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吃烧烤,游客爱海鲜
江西路一家海鲜大排档的老板娘姜女士告诉记者:“来这儿的客人有周边居民,也有外地来青岛的游客。七八月份人最多,过了9月份就不行了。”记者在几个大排档随机采访了一些食客,不少人表示几乎每天晚上都会来,市民刘先生说:“天太热了,白天不愿意出来,晚上在这里喝点啤酒,吃点烧烤,特别爽。”
记者发现,青岛本地居民在大排档大多是以吃烧烤为主,而外地人则更偏爱海鲜。蛤蜊、海虹、扇贝、烤虾、烤蟹等都是不少外地食客餐桌上的主角。在麦岛海鲜美食城,记者采访了重庆来青旅游的齐女士,她告诉记者:“来青岛就想吃正宗的青岛海鲜,当地的朋友推荐了这里,感觉还不错,在室外比较凉爽,而且价格也不贵。”而在江西路上,广州来青的于女士说:“刚从海边逛过来,看到有大排档就进来了,觉得青岛的海鲜比广州那边更鲜,但有些太辣,有点不太习惯。”
不少老板表示,旅游旺季的到来确实带来了更多的客流,啤酒节开幕后,人会更多。
分析
大排档背后藏市井文化
大排档为何如此受欢迎,除了经济实惠,还有更加深层次的原因。首先是天气,傍晚室外的凉爽,能让人在炎炎夏日体会到难得的惬意。其次,大排档的火爆跟青岛人爱喝啤酒的习惯有关,喝酒需要下酒菜,而烧烤、海鲜是绝佳选择。因此,大排档的火爆也就顺理成章了。在泰山路美达尔烤肉门前,吴先生与朋友们频频举杯,开怀畅饮,在被问及为什么喜欢大排档时,他说:“这里热闹,提前感受一下啤酒节的气氛。”而在江西路某大排档,正在吃饭的韩先生告诉记者,夏天吃大排档,已经成为青岛人的习惯了,“不管走到哪儿,见到大排档都会尝一尝,每家的味道都不一样,也不一定多好吃,可能会淡了、咸了、辣了,但我们都不太在乎,只要有几个朋友,一起喝着青岛啤酒,就够了。”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文化产业办公室主任韩英认为,大排档如此火爆的背后是青岛人饮食习惯的沉淀和市井文化的缩影。“就像哈啤酒、吃蛤蜊、塑料袋装啤酒一样,都是一代代青岛人生活方式的传承,不论身份高低,不分身价多少,晚上坐在大排档里,可以暂时放下工作的压力,享受朋友相聚的快乐,感受市井生活的自由奔放。而外地游客,也会很自然地融入这种氛围中,在大排档里发现真正的青岛,感受真实的青岛文化。”韩英告诉记者。
隐忧
卫生存隐患,管理有难度
在大排档“大行其道”的同时,周边居民却是“又爱又恨”。不少市民表示,大排档在给大家带来美味的同时,存在噪音、油烟、占道经营等诸多隐患。“烧烤就在我们家窗口下面,到了晚上烤肉的烟熏得我们不敢开窗,而且每天都到晚上一两点才结束,喝酒的声音又大,不等着他们打烊了,我们根本没法睡觉。”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市民告诉记者。
在一家烧烤大全的大排档前,记者看到每一桌旁都备有垃圾桶,但是面巾纸、毛豆皮、花生皮依然有不少散落在地。一桌客人离开后,服务员拿着油腻腻的抹布将桌子上的垃圾收到垃圾桶,再用同一块抹布擦一遍桌子,摆上餐具,供下一桌客人使用。马路边上的低洼处,污水横流,臭气扑面而来。
“天天都如此,我们也没办法。”负责道路清扫的环卫工人说,大排档让他们每天清理的垃圾多了许多,尽管他们每天努力清扫,也只能将地面垃圾扫走,有的地方油迹斑斑,实在无能为力。
虽然近年来,青岛市城管和卫生部门对大排档的占地面积、营业时间、出摊地点等进行了规范和整治,不少商家有了固定的经营范围,形成了麦岛海鲜美食城、登州路啤酒街、泰山路烧烤街等一批有特色的大排档聚集地,但在不少地方,特别是居民小区周边,仍有一些大排档违规经营,给周边居民带来不便。大排档如何真正做到便民不扰民,将是未来城市管理的一大课题,也是一道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