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千余青企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我市打造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排头兵和桥头堡 沿线境外在建经贸合作园区达16个
击败以色列IDE和法国威立雅两大全球水处理行业巨头,拿下哈萨克斯坦4万吨日处理能力海水淡化项目;与当地企业共建经济区,搭建起拓展巴基斯坦及南亚市场的跨国平台……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市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在沿线26个国家开展“丝路对话”系列活动,境外在建经贸合作园区达16个,“走出去”企业1400多家,“一带一路”上青岛印记“无处不在”。
“走出去”达1400多家
“‘一带一路’建设给我们这样的民企 ‘走出去’提供了新机遇、新契机,抓住这个机遇,更多的中国企业可以直接面向国际市场,可以更便捷快速地实现自己企业的战略构想。 ”三迪时空是岛城一家3D打印服务平台。近日,借力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契机,该公司走出国门,在德国汉堡成立了子公司——聚焦3D打印 (德国)有限责任公司,促进中西方3D打印交流与合作。三迪时空董事长李培学告诉记者,三迪时空德国公司成立后,将通过拉动德国的项目合作,以“一带一路”和“中国制造2025”为支撑政策,大力提升中国国内的装备制造能力、关键零部件生产、材料工艺水平、软件操作系统的研发等综合实力。 “我们可以优先将目前德国优秀的3D打印企业和品牌引入中国,同时将中国应用度很高、价格优势明显的加工服务带到德国。 ”李培学说。 “这次德国之行,确实受益颇多,通过借力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我们企业的机遇多了,市场也比此前更加广阔了。 ”李培学认为,借“一带一路”东风,中国企业将与众多沿线各国家有越来越多的合作空间。
记者了解到,在岛城,像三迪时空这样的企业还有不少。近年来,我市“走出去”企业达1400多家、增长近2倍。马来西亚吉打州地处马六甲海峡印度洋出海口、海上丝绸之路的要冲,地理位置非常优越。记者了解到,如今,鲁海丰这家来自青岛的民营企业,正致力于在这里建设占地25平方公里、集渔业商业码头、交易市场、冷藏基地、水产品加工基地、补给整备基地、配套商业行政办公、住宿培训休闲服务等于一体的国际化远洋渔业基地。 “远洋渔业十分契合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内涵,在‘一带一路’倡议驱动下,青岛的远洋渔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青岛鲁海丰集团副总经理刘继生说,目前,毛里求斯、马来西亚、俄罗斯等国相继向鲁海丰伸出橄榄枝,一系列合作项目正在落地。
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市场
记者从市商务局了解到,我市将打造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排头兵和桥头堡,按照巩固东盟南亚、拓展欧盟中亚、提升非洲中东、深化欧美日韩重点市场的全球战略布局,加快推进“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其中,在东盟南亚地区,结合中巴经济走廊、蒙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重点推动我市服装、橡胶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投资转移,打造境外制造业生产基地;在欧盟中亚地区,重点建设中亚投资贸易节点,加大欧盟先进技术和国际品牌并购力度,建设欧亚经贸合作园区,畅通欧亚贸易通道,拓展欧亚新市场;在非洲中东地区,结合“中非工业化”打造非洲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基地,积极推动家电、农业、油气资源开发与合作;在日韩等亚太地区,重点推动我市优势产能和高端技术装备合作,并购日韩北美国际品牌和先进技术,深化海洋、畜牧等资源开发与合作。
据悉,我市围绕重点国家、重点领域,建立了72个总投资200亿美元的“一带一路”经贸合作重点项目库,全方位提升双向投资合作水平。同时,在“一带一路”沿线,青岛正在建设16个境外经贸合作园区。这些园区已成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载体,不仅使青岛优势产业在海外形成集聚效应,还大大降低了青岛企业“走出去”的风险与成本。值得一提的是,青岛还探索出了一条崭新的国际合作新路径——建设境外工商中心。目前,青岛已经在新加坡、韩国釜山、德国慕尼黑、美国圣何塞、日本东京、以色列特拉维夫先后建立海外工商中心。这些工商中心将青岛“搬”到了全世界,成为青岛与海外互相交流、贸易促进和经济合作的窗口。
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猛增
伴随“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如今,“一带一路”沿线已经成为青岛最为重要的进出口市场和境外投资地。数据显示,2016年青岛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19.2亿美元、增长11%,实现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24.6亿美元,同比增长14.1%;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进出口总额338.28亿美元,占全市当年进出口总额的51.3%,特别是对“一带一路”沿线出口同比增长4.2%,成为拉动全市外贸出口增长的重要力量。今年以来,一季度全市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备案投资项目8个,中方协议投资额9.5亿美元,增速高达66.6%;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进出口总额614.3亿元、增长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