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开展好“三夏”生产,对于稳住全年粮食丰收、保证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发挥好农业保险风险化解、损失补偿功能,增强农户种粮信心,保险业积极行动,通过加大农险保障、优化农险服务等手段,护航“三夏”生产。
创新承保模式
近日,广东省东莞市进入持续降雨时节,全市各蔬菜基地受到不同程度损坏。为了推进政策性农险蔬菜险惠及更多农户,平安产险东莞分公司创新承保模式,为农户投保带来便利。
《金融时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面对蔬菜种植复杂多样的特点,平安产险东莞分公司农险专员积极走访村社,与农户进行交流,了解当地蔬菜种植情况与保障需求,在统一保险责任基础上,进行承保模式创新。
“如同一地块上因种植不同品种的蔬菜导致成熟时间长短不一,会造成农户投保困难的问题。我们结合农户具体需求,制作定制化保险保障方案,简化了投保流程。同时,根据广东省政策文件要求,蔬菜需按照每造投保,我们通过与农户、村委积极协商,评估当前种植户种植标的的价值和造数,按年投保;并约定好不同的蔬菜种类的价值,通过村委或生产队进行统保。”平安产险东莞分公司农险专员向记者介绍道。
此外,该公司还联动镇局、村委开展活动,持续组织政策性农险宣讲会,向广大农户普及民生政策;开展雨季、台风季防灾防损活动,通过风险检查及灾害案例示警,提升农户防灾减灾意识,提供防灾减灾服务。
扩大保险服务覆盖面
“今年在中华保险入的小麦保险,每亩地缴8元就能享受到1000元的保险保障,比去年只多交了2.6元就实现了保障翻倍,我今年种了3183亩小麦,算下来少缴了8275元钱的保险费。”驻马店市西平县人和乡天顶农场的负责人丁志发这样对记者说。
今年以来,中华财险河南分公司为确保夏粮增产丰收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2022年,该公司在承保区域内全面推进冬小麦完全成本保险,保险金额由往年的447元/亩提高到1000元/亩,承保面积近700万亩,为59万户农户提供了近70亿元的风险保障。保障范围不仅包括农户种植冬小麦的种子、化肥等直接物化成本,还包含土地和人工等成本,实现了完全成本保险的全覆盖,有效保障种粮农户收益,提高种粮积极性。
《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近日,在浙江省慈溪市农业农村局及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平安产险宁波分公司慈溪中心支公司落地全国首单莲藕气象指数保险,为当地龙头企业的500亩莲藕提供了150万元风险保障。据悉,慈溪莲藕种植面积约5000亩,产值近6000万元,有助于提高盐碱地利用效率,保障特色水生蔬菜供给,具有良好的经济推广价值。
“莲藕为喜光植物,夏季阴雨容易导致光照不足,不利于营养积累,易引发褐斑病和腐败病,造成莲藕品质下降,产量降低,且因莲藕叶柄细长而脆且叶片较大,一旦遭遇台风灾害容易折断叶柄,造成严重减产。”平安产险宁波分公司相关负责人向《金融时报》记者介绍,为保护农户利益,弥补风险保障,平安产险以风力和日照时长作为气象指标,设计开发了莲藕气象指数保险,并建议将莲藕气象指数保险纳入政策性保险。通过政府保费补贴的形式,实现保险兜底保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农户投入的损失,为当地特色农产品保驾护航。
提升服务科技含量
科技助力,技术先行。近年来,保险机构在数字农险服务“三农”方面进行了一系列产品创新和探索。
据平安产险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农险需手工填写大量资料,作业环节多、时间成本高、理赔手续繁杂、服务方式单一等痛点,公司率先建立了全流程的农业保险线上化服务体系,为农户提供便捷高效的一站式承保理赔服务。
据该负责人介绍,承保时,产险业务人员通过移动终端设备采集客户基本信息、线上公示、电子签名、在线缴费等操作,数分钟即可完成线上投保,基于文字识别(OCR)、人脸等生物识别技术可快速识别客户信息,简化信息录入等流程,实现证件上传和票据的识别时间仅0.4秒,准确率达到98%以上,较传统人工核保方式可节约80%的时间成本、50%的人力成本。同时,该技术也应用到农险理赔环节,识别技术所实现的自动测量体长、远程视频查勘,可快速科学测定损失,让养殖险小额案件“闪赔”到账,如在湖南省浏阳市32个乡镇开展的育肥猪保险,养殖户分布散、位置偏远,通过“千里眼”远程视频指导农户自助查勘,15分钟赔款到账,助力生猪稳产保供。此外,借助区块链信息不可篡改、上链信息共识等特性,平安产险创新推出的“区块链产销溯源+溯源保险”模式,可为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提供全方位护航,不仅保障食品质量安全,还可保障食品质量问题引发意外事件造成的产业损失。(转载自金融时报。平安产险青岛分公司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