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从市金融办获悉,今年上半年,全市金融系统聚焦高质量发展,以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为引领,以财富管理试验区建设为抓手,对接实体经济力度不断加大,金融业呈现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实现增加值357.6亿元,同比增长3%。
我市金融业规模稳步提升
今年上半年,我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357.6亿元,同比增长3%;实现全口径税收78.9亿元,同比增长9.9%。6月末,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6081.3亿元,同比增长7.7%,较年初增加952.3亿元;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5339.9亿元,同比增长9.6%,较年初增加934.8亿元;本外币存贷款新增双双超过900亿元。上半年实现保费收入248.5亿元,同比增长2.9%,在5个计划单列市中均居第二位。3月26日,第23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在青岛发布,青岛排名上升至第33位,连续4次跻身全球前50名。
与此同时,我市聚力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上半年共走访对接国内外重点金融机构59家次,促成新增签约项目25个。渤海银行青岛分行获批筹建,新增期货机构营业部2家,全市金融机构达到248家。青岛四十人金融学院和青岛四十人高级金融专修学校揭牌成立,东北财经大学青岛金融研究院落户,金融领域科研实力进一步增强。实施金融人才队伍建设“十百千万”工程,完善《青岛市金融高端人才评选管理办法》和《青岛金融之星选拔管理办法》。
多层次资本市场助力直接融资
为有效服务实体经济,我市上半年加大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信贷投放力度。大力支持智能家电、高端装备、汽车制造等高端制造业发展,6月末制造业贷款余额达到2574.2亿元,比年初增加103.7亿元。发放《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政策汇编和典型案例》。开展“银行行长访小微”活动,惠及小微企业830户,为企业节省利息支出966万元。6月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560.8亿元,贷款户数89327户。加大“三农”领域的信贷支持,6月末涉农贷款余额2496.0亿元,较年初增加79.6亿元。持续推进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村村通”工作,全市5772个行政村实现电子机具全覆盖,373个行政村实现网点覆盖。
同时,用好多层次资本市场等直接融资渠道。5月15日,海容冷链过会待发,是今年全省首家过会待发企业,将成为我市第44家上市公司。另外,还有拟上市公司23家。新三板、蓝海股权交易中心分别新增挂牌5家和42家,总数分别达到113家和1138家。非金融企业通过上市挂牌发债等渠道实现直接融资207.9亿元。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登记的私募投资基金管理机构达到233家,较去年末增加42家;实缴管理规模594.9亿元,较去年末增加105.5亿元。
保险资金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据了解,上半年我市保险业累计提供保障金额11.6万亿元;累计赔付支出69.2亿元,同比增长15.3%,为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的实施意见》,促进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专利权质押贷款保证保险、“保险+期货”等试点经验不断推广。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达到16个,上半年累计实现保费收入9700.5万元,同比增长16%;累计参保农户48万户,赔款总额8552万元。保险资金运用达到296.9亿元,较去年末增加27.9亿元,有力支持了地方经济发展。
我市还积极发挥地方金融组织作用。上半年,48家小额贷款公司实现贷款余额83.4亿元,43家融资担保公司实现在保余额152.0亿元、融资担保余额78.2亿元,取得业务许可的37家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实现投资余额50.8亿元。取得信用互助业务试点资格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县域全覆盖,累计发放互助金93笔513.5万元。
银行不良贷款连降4个月
为持续防控化解金融风险,我市加强重点风险点部署防控,加快不良资产化解处置,全市银行不良贷款连续4个月“双降”,6月末不良率降至1.57%,低于全省 (2.96%)1.39个百分点,低于全国(2.05%)0.48个百分点,为21个月以来最低。此外,持续防控非法集资风险,调动市民举报非法集资积极性,非法集资案件数量、涉案金额和受影响群众数量实现全面下降。
记者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