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也炒房 败也炒房 上世纪90年代入市的岛城炒房客早已赚得盆满钵满 新手炒房客站在楼市“十字路口”徘徊 退回到十几年前,恐怕没几个人想到要买房:一平米就要近千元,多贵啊!但转眼十年过去了,房价几乎没有喘息地一口气涨了十多倍,这时很多人感慨:早知现在,当初买上个几十套就发大发了!相信这是绝大多数“后知后觉”的人的想法。 相比之下,有那么一群人,他们被冠以“炒房客”的名号,他们手中的财富与岛城房价互相 “成就”,结果早年入市的人大多从楼市中赚到了“第一桶金”。近两年,随着房地产调控政策的相继出台,炒房客的日子开始变得“战战兢兢”,手中的房子从“抢手”变得开始“烫手”,在楼市“拐点”的十字路口,手中握有大量房产的炒房客甚至自嘲:“穷”得只剩房子了。近日,记者走近了岛城两位炒房客,听他们讲讲“炒房的那些事儿”。 炒房感悟:要买巧 要卖早 出场人物:曹军 炒房时间:11年 房产数量:20套以上 “严格来说,我现在跟炒房族其实没啥关系了。”曹军向记者摆摆手,意思是,炒房那点事儿早已经是“陈年往事”了。实际上,他的炒房故事在圈内早已被奉为 “神话”般的奇迹。染指楼市十余载,经手的房产达到20套以上,数量不是最重要的,他的过人之处在于“高抛低吸”的“炒功”。但他认为,并不是自己的炒房功夫深,而是遇上了好时候,并准确抓住了机会。 不提真名、不准拍照。在见面前,曹军就对记者千叮咛万嘱咐。在闽江路一家茶楼里,记者见到这位低调的“楼市大佬”。楼市之外,他的身份是岛城某公司的高管,十多年前投入楼市五六十万,如今他的身家早已超过千万,虽然现在炒房暂时 “金盆洗手”,但他坦言,合适的时机下,他肯定还会“杀回”楼市。 曹军在楼市掘到的第一桶金是在胶州。因为他本来就是胶州人,妻子有自己的公司,家底还算厚实。1998年前后,胶州市政府要迁址新城区,当时妻子的企业就在新政府周边,看着新城区从一片无人问津的村庄和林子发展起来,曹军就预感,随着市政府迁址,这里必定会繁华起来。于是他就在周边寻觅,他看好了其中一个楼盘,当时每平方米的价格在880元-1000元之间。他告诉记者,当时认购需要交1万元定金,很多当地人在犹豫中嫌太贵,交了定金后又请客送礼将定金要了回来。 “由于对新城区很熟悉了,看着这些高楼一座座起来,我预感将来这里会火,所以义无反顾就去买了。”曹军回忆说,就是这个楼盘,他跟妻子商量过后,决定一下子购买20套,当时银行贷款根本没啥要求,稍微动点“手脚”就能轻易获得贷款,他自己掏出的钱大概有五六十万左右。 随着胶州市政府的搬迁,新城区楼价就如同 “芝麻开花节节高”,转眼他购买的那些房子每平米涨到了1600元左右,关键是市场需求很旺盛,买家都是主动找上门的。“虽然明知道后面还会涨,但我觉得不能太贪。”于是,他就相继出手,到2002年底他20套房子全部转手,他粗略算了算,三年里这20套房子帮他赚了三百多万。 实际上,曹军当年的确是遇到了青岛楼市最火爆的时候。曹军敏锐地预料到了青岛楼市的巨大“钱景”,2006年,他又将目光转到市内的新楼盘,当年7月,他一下在青岛市CBD首个住宅项目良辰美景预订了三套130平米和一套300平米的复式大户型房子,均价在7000元左右。曹军的运气的确好,他购买的这三套房子迅速升值,到2009年7月,他分别以12000元和15000元左右价格全部卖出,净赚六七百万。 “炒房运气很重要,当然我碰到的恰好是青岛房价腾飞的那几年。”曹军说,2009年底,青岛房价首次出现松动,他当时感觉楼市可能不行了,但没想到来年又步入上涨的通道。但这一次他没有再大规模入市,只是在四方保利百合花园和山东路万达39克拉分别购入一套房产,准备留给儿子自住。 从当初投入的五六十万,到如今在楼市中净赚千万,曹军坦言对这个“战绩”还比较满意。眼下他并不急着入市,因为凭借在楼市摸打滚爬这么多年,他感觉楼市现在是观望期,价格涨跌都有可能。“如果房价跌了,我肯定会抄底。”曹军对青岛楼市后市的预测是:不会跌太多,上涨是大趋势,不过上涨速度肯定不会再像前两年那么疯狂了。总结近十年的炒房经,曹军总结说:买得巧,卖得早,运气比较好。 