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全新的企业群体正在加快崛起,它们正在塑造“改变的力量”。
日前,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通知,认定2683家企业为2022年度山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85家企业为2022年度通过复核的山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这一认定数量创下自2014年有史以来新高,展现出了山东中小企业蓬勃发展势头和加快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的力度和决心。
近年来,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愈发深入人心,“专精特新”企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和贡献越发凸显。
山东凭借雄厚的制造业优势,早见事、早行动,持续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程,培养了一批在细分领域掌握独门绝技的“小巨人”“单项冠军”。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排在全国各省份第三位。
以创新铸魂,蓬勃发展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已成为山东省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在今后五年振兴发展山东实体经济的大局中也被寄予厚望。
青岛是山东经济龙头、先进制造业领军城市,把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作为增强企业创新能力的重中之重,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位居全国第八。
2022年度山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认定名单中,青岛共有130家企业入选,它们都拥有各自的“独门绝技”,在细分领域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被省级层面认定后,这些企业将享有更多政策红利,在科技创新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及品牌影响力等方面实现进阶。
新的窗口机遇期已经打开,青岛要把握省级政策红利期的机遇乘势而上,引导培育更多的中小企业走上“专精特新”的道路,塑造青岛制造新优势,也为山东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
01
“小”块头,“大”能量
“专精特新”,顾名思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化”。
“中小企业能办大事”。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是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鲜明特征。事实证明,“专精特新”不仅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最优路径之一,也正在成为制造强国建设的支撑力量,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深入人心。
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已培育4万多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其中超六成属于工业的基础领域,超七成是深耕行业十年以上,超八成进入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链,超九成是国内外知名的大企业的配套专家。
近年来,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的重要性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动中小企业提升专业化优势,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作为经济大省、工业大省、制造业大省,山东很早就意识到“专精特新”企业的重要性,并依托制造企业的数量优势展开积极行动。
截至2021年底,全省培育有效期内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424家,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62家,在全国省份排名中位列第三,仅次于浙江省和江苏省。其中,72.4%属于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强”重点产业领域,47.2%的拥有关键领域“补短板”技术或产品。
此次,2683家企业被认定为2022年度山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数量创新高。这无疑是明确新航向之后,山东培育“专精特新”企业行动的再加码、再提速,将为国家级“小巨人”“单项冠军”提供充实的后备力量,为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积蓄新动能。
作为国内较早提出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的城市,青岛从2012年开始,就出台了一系列行动计划、扶持政策,拿出真金白银激励中小企业技术改造、产业升级,形成工信部、省、市、区多级联动的政策体系和机制。目前,青岛已建立了较为完善成熟的分层孵化体系、梯度培育机制。
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的崛起,为青岛实体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创造了更多可能。
02
斩获颇丰,“青岛军团”梯队形成
今年以来,青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现了较大规模“扩容”。
先是今年5月,工信部公示通过审核的第三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青岛有8家企业上榜,位居全国前列。
这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主要集中在新材料、高端装备、仪器仪表、节能环保等细分市场领域,大多属于关键领域关键产品,是重塑青岛制造新优势的重要力量。
其中,青岛力克川液压机械有限公司作为国内液压驱动装置领域领军企业,打破了国外液压技术长期封锁和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的青岛崂应海纳光电环保集团,是国内环境监测仪器仪表行业龙头;青岛雷霆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则是智能冶金轧钢输送设备后驱设备国产化的开拓者……
