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即“两类公司”)改革试点正进一步加速。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国家电投等央企有望入围第二批“两类公司”试点。同时,地方国资平台投资运作动作频频。浙江省国资运营公司正研究在合理持股比例范围内,对所持股一级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的办法,以增强国有资本流动性和配置效率。该公司近期将根据市场形势和企业实际,主动增持已持股上市公司股份。业内人士认为,“两类公司”在当前国企改革加速进程中起到关键性纽带作用。伴随制度完善及试点扩容,一系列市场化运作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为资本市场注入新动能。
积极探索“两类公司”试点
国家电投在确定重组方案时,确定了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发展方向。在优化管理体制方面,集团总部由运营管控转变为战略管控,明确了“战略、评价、激励、监督、服务”五大职能。二级单位分为产业集团、上市公司、准备装入上市公司的资产、分公司、技术支持科研院所五大类,先后制定了总部权力清单A、B版,赋予二级单位更大自主权。
中化集团将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综合性化工企业和有限多元化的投资控股公司。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中化集团对职能及业务组织架构进行调整,搭建一套适应投资控股型企业特点的战略管控体系。按照“小总部、大业务”原则,集团总部对职能相关、相近的部门进行合并重组。精简后的集团总部更加聚焦于战略预算管理、财务资金政策、重要人事任免、绩效考核评价等核心职能。与日常经营相关的运营管控职能全面下放,随之86项权限下放。与此同时,公司组建能源、化工、农业、地产、金融五大事业部,赋予其战略建议、运营决策、选人用人、考评激励及主业投资决策等一系列自主经营权,使之逐渐成为集团战略推进和业务拓展的中坚力量。
此外,中核集团正以军民融合的核工业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为改革方向,以两核重组为契机,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不断完善治理与管理相结合的母子公司体制和管控模式,加大授权经营力度。下一步将继续推动重点单位混合所有制改革及股权多元化,以及提高集团资产证券化率。
一位国资专家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自2014年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两类公司)试点启动以来,在央企层面已选择10户企业开展投资、运营公司试点,包括8家投资公司试点和2家运营公司试点。预计纳入第二批“两类公司”试点的企业有12家,主要集中在发电、煤炭、建筑、建材等竞争性领域,预计不久将会公布。这样一来,目前96家央企中将有22家开展“两类公司”试点。从投资运营公司的产融结合职能以及已有的试点做法来看,应当允许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开展多种金融业务。随着“管资本”改革进一步提速,国资投资运作也将步入高潮。
地方国资平台频现资本运作
数据显示,目前已有122家地方国有企业开展“两类公司”试点。
近日,杭州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州资本”)正式成立。杭州资本通过运用基金引导投资等方式,下设300亿元产业母基金,首期规模为100亿元,重点发展生物医药、信息产业、重大装备制造业等相关产业,重点投向战略新兴产业等实体经济领域,从而能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服务杭州经济发展大局,前瞻性推进战略性投资、新兴产业培育。另外,将为民营企业在融资等方面起到纾困作用。
据悉,青海省已确定三江集团、青海省国有资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青海省水利水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4家企业开展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工作。
随着各地国资平台的加速成立,A股二级市场上,平台的市场化投资运作正风生水起。
9月以来,多家国资平台入股上市民企,成为纾困民企主力军,同时通过兜底式增持支持上市公司。
中国证券报获悉,浙江省国资运营公司正研究在合理持股比例范围内,对所持股一级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的办法,以增强国有资本流动性和配置效率。该公司近期将根据市场形势和企业实际,主动增持已持股上市公司股份。
12月4日,物产中大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浙江省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和对公司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计划自11月29日起6个月内,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系统累计增持股数不低于1000万股,不超过总股本的1%(含2018年11月29日首次增持股份)。截至12月4日,国资公司已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系统累计增持公司股份5408998股,占公司股份总额的0.1256%,已超过国资公司增持计划数量区间下限(即1000万股)的50%。
广发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戴康认为,当前国企改革最大的特征就是要与资本市场紧密结合,而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就是最关键的纽带,为后续混改、资产证券化等资本运作做铺垫。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市场化运作的主要目的,一是调整产业结构,比如利用产业基金使国有资本向战略新兴产业倾斜;二是促进国有资本要素合理流动;三是改善国企内部公司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