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 财经聚焦 > 正文

青岛证监局党委书记、局长殷志诚谈把握全面注册制机遇

2023-07-13 14:06 作者:傅军 来源:青岛日报/观海新闻
分享到:

4月10日,沪深交易所主板注册制首批10家企业上市交易,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全面落地,资本市场改革发展迎来又一个重要里程碑。

全面注册制改革来临,青岛资本市场应如何把握新机遇、应对新挑战,推动资本市场成为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近日,青岛证监局党委书记、局长殷志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青岛的实践看,注册制改革带来的变化是全方位的、根本性的,辖区市场结构和市场生态发生深刻变化,市场活力和市场韧性明显增强,给市场各参与方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下一步,青岛证监局将强化服务意识,会同地方政府部门积极培育优质上市资源,优先支持优势产业、优秀企业、优良资产上市,力争到2025年,上市公司结构更加优化,市场生态显著改善,整体质量迈上新台阶。

注册制带来五方面显著变化

注册制从启动试点到全面落地历时4年多,给青岛资本市场带来哪些显著变化?

殷志诚介绍,注册制改革是资本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之本、活力之源,从青岛资本市场的实践看,变化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科技创新的能力显著增强。注册制改革有力推动了要素资源向实体经济特别是科技创新领域集聚,进一步畅通了“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数据显示,2018年11月以来,青岛境内上市公司由29家增至66家,通过资本市场实现股债融资合计4800多亿元。6家“硬科技”企业登陆科创板,研发强度均值7%,明显高于其他板块公司,研发人员与员工总数之比均值24%,平均拥有发明专利46项,在低温存储、切割装备等一些技术领域打破国外垄断、实现进口替代。创业板和北交所企业创新特征明显,在先进制造、环境治理、节能减排等领域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二是企业上市的审核效率、透明度和可预期性大幅提升。对于技术含量高、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运作规范的优秀企业来说,整个上市周期明显缩短。据统计,辖区已上市的注册制企业从受理到首次问询平均历时23天,最短的海尔生物(科创板)仅用9天;从受理到过会平均138天,最短的冠中生态(创业板)历时73天;从受理到上市平均9个月,最快的雷神科技(北交所)用时5个多月。审核效率、透明度和可预期性的“三提升”带来了上市时间、上市成本、壳资源价值的“三下降”,境内资本市场对优秀企业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三是新股发行定价的市场化水平明显提高。个股价格与价值脱钩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改善,新股发行定价、二级市场估值均呈现出优质优价的良性趋势。从辖区新股发行价格看,6家科创板注册制企业发行市盈率在24-89倍之间,平均60倍;5家创业板注册制企业发行市盈率在15-40倍之间,平均25倍;5家北交所注册制企业发行市盈率在18-35倍之间,平均23倍,从侧面反映出资本市场估值体系正在发生积极变化。

四是市场活力和韧性进一步增强。在注册制红利推动下,辖区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工具的积极性明显提升。2018年11月以来,辖区22家企业实现再融资,募集资金总额325亿元;33家企业完成并购重组79起,涉及金额557亿元;18家企业新推出股权激励计划,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家拟分拆上市子公司启动上市。在退市新规倒逼下,一些绩差公司、风险公司主动寻求转型突破,内生动力得到激发,“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良好生态正在形成。

五是市场各方归位尽责意识进一步强化。从辖区监管工作实践看,上市公司及其关键少数“四个敬畏”意识明显提升,保荐承销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看门人”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整体市场环境向着公开、公平、公正的方向迈出坚实步伐。

正确把握企业上市数量和质量的关系

推动企业上市是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全面注册制下,如何正确把握企业上市数量和质量的关系?对此,殷志诚表示,实行注册制不意味着放松质量要求,注册制下审核把关更加严格,综合运用审核问询、多要素校验、现场督导、现场检查、投诉举报核查、监管执法等多种方式,压实发行人的信息披露第一责任、中介机构的“看门人”责任。注册制下推动企业上市工作,必须科学把握数量和质量的辩证关系。

