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以来上市公司控制权频频易主,国资平台和地方政府成为当仁不让的接盘主力。据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在22起实控人变更案例中,接盘方具备国资或地方政府背景案例数量占比超过五成。
值得注意的是,国资和地方政府异地接盘明显增长,在12起案例中,有7起为收购异地上市公司,占比近6成。分析人士指出,国资入主上市公司有三大优势,一是借助本地产业优势帮助上市公司优化产业结构,二是完善国资产业布局,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三是以上市公司为平台进一步整合当地行业资源。上市公司引入国资后,需在管理架构和制度的整合完善方案,既要引入国资优势资源,也要在机制上继续保持民营企业管理的灵活性和内部竞争活力,达到强强联合的目的。
国资异地接盘
近期上市公司控制权频频易主。据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11月以来A股约有22家上市公司披露实控人变更相关事项,入主方包括国资平台、私募和产业资本等。其中接盘方具备国资或地方政府背景案例数量达12起,占比超过5成。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驰援本地上市公司化解流动性风险外,地方政府和国资纾困模式不断升级,跨区域战略入股上市企业。据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在12起国资或地方政府入主案例中,有7起为收购异地上市公司,占比近6成。
如深圳上市公司万润科技,11月21日披露称,宏泰集团拟通过协议转让受让万润科技包括实控人在内的多位股东1.82亿股(占万润科技总股本的20.21%),成为万润科技的控股股东,湖北省国资委将成为万润科技的实际控制人。
万润科技表示,本次股权转让系宏泰集团为完善产业布局,推动业务多元化发展,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宏泰集团将优化上市公司业务结构、改善上市公司资产质量。
又如注册地在浙江杭州的中金环境,11月23日公告称无锡市政集团与公司实控人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表决权委托协议》以及《一致行动协议》,权益变动后无锡市政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将合计持有28.78%的股份和表决权,中金环境控股股东变更为无锡市政集团,实际控制人变更为无锡市国资委。
公司指出,无锡市政集团旨在介入上市公司的管理、运营,并以上市公司为平台进一步整合行业优质资源,改善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提升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
纾困模式再升级
平安首席策略分析师魏伟对记者表示,纾困政策概念提出前,不少国资平台已就股权层面与上市民企进行交易,当中不乏异地收购,其中一部分想要拿到控股权。“这可以理解为一个纯粹的市场行为,即流动性风险导致上市民企市场定价到了一个比较低的水平,国资出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以及产业资源整合等目的接盘。”
他指出,相关纾困政策出台后,国资或当地政府股权纾困模式大致可分为三种,一是收购面临平仓困难的公司实控人所持股份,缓解流动性压力,这类模式不以控股为目的,商议好条件后到期退出;二是战略入股上市公司,但“入而不控”,主要为上市公司提供发展所需的平台资源;三是获得控股权,或会介入公司管理和运营,借助自身产业优势帮助上市公司优化产业结构。
有分析人士表示,国资入主上市公司有三大优势,一是能够借助本地产业优势帮助上市公司优化产业结构,二是完善国资产业布局,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三是以上市公司为平台进一步整合当地行业资源。
“异地收购还有其他的考量,比如说实现控股之后上市公司可能会迁址到当地,这样一些上市公司稀缺的地方可以获得更多上市资源,并且以上市公司为平台进一步整合当地行业资源。即便不能迁址,未来上市公司的投资项目很有可能落地在国资所在区域,有利于当地招商引资。这样的公司一般质地比较优秀,只是暂时性陷入流动性困境。”华南某券商投行资深人士指出。
某券商资深保代告诉记者:“部分地方政府确实会要求上市公司迁址或者至少迁重要子公司过去,并承诺产值和交税。另一方面,一些经济发达城市地方政府也在收购外地上市企业,这更多是为了国资保值增值,整合当地行业资源。”
公司治理成为整合关键
李维(化名)是某家上市公司董秘,其任职的公司刚刚将控制权转让给一家异地国资。“之前已经有好几个国资平台接触我们,公司也是不断挑选和协商才确定其中一家,主要还是看哪家平台开出的条件更好,价格、转让方式和公司后续如何整合等都是考量的因素。”李维透露。
上述资深保代称,现在质地优良、大股东有债务危机的公司确实受国资追捧,上市公司选择入主方会考量几个方面,一是转让价格和方式,二是国资信用和背景,三是未来公司治理上能够给原管理层保留多大的自主权,四是公司主营业务与当地政府在产业资源上的协同性,五迁址、交税等其他附加条件。
“这些因素中,上市公司尤为看重国资控股后公司内部的整合,比如原管理层管能否继续留任,亦或是由当地国资委派新的管理层。毕竟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内部公司治理、制度存在着差异,会有些磨合问题。”该保代表示。
李维也向记者证实,到谈判的最后阶段,公司架构整合成为选择关键。“到最后几家国资平台给的价格条件都差不多,看的就是哪个平台能够保证管理层稳定性,并给管理层保留更大的自主权。”
上述资深投行人士表示,目前来看,大部分国资平台只是拿到上市公司控制权,对企业实质经营和管理干涉并不多,有利于上市公司获得更多发展资源,获得信用背书助于下一步融资。但不排除未来部分实力较强的国资介入上市公司经营管理,这种情况下双方应认真考虑如何进行管理架构和制度的整合,制定一套完善方案。既要引入国资优势资源,也要在机制上继续保持民营企业管理的灵活性和内部竞争活力,达到强强联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