炒房感悟:穷得只剩房子了 出场人物:刘钊 炒房时间:5年 房产数量:9套 “一万三?大姐,快别开玩笑了!赔本买卖咱能干?”10月15日,刘钊接到一个久违的电话,这是一个房产中介打来的,如果没有记错,这是自9月初以来,房介老朋友的首次来电,但他对这个电话却一点不“来电”。“现在的情况是,不出手心里发慌,出手了心里不甘!”刘钊吸了口烟,目光停留在天花板几秒,透过那缭绕的一抹烟雾,记者看到他的脸上写满迷茫。 通过好几个朋友的介绍,记者才辗转联系到刘钊,提起炒房的那些事儿,他的态度是:不足为外人道也。“当年赚个千百万的不愿讲是因为怕露富,现在是握着八九套房子不知怎么办,怕人笑话。”刘钊反复强调,他接受采访唯一条件,就是不能用真名实姓。 刘钊,土生土长的青岛人,今年48岁。2005年以前,他是朋友眼中让人艳羡的私企老板,开宝马、住别墅,生意经营得红红火火。但2006年以后,他的人生轨迹就开始因房子改写了,他的身份由企业老板变成了一名“炒房客”。 说到当年身份转变的原因,刘钊告诉记者,自己原本是做外贸生意,一心看不起炒房的,自己炒房绝对是个偶然。2006年初,当手中闲置资金比较多,当时是想给儿子买套房,于是就在新贵都附近买了套200平米的复式多层。他记得清清楚楚,当时房价是4100元/平米,一共花了80多万。同时,他还用手中的另一部分资金又在即墨投资建设了一个厂房,当时共花了200多万。到了年底,当年他的两笔大资金支出,结果却天壤之别:新贵都的那套房子,天天有中介给他打电话,每平米的报价已经到了6000元,如果出手,他至少可赚40万元;但他的新厂投资,期间陆陆续续又追加了近百万,年底却赔了90多万。这让极富经济头脑的刘钊一下子开了窍,从此,他的炒房故事就开始了。 他并没急着出手,一直到2008年底,当时金融危机的影响让众多楼盘有了降价迹象,刘钊认为是个出手的好机会,于是在崂山同安路上买了一套120平米的房子,每平米价格在8600元左右。这次成功抄底的结果就是,在短短半年时间内,他的这套房子单价就涨到了11000元,这让他大为振奋。 就在刘钊摩拳擦掌之时,2010年4月份的楼市调控 “国十条”出台,让他陷入犹豫当中。“这是不是楼市调控开始的信号呢?”他思考着,当时他还看好了崂山区另外一套打 “地铁概念”的房子,当时开盘价每平米在12600元,由于是二套房,他向银行咨询贷款时,首付比例已经上调到50%。考虑再三,他最终决定下手。同年6月,由于外贸生意越来越差,他基本停滞了实体买卖,正好有一个开发商朋友,在黄岛的一个楼盘准备开盘,给他独家亮出的八折优惠,让他再次心动。“当时考虑到今年跨海大桥就开通了,当时黄岛的楼盘涨声一片,朋友的八折优惠对我诱惑力很大。”刘钊最终一口气在朋友那里订了6套房子,均价每平米在5000元左右,由于银行贷款基本已经没有可能,所以这次置业让他一掷千万。 “我当时有点头脑发热。”谈到去年的大手笔,刘钊口气里满是后悔:只觉得青岛的房子价格肯定跌不下来,但没想到国家政策力度会有这么大。对此,他的感受非常深刻,去年下半年,他每天几乎都能接到不止5个电话,全是咨询他卖不卖房子的。他崂山区的房产最高报价有达到15000元的,黄岛的房子也达到近7000元。曾经一度,让他觉得自己的“冒险”是对的,他计算过,如果按照当时的行情出手,他赚三四百万没有问题。 形势的转折点就出现在今年下半年。随着中央和青岛市的楼市调控政策相继出台,楼市的观望风明显开始变得浓厚,他每天接到的房介电话少了,而且报价也开始回落。近期,外地楼盘开始打折促销、房产税开征等传闻越传越凶,刘钊开始有点坐不住了。说不紧张那是吹牛,虽然手中房子购买成本相对比较低,但房价一旦回落,引发的恐慌情绪恐怕会让房价跌得更狠!刘钊说,他最后接到的一个房介电话,就是咨询他崂山区的房子,对方报价每平米13000元。我12600元买的,加上各种费用成本,这个报价铁定是赔本的,所以我心里一下子没底了。 迷茫,除了迷茫还是迷茫。刘钊开玩笑地说:自己现在生意也没了,“穷”得只剩房子了。站在楼市拐点的“十字路口”,他不知道是应该“站直了”还是“顺势趴下”。(记者 崔菁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