一方面,强化服务意识,会同地方政府部门积极培育优质上市资源,助力高质量发展。坚持抓统筹。推动举办“拥抱注册制启航新征程”“‘青心’北交所携手向未来”等一系列政策推介活动,邀请证监会相关部门、交易所等领导和专家来青,统筹开展全面培训、重点座谈、个案调研,凝聚各方共识。围绕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独角兽企业、隐形冠军企业、瞪羚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等深度摸排,夯实梯队建设。坚持抓重点。把握北交所高质量扩容契机,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作为北交所上市培育重点,打造“基础服务群”“内生潜力群”“上市培育群”三类后备资源“生态群”。对照4套标准全面梳理辖区北交所上市后备情况,梳理出初步符合条件的挂牌公司。加强重点后备企业调研,实地送政策、送服务。充分发挥青岛蓝海股权交易中心“塔基”作用,支持其实施分类分层改革,筛选重点上市培育企业挂牌托管;支持其高质量建设“专精特新”专板,目前已进入证监会首批备案名单。

另一方面,坚持质量优先,严格辅导监管把关,杜绝病从口入。抓标准落实。坚持辅导监管不缺位、不越位,认真落实证监会辅导监管规定,加强对申请上市项目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板块定位等事项的分析研判,对存在问题的项目坚决说“不”,持续完善企业上市进程中的“刹车”机制。抓规范透明。抓实辅导知识测试,提升验收工作规范化水平,通过制定一项工作规程、发布一份服务指南、公示一张信息表格、用好一个监管系统,不断优化辅导监管流程,推动实现标准、程序、过程、结果“四公开”,提高工作透明度,明确市场各方预期,做好沟通协调。

数据显示,目前青岛辖区拟上市公司30家,其中已过会3家,在审10家,辅导备案17家。据统计,30家拟上市公司去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中位数分别达到5.1亿元和7800万元,保持了一定的经营业绩规模;行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两大领域,聚集了一批行业地位突出、技术水平领先、核心竞争力较强的优质企业。

多措并举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上市公司质量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石,青岛上市公司“成色”如何?殷志诚就此介绍说,2020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同年11月,青岛市出台《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实施意见》,系全国首个落实“国发14号文”实施细则。去年底,新一轮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方案已启动实施。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辖区上市公司整体面貌发生积极变化,稳健发展基础更加稳固。

规模体量迈上新台阶。目前全市境内外上市公司达83家,其中境内上市公司66家,居省内第一、北方地区第三。从市值看,辖区上市公司发行的A、B、H、D四种股票总市值约8300亿元。其中,境内上市的A股和B股总市值6800亿元,证券化率45%。截至6月底,市值过百亿元的公司达到14家,其中2家市值超过千亿元,为海尔智家和青岛啤酒;市值400亿元至500亿元的1家,为青岛港;市值100亿元至400亿元的11家。

结构布局实现新优化。从所有制看,国有、集体、民营、外资等四类资本控股形态并存,国有上市公司竞争力、民营上市公司活力持续增强。从板块看,辖区上市公司覆盖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等A股四大板块。从行业看,2020年以来新增计算机、互联网、智慧物流等行业领域上市公司,国民经济行业覆盖面达到31个,11家上市公司作为首批先进制造业产业链“链主”,带动相关产业链协同发展。

经营业绩实现新跃升。2022年辖区上市公司整体业绩保持稳定向前势头。从营收看,上市公司营收合计5720亿元,同比增长7.8%,相当于去年全市GDP的38%,其中46家公司营收实现增长,占比七成。开展境外业务的49家公司去年实现海外收入合计1990亿元,同比增长10.7%,成为拉动业绩增长的重要引擎。境内外产业布局更加合理。从利润看,净利润合计369亿元,同比增长3.6%,盈利面8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后劲看,今年一季度净利润合计同比增长近18%,实现良好开局。

科技创新释放新动能。从创新潜力看,高新技术企业48家,占比74%;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37家,占比57%。从研发投入看,辖区上市公司去年研发支出192亿元,同比增长14.6%,海尔智家研发支出过百亿元,居全市场前列;整体研发强度3.5%,超过全国上市公司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

社会责任体现新担当。从投资者回报看,49家上市公司拟发放现金红利合计149亿元,整体股利支付率40%。从服务国家战略看,17家公司披露ESG报告或社会责任报告。从推动地方发展看,全年支付各项税费合计超过305亿元,员工总数超过32万,支付职工薪酬等合计近650亿元,助力稳住就业“基本盘”。

“全面注册制已经到来,我们有理由期待,随着这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持续深入推进,资本市场将迎来更多的积极变化,在新的发展阶段以更大活力、更强韧性,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注入强劲动能。”殷志诚总结说。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