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保增长”是最常被调研机构问及的话题
相较于散户投资者的隔空喊话,机构或许更习惯于“当面对质”。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上市银行被机构现场调研近30次,鉴于多数调研都有多家机构同行,因此上市银行高管们实际接待的调研应该远高于100人次。其中,常熟银行今年已在总部7次接待逾33家机构的调研(另有一次邀请多位分析师参与的交流会,董事长带领高管团队回答了10个问题)。
此外,《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上市银行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今年上半年,存款“保增长”是最常被调研机构问及的话题。此外,机构也很关心各家银行对于资管新规的应对举措、资产质量的发展态势、贷款定价、金融科技的应用等等。
机构问题相似
银行各有妙答
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调研上市银行毫无疑问是近距离了解行业和银行自身发展态势的好机会,因此,机构投资者的问题往往聚焦于具体业务。由于银行业务的同质化难以避免,因此虽然答案可能根据不同银行而有所不同,但是机构问题的相似度确实较高,主要聚焦于存款、资管新规、资产质量、创新业务等方面。
作为银行老本行“存贷汇”核心业务之首,银行的揽存能力深受机构关注。
杭州银行回应称,今年将稳存增存作为首要任务,在公司存款方面,通过七大存款推动举措努力提升存款规模;在零售存款方面,抓住了杭州大规模城中村改造的契机,作为本土城商行,通过积极营销、加大各项产品销售力度、延展服务渠道(外拓机具、社区支行、直销银行等)、创新产品等手段保证了存款的稳定增长。
上海银行表示,该行高度重视负债管理工作,将低成本负债放在更重要的位置,综合平衡存款增长与付息率稳定的目标,维持理财、结构性存款的合理占比,总体判断,未来存款付息成本略有上升、但总体可控;下阶段将创新负债业务获取方式,拓宽低成本一般存款来源。
同时,资管新规已经落地两个多月,机构对于其将如何影响银行业、影响银行理财产品也十分关心。
宁波银行表示,董事会会议审议通过了设立资产管理公司的议案,将按照资管新规的要求开展业务;以后银行发行的理财会逐步走向净值型管理。
江苏银行则动作更早,2016年2月份,该行董事会就审议通过了《关于江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发起设立资产管理子公司的议案》,相关工作有序推进中。
此外,不良贷款的现状、拐点等细节也是机构调研的着力点,部分银行对此的回答较为自信,表示“新增风险暴露显著趋缓,风险压力有序释放,不良贷款率及逾期管控水平保持平稳。2018年资产质量预期继续呈现平稳向好的趋势”、“不良贷款率、关注类贷款占比、逾欠贷款、逾欠息率,以及90天以上逾期非不良贷款余额、90天以上逾期与不良贷款比率等6项指标持续下降”。
机构注重预期
银行插播广告
《证券日报》记者梳理机构提问发现,机构对于与宏观政策或市场变动相关的行业发展预期更为关注。例如,“A股正式被纳入MSCI,预计影响如何”、“未来分红计划如何”、“净息差展望”、“银行大额风险暴露管理办法正式下发,对货币基金的配置是否会有影响”等等。
由于信息披露规则的限制,上市银行回应此类问题显然需要避实就虚,少说数据、多说趋势。于是,部分上市银行在接待调研时也顺便做起了市值管理的“广告”,希望机构和二级市场能更全面的评估自己。
江苏银行一方面强调业务层面“连续两年获得普益标准城商行资产管理综合能力第一名”,另一方面强调回馈股东方面“将进一步加大分红力度,为全体股东创造长期、稳定、可持续的投资回报”。
常熟银行则展示了该行在村镇银行领域的成功模式,“我行在湖北、河南、云南、江苏四个省份设立了30家兴福村镇银行。中西部的县域金融市场竞争不充分,农村金融服务存在较大空间。我行通过设立村镇银行,可以将母行在三农、小微领域的成功经验复制过去,与所在地金融机构形成错位竞争。在支持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村镇银行也同时得到发展。”
调研热度与银行估值
非联动有关联
由于2016年银行业多家新股上市,2016年四季度至2017年一季度,机构对新上市银行的调研热度可谓“爆棚”。与彼时相比,今年上半年机构的调研热情略有下降,不过调研内容仍是干货满满。
今年上半年,前往上市银行的机构粉丝包括国内外券商、公私募基金、保险资管机构、外国政府投资公司等各类投资者。例如,杭州银行就曾经在1次接待来访中就与18家机构进行了非常充分的交流。
从银行的应对来看,董秘、董事会办公室、财务部相关人员等均可能需要参与接待沟通。部分银行接待阵容更为全维度,不仅董事长、行长、副行长兼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董秘全部参与,连多个条线具体业务负责人都参与了投资者关系活动。
此外,《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虽然机构调研的频次与上市银行的二级市场表现并未展现出完全的联动性,但是被多次调研的银行(宁波银行、常熟银行、平安银行)市净率大多高于同业均值,且区间换手率也均高于同业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