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持续擦亮名展名企名馆名会四张名片,前11个月全市展览面积达410万平方米,居国内城市前列
“会展+”为实体经济赋能
今年以来,国内线下展会加快复苏,会展业被看作是激活消费潜能的“黄金赛道”。青岛表现如何?一个直观的感受是:青岛很“忙”。这个“忙”字贯穿在数据中:来自市贸促会的最新数据显示,1-11月份,全市共举办展会节庆活动301项,展览面积达410万平方米,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居国内城市前列。
打动参展商,扩大“朋友圈”,青岛凭什么?一方面凭借过硬的综合实力。在国内会展行业版图中,青岛始终位居前列。今年以来,青岛市被评为全国首批五个“会展业高质量发展城市示范案例”之一,并荣获“年度优秀会奖城市”“中国最具创新活力会展城市”和“中国最具魅力会展城市”等称号。无论从区位环境、场馆设施等硬实力,还是配套服务、城市综合保障等软实力来看,青岛的优势都较为突出。
另一方面,创新探索“会展+”,特别是展产融合,正成为青岛招展引展的一大“看家本领”。观察今年以来青岛展会可以发现,专业展占比增加。通过加快培育会展品牌、做强会展经济、优化会展服务,持续擦亮“名展、名企、名馆、名会”四张名片,青岛正持续增强会展经济的高质量溢出效应,为城市产业发展赋能。
“会展+品牌”提升城市美誉度
时至年末,青岛展会节庆活动“好戏连台”。11月29日,2023年青岛设计节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启动,共同探索工业设计赋能品牌迭代、产业升级的创新灵感和解决方案。而在一个月前,第60届高教会、第26届渔博会相继在青岛举行,两大国家级知名品牌展会不仅带来了高涨的人气,还带火了周边消费,“活力值”拉满。
2023年青岛设计节启动仪式现场。
对标进博会、服贸会等一流国际展会项目,青岛聚焦举办高品质专业展会,全力打造专业性强、影响力广的高端会展项目。上半年,重点打造了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上海合作组织国际投资贸易博览会等4个领军展会,确定了32项重点展会、节庆活动,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规模创近年来新高,亚太智能装备展跻身国际名展行列,“国际会展名城”形象更加彰显。
今年,一批高层级名展相继落户。青岛积极推介本土会展项目,加强与巅峰概念会展公司、福建荟源集团等国内外大型专业会展机构合作,鼓励符合国际或者国家级知名品牌展会永久落户。前11个月,400余家会展企业的500余位企业负责人或高管来青洽谈合作,达成战略合作项目33个,促成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国际城市轨道交通展览会等17个大型展会落地。
青岛正积极打造24条重点产业链,会展产业链也在其中。针对全市自主IP会展专业会议不多、不强的问题,市贸促会提出加快培育会议品牌IP。今年策划举办了青岛会展产业链创新发展大会、山东会展项目信息发布会、“会展之滨”创新大会3个全国性大型会展行业会议,持续增强会展业的资源配套能力。
“会展+产业”塑强重点产业链
实业立市、制造强市,是青岛进位争先、赢得未来更大发展空间的关键所在。今年以来,围绕24条重点产业链和新兴产业专业园区建设,青岛策划开展了一批与产业链契合度高、关联性强、支撑作用明显的展会活动,为全市重点产业链发展和专业园区建设集聚资源、搭建桥梁。
电博会吸引300余家海内外知名企业参展,为智能家电等7条重点产业链招商搭建交流平台。全国药品交易博览会吸引15万名专业观众参观采购、洽商合作,为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链、产业园发展提供强劲动能。“会展+产业”正在为城市产业能级提升助力加码。
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产业展会正成为重大项目落地的“红娘”。聚焦服务实体经济和招商引资,青岛着力打造招商关联展会,营造“沉浸式、融合式、互动式”展会新场景。截至10月末,今年全市通过产业展会促成签约项目270多个。其中,青岛·全球创投风投大会集中签约项目55个,其中20亿元以上项目10个;中国国际医药原料药展、全国药品交易会的举办,促成国药集团在青岛投资国药科技城、国药生命港两大产业园项目;青岛国际机床展意向成交78亿元,实现会展产业与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双链交融;青岛国际春秋两季车展共成交车辆2.27万台,金额约36.7亿元,释放消费增长潜力。
办好展会,离不开专业人士的操刀运营。市贸促会加大对会展业规上企业的培育引进、走访调研,今年以来,全市共新增9家规上会展企业,规上会展企业营收增长45%,新引进大新华会展、山东尚邦等知名会展机构,会展市场主体进一步发展壮大。
“会展+招商”链接优质要素资源
最大化利用展会资源,抢抓会展机遇,招商信息精准推送、重点企业触手可及、项目合作现场洽谈,“会展+招商”不仅让会展业本身受益,也助推全市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
积极“走出去”。今年,市贸促会以参加国际会展活动为契机,组织两个团组分赴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招展引企,成为疫情以来首个以线下方式组团亮相国际会展业舞台的国内城市,与新加坡星域展览公司、马来西亚新晨会展旅游公司等企业达成合作意向23个。
加速“引进来”。会展产业链链长带队先后赴深圳、北京、厦门等地走访知名会展企业和机构,有关部门、区(市)和会展企业协同发力,先后引进全国制药机械博览会、中国国际肉类工业博览会、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等12个行业引领性项目,助力青岛成为知名展会最青睐的目的地城市之一。同时,创新会展招商模式,指导本市头部会展企业青岛金诺会展集团建立包含350多万个全球采购商的大数据库,积极促成贸易和投资合作。
全力“留下来”。名展与名企相互赋能,青岛依托本土重大会展活动,积极引导组展方在青设立会展企业,变服务商为本土企业。今年已引进成立华墨会展、尚邦会展等10家会展企业,部分已快速成长为全市前排会展企业。注重联合组建,推动青岛优质组展企业、会议服务企业与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海外组展企业强强联手,打造集多元业态于一体的创新型会展企业。整合上合组织国际投资贸易博览会资源,成立青岛上合国际会展有限公司,形成面向上合组织国家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展会展服务的中坚力量。
“会展+服务”优化发展环境
产业的发展从来都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主动释放政府和市场主体资源,将高效推动规划部署转化成为市场主体可感知、可参与的城市机会,青岛在“会展+服务”上狠下功夫。
创新政策保障供给。青岛研究制定消费类展会奖补条款,单个优秀展会最多可获补助230万元。优化政策兑现,政策补贴申报事项纳入“青岛政策通”平台,深化“极简办”“极速办”,提前5个月为48个市场化项目补助资金1400多万元,补贴实现当年申报、当年兑现,有效缓解会展企业资金压力。
升级场馆建设运营。持续优化设施布局,加快会展场馆智能化改造,大力培养高级会展人才,进一步提升场馆配套服务水平。中铁青岛世博城加大硬件改造,将室内办展面积由12万平方米扩展到16万平方米,成为我国北方室内展览面积最大的展馆之一。国信会展整合服务团队,大力优化服务流程,受到广大办展企业、参展企业一致好评。
优化行业管理服务。指导建立会展行业自律机制,组织四大展馆制定自律公约,优化服务标准,规范定价机制,常态化开展展馆交流共建活动,推动全市会展业规范发展。加强对全市展会、节庆活动分级分类管理,做好引进展会和本土展会档期安排,建立健全项目相互推荐机制,倡导良性竞争、抱团发展。
理清思路、锚定方向,青岛会展经济正重塑新优势,推动城市产业全方位拓展、城市能级进一步提升。(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刘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