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A股市场不太景气。在资管新规和流动性新规的影响下,货币基金、短期理财等一些低风险产品发展受限,而以低风险投资见长的中短债基金仿佛成为了新的替代品,重新回到了投资者的视野中。同时,越来越多的基金公司也关注到这一块“蛋糕”,让中短债基金开始走俏。
中短债基金走俏
数据显示,截至8月2日,目前市场上共有11只短债基金。其中,2017年5月以后成立的短债基金就达到五成,分别为鹏扬利泽、招商定期宝六个月、招商招利一年、金鹰添瑞中短债、平安大华短债、光大超短债。
从年初至今的回报来看,11只短债基金均为正收益,其中有5只收益率超过3.5%,分别为鹏扬利泽、博时安盈、嘉实超短债、金鹰添瑞中短债、大成景安短融。具体来看,鹏扬利泽A份额、博时安盈A、嘉实超短债收益居前,其年初至今收益分别为4.52%、4.49%、3.99%,远高于大多数货币基金。
从单只基金规模来看,截至二季度末,已有4只基金规模在20亿元以上,分别为金鹰添瑞中短债、广发理财年年红规模、光大超短债、招商招利一年,其规模分别达到63.61亿元、25.24亿元、24.51亿元、24.12亿元。
根据证监会7月底发布的 《证券投资基金募集申请行政许可受理及审核情况公示》,包括兴业基金、宝盈基金、汇安基金等5家基金公司的中短债基金目前正在排队审批流程之中。据了解,今年中短债基金新发及上报中短债基金的数量,超过了之前10年的总和。
成为低风险替代品
据了解,短债基金的兴起是在2005年,当时多家基金公司发行短债基金,首募规模相当可观。随后股市走牛,此类低收益产品被市场抛弃,很快销声匿迹。去年以来,监管层逐渐加强对货币基金的监管,货币基金发展受限,投资范围类似的中短债基金开始成为部分公募布局低风险、稳健收益产品的替代品。
从投资范围和风险上看,中短债基金以目前市场上的固定收益品种为持仓主力,80%基金资产投资于债券,不涉猎股票和可转债,因此风险较低;而货币基金主要投资于存款、存单等高流动性资产。从流动性上看,短债基金赎回后多在T+2日到账,部分产品T+1到账,而货基受限之后流动性优势有所降低。此外,在相关费率上,虽然短债基金比货基整体费用略高,但此类基金对债券投研能力要求更高,费用较高也在情理之中。
购买时仍需仔细甄别
无论从风险收益还是流动性等方面来说,中短债基金虽和货基有相近之处,但并不是其完全的替代品,投资者在购买时还需仔细甄别,尤其需要警惕特别凸出的高收益。
投资者在选择时可以先竖个标杆:中证短期国债指数反映了剩余期限位于1-5年之间的国债的总体市场表现,今年以来该指数上涨3.91%(截至2018年8月1日)。短债基金如果收益大幅超出该指数,这就值得留意了,如果短债基金在运作中为了追求更高收益,出现比较激进的“信用下沉”,或者是拉长久期,又或者是加大杠杆的操作,都会显著提高中短债基金的净值波动,甚至加大信用债“踩雷”的风险。所以,投资者选择产品的时候千万不可忽视基金公司的整体实力,多加关注基金公司的固定收益产品管理规模、过往业绩、有无出现“踩雷”事件等等。
记者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