。

融360监测数据显示,2018年9月和10月为近1年来银行理财发行量最低的两个月,其中10月发行量为9330款,同比下降8.2%,近1年来首次跌至1万款以下。特别是3个月内的短期理财占比迅速下降,根据融360监测数据,其由2017年11月份的36%持续降至2018年6月的21.19%。

除了规模的缩减,自资管新规和理财新规发布后,全国银行理财向净值化转型的进程持续推进,理财产品结构逐步优化。普益标准数据统计,2018年10月全国银行理财市场净值产品存续量为3639款,环比增加507款,增速较上月扩大。从净值转型程度指数表现来看,2018年10月全国净值转型程度指数为2.65点,环比上涨0.30点,较去年同期上升1.63点。

普益标准报告显示,整体来看,各类型银行净值化转型程度较上年同期均有明显提升,外资银行净值化转型压力相对较小,花旗、渣打、澳新、星展、大华等银行净值型产品占比在60%以上;中资银行中,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净值化转型成效较为明显,截至2018年6月末,工商银行净值型理财产品占所有存续产品比重达25%,兴业银行净值型产品占比为18%,招商银行净值型产品占比为26%。此外,城商行在2018年10月之后集中发力,净值化转型程度指数同比增长首次突破100%。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副研究员倪红福认为,净值化转型和打破刚兑的有序推进,使得理财产品定价愈发合理化,总风险水平下降。从市场反应看,投资者对净值型产品的接受程度也在逐渐提高。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部分银行对于刚性兑付仍有“贪恋情结”。2018年12月,银保监会开出10张巨额罚单,罚没金额共计1.563亿元,从罚单公布的案由不难发现,“理财”是其中的最高频词汇,这恰恰说明了,银行理财在按照资管新规、理财新规转型过程中,仍存在“走老路”的问题,银行理财转型“阵痛期”尚未结束。

资管行业格局面临分化与重塑

“毫无疑问,随着一系列监管新规的发布,银行理财市场发生了一些显而易见的变化。”融360分析师刘银平分析认为,目前来看,银行理财市场出现的如下变化值得关注: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呈下降趋势;保本理财产品占比下降6.29个百分点;3个月内短期理财占比下降13.93个百分点;新增净值型理财逐渐增加;结构性存款大幅增长;理财门槛降至1万元;投资者风险意识明显提高;20家银行拟设立理财子公司。

尽管2018年以来,银行资管出现了很多积极变化,但同时也应当看到,银行资管转型仍旧任重而道远。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所长周月秋认为,我国资管行业格局将面临重塑,财富管理行业也将进入新一轮洗牌阶段。具体而言,部分长期通过不合规产品维持运营的中小机构将出局,行业龙头企业则有望扩大领先地位,进一步分享高净值人群带来的更大的财富份额。

而对于银行理财转型而言,西南证券金融组首席分析师刘嘉玮认为,2019年银行理财业务的转型大方向依旧是打破刚兑与净值化。“2019年存量的保本理财产品应该还不会完全出清,会在继续处理存量的同时推出新的净值化产品。资管新规给出的过渡期限到2020年底,也就是说,还有两年时间用来持续调整产品结构。”刘嘉玮说。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赵亚蕊认为,2019年银行主推的理财产品将会延续以低风险为主的模式。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投研能力是银行机构的弱项,银行理财过去一直依赖委外市场,自身投研基础薄弱,对于投研重视度不高,也缺乏相应的投入,据调查,中小城商行专职投研人员仅326人,有些银行甚至没有配置。联讯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认为,日后,银行可以培养自己的信用研究人员,在宏观经济和利率研究方面多与非银机构合作。

兴业银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顾卫平则认为,银行机构在资管领域有两项能力亟待提升:一是非标债权公允价值评估能力待加强,因为实现净值化管理的最大难点在于估值方法的调整,即由摊余成本法转变为公允价值评估;二是债券交易能力和评价能力待加强,随着资管新规对非标投资的限制,“非标转标”将是大势所趋,银行资管的收益渠道将更多集中于债券投资收益。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