此番,2022年度山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发布,青岛有130家企业入选,大幅扩大了“省队”规模。这些企业集中在青岛24条重点产业链的各个领域,在产业链上具备一定话语权,是强链补链的主力军,对于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它们或是符合制造强国战略十大重点产业领域和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十强”重点产业领域。如青岛国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电子对抗信号处理设备的研发及制造,核心技术为海量信号处理及微弱信号处理。
或属于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及关键领域“补短板”“锻长板”“填空白”产品。青岛聚大洋藻业集团是全球海藻行业产业链最完善的海洋生物医药企业,上线了国内首条全自动海藻多糖植物空心胶囊生产线,且首创国内药品级红藻胶的研发,对国内医用胶囊生产影响深远。
或围绕重点产业链开展关键基础技术和产品的产业化攻关。青岛国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电子对抗信号处理设备的研发及制造,核心技术为海量信号处理及微弱信号处理。
……
这些企业能顺利通过山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说明它们在科技创新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及品牌影响力等方面具备较强实力和潜力,后期经过耐心培育,必将在产业链的各个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加宽加深青岛制造的“护城河”,成为重塑青岛制造新优势的重要力量。
至此,青岛已有超过1万家企业进入“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6923家企业被认定为市级“专精特新”企业,320家企业入围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05家企业入围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初步构建起“万户初创、千户成长、百户示范”的成长梯队。
目前,青岛“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居全国第六,国家级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位居全国第八,占全省四分之一还多。
03
用好政策红利,加快扩容提质
面向未来,青岛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寄予厚望。
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实施“沃土计划”,滚动培育一批雏鹰、瞪羚、独角兽和隐形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实现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倍增、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倍增和高新技术企业上市数量倍增。
今年的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创新型企业发展,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雏鹰企业300家、瞪羚企业20家、独角兽企业2家以上,培育1500家专精特新企业。
随着一大批专精特新“小巨人”的成长壮大,青岛实体经济发展的根基将更加牢固。
当前,青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迎来了新的政策红利期。国家层面明确提出,“今年国家级准备再建3000家以上,以此带动省级建5万家以上”的目标。今年1月印发的《山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方案》提出,到2025年,入库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2万家以上;新培育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000家,累计达到10000家左右;争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00家,累计达到750家左右,确保走在全国前列,力争成为排头兵。
青岛该如何把握机遇,在“专精特新”赛道实现争先进位?产业链协同是发力点之一。
“专精特新”企业长期专注细分市场,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支撑作用。而链主企业在产业生态中处于龙头枢纽地位,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关键。中小企业在“专精特新”道路上的进阶,离不开链主企业的集聚带动。二者协同作战,才能发挥各自的优势。
青岛已经展开实践,重点围绕24条重点产业链“排兵布阵”,针对“专精特新”企业,精准施策,使中小企业在专注细分领域自身发展的同时,主动融入大企业产业链、供应链。
青岛市民营经济局在今年举办的首场“专精特新”企业卡位入链对接交流会上,启动了“青岛市‘专精特新’企业卡位入链发布平台”。截至目前,该平台已累计发布技术合作需求信息500余条,推动“专精特新”企业与链主企业对接 100余家次,促成合作近 10项。
资本赋能是关键力量。“专精特新”企业多数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并且具有“两高一轻”的特点,即高技术投入、高人力资本投入和轻资产,成长过程中需要大量资金做支撑。但盛希泰在调研中发现,绝大部分“专精特新”企业都没有得到过社会资本的“阳光雨露”。
“对中小企业而言,最适合其发展的金融支持方式就是直接股权融资。”青松资本董事长隋晓这样说。
企业有所期,城市有所应。在刚刚结束的2022青岛·全球创投风投大会上,北京证券交易所青岛服务基地正式揭牌。
“我们已累计服务青岛市挂牌公司141家,为70家挂牌公司募集基金35亿余元,已有建邦科技、丰光精密两家企业实现北交所上市(泰德股份6月20日登陆北交所),目前还有十多家青岛企业正在筹备之中。”全国股转公司副总经理、北京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王丽这样说。
据介绍,青岛市将与北交所协作,开展上市培训、咨询服务、融资对接等活动,制定北交所上市专项计划。可以想见,只要用好用足服务基地这一优势平台,青岛就能推动更多“专精特新”企业实现新三板挂牌或在北交所上市。越努力就越幸运。青岛正多措并举,加速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未来,越来越多的“专精特新”企业也将为青岛的城市发展注入新动力,焕发新活力。
作者 |长亭 策划 |沈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