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行发布《2018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据了解,2018年第三季度以来,中国经济总体保持平稳增长,结构调整继续推进,供需总体平衡,经济运行韧性较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强,制造业和民间投资增速回升,就业稳中向好,消费价格温和上涨。
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6.5%,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3%。
但需要注意的是,受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及需求端“几碰头”等因素影响,目前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
货币政策再调整
央行从二季度开始,货币政策在实际操作中转向全面宽松。但由于政策传导渠道不畅,并未实现实体经济信用总量的有效扩张。
分析称,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环境下,央行货币政策宽松的前提不会改变,同时会更加注重疏通政策传导渠道。
很多分析人士都注意到,与此前二季报相比,有些新的表述。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吴琦认为,与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相比,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主要有三点不同。
他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指出:“与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相比,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主要有三点不同:一是在谈到下一阶段货币政策方向时,由"提高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有效性"调整为"提高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和针对性";提及"针对性"主要是针对当前民营企业融资难来说的,下一阶段,货币政策促进民企融资将会成为重要的政策目标。二是删除了二季度报告中的"坚定做好结构性去杠杆工作,把握好力度和节奏"的表述,此次报告强调要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和防风险的平衡;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央行货币政策会更加侧重稳增长目标,去杠杆工作也将逐步进入稳杠杆阶段。”
“三是新增"在实施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和发挥好资本市场功能三者之间,形成三角形支撑框架"的表述,意味着货币政策不仅要盯住实体经济,未来还会关注资本市场,在多目标中把握好综合平衡。”吴琦说道。
记者注意到,在展望中国宏观经济时,不同于二季度的是,三季度报告提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内需对经济的拉动不断上升。与此同时,宏观杠杆率趋于稳定,金融风险防控成效显现,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较为稳固。
“三季度报告对未来货币政策、防风险举措、汇率政策等都有重要调整,这是市场观察央行举措的一个重要风向标。”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道。
整体来看,今年以来央行从宏观上营造了一个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环境,使流动性合理充裕。央行今年以来已经四次降准,释放资金约2.3万亿元;增加再贷款及再贴现额度3000亿元;与此同时,央行前三季度累计开展MLF操作共40740亿元。
三季度货币政策亮点多
据了解,此次执行报告中用专题形式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民营企业融资情况、人民币汇率等社会热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专题介绍。
首先,在央行投放资金基本传导至实体经济方面,报告指出央行投放的资金基本上全部传导到了实体经济。
超额准备金率(超储率)是衡量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关键指标。从货币运行机制看,商业银行在资产扩张过程中,如发放贷款、购买外汇、购买债券等,都会在其负债方派生出等额存款。随着存款增长,银行须按要求把相应的超额准备金划转为法定准备金,由此起到支持银行资产扩张的作用。超储率的高低,既可以衡量银行流动性水平,也是货币政策是否有效传导的重要标志之一。
但是,“今年以来,市场上一些人士认为,央行定向降准释放的资金并未有效传导到实体经济中,而是淤积在了银行体系内部。随着央行定向降准的实施,金融机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确实从一季度末的1.30%上升到了二季度末的1.70%。之后,为更好地引导资金流入实体经济,监管部门先后出台多项措施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金融机构三季度末的超储率在二季度基础上下跌0.2个百分点至1.50%,表明央行定向投放的资金正逐步流入实体经济中。后续随着监管政策的逐步见效,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将会进一步增强。”吴琦说道。
其次,民营企业融资问题被重点指出。
民营企业融资一般来自于表外融资、直接市场融资和银行信贷融资三种,今年以来,表外融资持续下降、直接市场融资不佳等都加剧了民营企业的融资困境。刚公布的10月份金融数据显示,10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7288亿元,比上年同期少4716亿元,环比9月减少66.39%。
近期,为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政策先后释放红利。
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并提出要拓宽民营企业融资途径;11月6日,央行提出要从债券、信贷、股权“三支箭”发力解决民企融资难题;11月7日,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提出针对民营企业贷款,要实现“一二五”目标等。
“以上措施仍侧重在缓解民营企业融资角度,要解决民营企业经营难题,还需要配合相应的减税降费措施,真正提升民营企业的盈利能力。”吴琦指出。
另外,汇率的阶段性稳定也是一个重点方面。据了解,与二季度“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的表述不同,三季度更加强调“必要时加强宏观审慎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在当前人民币汇率接近"7"关口的背景下,市场对于"7"点位的预期略现悲观,因此,央行更加注重汇率的阶段稳定。近期为维稳汇率,央行在提高远期售汇业务外汇风险准备金及重启"逆周期因子",11月7日首次在香港招标发行20亿央票,以回收离岸市场人民币,维稳离岸人民币汇率。未来一段时间,保持人民币回来的基本稳定将是汇率政策的主要目标。”吴琦说道。
除此以外,未来,货币政策仍需继续发力。
业内人士表示,从央行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及各方数据来看,市场流动性相对充裕,但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仍偏低,放贷意愿不足,继续稳定融资、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已经并将持续成为下一步政策的重点。
宋清辉认为,未来货币政策应该重点关注小微企业和“三农”领域等,并通过实施定向降准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同时,货币政策方向应该朝民营企业倾斜,消除“梗阻”同时刺激金融市场对于民企的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