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10月19日讯(见习记者刘倩倩)今年以来,青岛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银企对接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目前,本次专项行动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截至9月末,已成功对接企业352家,达成融资协议金额635.33亿元。
出台27条意见深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重要决策部署,持续推进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对接融合,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市金融工作办、市财政局、青岛银监局、青岛证监局、青岛保监局等六部门共同制定《关于深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支持全市新旧动能转换的指导意见》。《意见》围绕货币信贷、金融创新、资本市场、保险保障、财政扶持等方面,针对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领域及经济发展薄弱环节,出台了27项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将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行动准则。
《意见》指出,要从大力支持高端智造、支持科技创新发展、支持海洋产业、发展绿色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支持农业新六产、支持现代服务业、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等八大领域出发,推进金融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力服务新旧动能转换。要充分利用金融市场,积极拓展全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融资渠道,加快发展债务融资,充分发挥股权融资作用,大力推进资产证券化,加大融资推介力度,并充分运用融资新模式。要加快青岛财富管理中心建设,壮大发展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进一步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水平,探索发展金融科技,多方努力推进财富管理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提升金融服务新旧动能转换能力。货币信贷政策、政府引导基金、新旧动能转换专项续贷过桥资金……《意见》强调,要用足用活政策性金融资金,引导更多金融和社会资本支持新旧动能转换。此外,要加强风险防控能力建设,适应新旧动能转换,全面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加快处置不良资产,前瞻性防控增量风险。还要健全完善服务保障体系,构建精准对接、协调联动的工作推进机制,建立部门协同配合工作机制、项目信息共享机制,加大金融宣传及融智服务力度,加大逃废债打击力度。
走访企业3638家达成融资协议635亿元
据了解,全市银行机构对1500个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领域企业进行了逐家走访对接,登门宣传政策、介绍产品、设计方案,应贷尽贷。截至9月末,43家市级银行机构负责人共实地走访企业3638家次,摸排融资需求881亿元,成功对接企业352家,达成融资协议金额635.33亿元,实现银行与企业“面对面、一对一”交流,为全市经济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更加有力。9月末,全市各项贷款余额达到14279.7亿元,同比增长11.4%,比年初增加1328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
此外,全市信贷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基建类贷款、批发零售及制造业贷款分别新增356.2亿元和241.8亿元;科技金融、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增速分别达到34.7%和22.5%;涉农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较年初分别增加191.5亿元和111.1亿元,小微企业申贷获得率达到90.2%。直接融资持续发力,新增上市公司、新三板挂牌公司、蓝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分别5家、20家、220家,总数分别达到43家、115家和755家,共计新增融资42.9亿元;累计发行各类债券157只,融资1185.7亿元;其中非金融企业发行债券15只,融资61.0亿元。保险服务经济社会实现新作为,保险业提供风险保障约50万亿元,保险资金在青岛的运用余额达到205亿元,为经济社会发展和财富管理试验区建设提供稳定支持。
“定制化”自主走访建立银企合作新机制
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银企对接专项行动,各银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其中,国开行和工商银行等大型国有银行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国开行和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五家银行全面组织动员,统筹安排,为走访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各大行着力保障我市重点项目建设融资,如国开行青岛分行积极走访青岛地铁集团,将青岛市轨道交通作为重点信贷领域,给予大额、中长期、资金规模兜底等信贷支持。
股份制银行、地方性银行则将工作重点放在科技型企业、高端制造、外贸等方面,着力提供个性化服务;青岛银行、青岛农商银行、兴业银行等机构,围绕海洋生物医药、科技创新、外贸等领域发力,高度“定制化”也成了此次走访的一大特色。
面对传统的银企对接活动存在的融资对接落实难、对接成果查验难、对接成本高等弊端,此次行动设置了融资服务网络平台,将企业和银行的信息进行线上“配对”,进一步优化企业融资服务环境,实现融资对接活动的常态化、高效化和信息化。据了解,人行青岛市中心支行已将1500个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领域企业和项目录入该平台。在线下走访的同时,各银行机构也将开展线上对接,及时将相关走访对接情况录入融资服务网络平台。目前该平台已被省政府推广至全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