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创投圈“春意渐浓”
聚焦24条产业链,深耕优势产业,竞拼硬科技细分领域
见到元禾原点的合伙人米菲,是在她入住酒店的餐厅里,她来青岛的行程安排得很满,只有吃早餐的时间可以接受采访。在刚过去的一天,米菲和同事已经与即墨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探讨了数智项目孵化器的落地想法。与记者约见的当天,她还计划下午拜访一家服装智能制造软件供应商,当晚她就要飞回北京。
米菲说,这本是一场早该安排的出差,行程确定之后还“挺兴奋”的。元禾原点管理的青岛元禾原点数智转化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元禾原点数智转化基金”)成立于2021年9月,主要围绕数字化产业升级和医疗大健康产业,成立以来已经投资9个项目,其中2个位于青岛。“2023年,我们要加大青岛项目的投资力度,打造早期项目孵化平台,让青岛科技领域的优秀企业和创业者可以知道我们,更方便找到元禾原点。”
米菲高密度的工作行程不是个案,今年开年以来,青岛科创投资的节奏正在加快。众多一线专业风险投资机构,持续加码青岛。就在不久前,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创投”)在青岛新设立一只5亿元基金,投向智能制造和信息技术等领域。
当资本在这座城市高频次行动,寻找投资机会时,青岛产业的“未来故事”也自然值得期待。
春天“抢先到来”
熬过了2022年募资难和投资难双重夹击的寒冬,2023年创投圈的春天早于节气抢先到来。
同创伟业管理的山东同创新兴智联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同创新兴智联基金”)成立于2020年,重点投向以企业服务、物流供应链、智能制造等为核心的新兴产业,成立以来已经在青岛投资了9个项目。“因经济环境和风险控制的需要,2022年同创伟业整体投资节奏下降了40%左右。”同创伟业董事总经理陈悦林表示,开年以来,投资节奏明显加快,“近期接触了不少青岛项目,应该短时间内会投资一家智慧航海的企业。”
投资重启的背后,潜藏着投资偏好、投资逻辑的转换。华民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的合伙人徐磊表示,前些年大火的互联网平台和消费领域投资热度正在降温,“硬科技”投资愈演愈烈,新能源、集成电路、智能制造和数字经济等赛道均为资本追捧的重点领域。
在投资过程中,创投机构比拼的则是深入产业,在产业链条的上下游寻找机会的能力。梅花创投的创始人吴世春表示,专业的创投人正在成为产业“内部人”,如梅花创投在新能源领域正按照从点到面的逻辑布局,上至矿产环节,中至电池领域,下至整车领域。这样的布局不仅是深耕产业链寻找投资机会,“而且有助于加深对产业的了解,掌握产业中的人脉,为企业拿到订单。”陈悦林也深有同感,如何判断投资标的的价值?即从产业的需求出发,这意味着创投机构不仅要了解产业,还要与产业中的核心企业建立良好的关系,不久前,同创伟业就组织了成员企业去比亚迪总部交流学习。
“企业变‘刁’了,尤其是优质企业,钱已经不是企业看中的唯一因素。已经发展成熟的项目看重投资机构能否给自己带来品牌效应,帮助企业形成规范化的管理,早期项目还看中投资机构与体制对话的能力,能否帮企业在当地协调配套资源,以及通过产业链为企业带来订单。”陈悦林说。
为创投机构提供好“标的”
创投圈对青岛的格外青睐,除了产业周期这些宏观面的变化之外,更重要的是,青岛把实体经济振兴放在城市发展的首位,重点打造24条产业链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务实之举,为创投机构“点题”,提供着最好的“标的”。
记者从企查查上梳理了注册地位于青岛的创投基金投资项目发现,截至2022年上半年,软件和信息服务、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智能制造设备的项目排名前三。开年以来通过广泛采访投资人,记者发现,这样的投资偏好在新的一年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智能制造是青岛的优势产业,因此服务产业升级的数字化项目比较集中,如同创新兴智联基金投资的卡奥斯,抓住了工业互联网转型的趋势。”陈悦林介绍。自我定义“逐水草而居”的梅花创投,自于青岛布局青岛梅花盛开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来,投资标的也集中在针对产业升级的技术服务领域。数字化转型项目依旧是今年投资重点。陈悦林介绍,同创新兴智联基金将继续往产业深处走,重点关注专注于底层技术升级的企业。
米菲持续看好数字化产业升级和生物技术大健康产业领域,她表示元禾原点数智转化基金将基于青岛在精密发酵和智能制造等领域的优势寻找投资机遇。“青岛企业整体做得比较扎实,在自己的领域深耕多年,经营稳健。”另外,令她感到惊喜的是企业对股权融资的接受程度也在改善,尤其是逐渐站上舞台中央的80后、90后年轻创业者,“他们会将获得股权投资看作一种认可,并把它转化为企业发展背书,这对创投与产业来说是双赢。”(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丁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