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6月27日讯 中小企业好,中国经济才会好,中小企业稳,宏观经济大盘才会稳。
6月27日是联合国设立的“中小微企业日”,全国首场“百场万企”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对接大会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上瞬息万变的世纪疫情,经济平稳运行面临的矛盾困难增多,广大中小企业首当其冲,一场“中小企业保卫战”已经打响。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一部门近期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携手行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2022-2025年)的通知》,开展大企业携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对接活动,推动各地举办大中小企业“百场万企”洽谈会,推动工业电商共同举办工业品在线交易活动,引导大企业面向中小企业发布采购需求,促进中小企业与大企业深化拓展供应链合作关系。
某种程度上,全国首场“百场万企”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对接大会选择在青岛召开,既是对青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成效的肯定,更是要透过青岛的典型经验在全国树立一个标杆。
自2019年以来,青岛在全国城市中率先组建民营经济发展局(加挂中小企业局牌子),形成与发改、工信、科技、税务、财政、金融、商务等各部门的合力,以一系列创新举措支持民营和中小企业发展。
前不久,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发布的《2021年度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报告》显示,青岛以综合得分63.43分位列第11位、北方地区第3位,全国排名较上年大幅提高6个位次。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中小企业是最具发展活力和创造力的企业群体,是经济长期向好发展的基本盘。
数据显示,青岛拥有200多万户市场主体,其中民营市场主体占比超98%,民营企业占全市实有企业总量超95%。而民营经济绝大部分是中小企业,在解决就业、增加税收、带动经济发展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虽然面临不少困难,但中小企业总体抗风险韧劲较足;政策扶持的力度加大,更是提振了它们发展的信心。
市委常委、副市长耿涛指出,工信部选择将全国首场“百场万企”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对接大会在青岛召开,必将极大地鼓舞和促进青岛的工作,更加发挥海尔集团等大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与中小企业“携手行动”,加强供应链供需对接和合作,增强产业链核心竞争力,推动青岛市实体经济振兴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副局长王岩琴表示,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是释放大企业创新活力、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潜力的有效渠道,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织形式。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安文建表示,山东省将继续办好产业链融链固链对接活动,年内要实现对11条标志性产业链的全覆盖,争取推动200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与“链主”企业建立起紧密合作关系,带动各市开展50场左右专场活动,全省“专精特新”企业参与率超过50%,更好推动大中小企业共同提升、协同发展。
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百场万企”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首批对接计划,将在技术研发、采购订单、产品配套、科研成果转化、数字化赋能、创新资源共享、绿色低碳发展、供应链金融等领域开展对接活动,重点关注合作意愿以及能力匹配程度,目前已经形成了首批次20家大企业与400余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对接计划。
会上还有一个特殊的环节——青岛市(西海岸)“专精特新”企业特色产业园区揭牌。园区总占地面积860亩,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方向,投资模式新、入园产业专、服务模式精,将形成以头部企业为引领、以单项冠军为支撑、“专精特新”企业跟进跃升的梯次发展格局,重点赋能发展智慧制造产业,提升全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卡位入链”常态化
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发展,大企业带动引领是关键。
中小企业在细分领域的拥有极致创新力,是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重要保证。通过专精特新企业“卡位入链”,大企业发挥带动效用,与中小企业实现技术转化和市场开拓,带动整个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各种创新力量,形成大、中、小企业融合发展的格局。
作为最早提出“卡位入链”思路的城市,青岛从中小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提供精准化、多样化的产业链“卡位对接”,帮助企业开拓市场。以海尔集团为代表的大企业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与中小企业携手行动。
早在2月17日,在青岛举办的首场“专精特新”企业“卡位入链”对接交流会上,海尔智家就发布了34项产品技术合作需求,至亚美莱和中特科技等30家企业与海尔进行产品技术对接交流。
本次大会上,海尔集团又携“专精特新”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服务平台而来,围绕智能家电、生物医疗和工业互联网等产品服务向高端化、智能化、低碳化、场景化迭代发展的方向,结合产业链融链固链工作需要,提出九大类63项对接需求,涉及智慧家庭、智能感知、流体机械、强化传热、减震降噪、防腐净化、瓶颈物料、仿真设计等多元领域。
海尔集团董事局副主席、总裁梁海山介绍,海尔集团从三方面持续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即通过开放集团各产业链,推动中小企业融入海尔供应链体系、联合创新,“强链补链”;通过建立海创汇创业平台,开放大企业资源赋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帮助专精特新企业快速发展和上市;通过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卡位入链”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平台,无论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还是外资企业,无论是本地企业还是外地企业,所有参与方都是平等的伙伴。据统计,参会的40余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校院所、金融机构来自省内各个城市,还有从北京等省外城市远道而来。比如,来自济南的山东华东风机有限公司推出磁悬浮轴承及控制系统、高速永磁同步电机、磁悬浮高速离心鼓风机、空气悬浮离心鼓风机等产品;来自淄博的山东重山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带来锂氟化碳电池、磷酸铁锂PACK特种装备电源……
助企纾困政策落地有声
首场“百场万企”大会是青岛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发展,振兴发展实体经济的一个缩影。
6月份以来,青岛助企纾困的政策之密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让企业信心显著提升。
不久前,市民营经济局发布《青岛市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2022年十大专项行动方案》,集中开展行业头部企业引领行动、“专精特新”企业梯次培育行动、创新创业生态优化升级行动、重点产业链强链建链补链行动、制造业数字化赋能行动、青岛制造云采销行动、服务能力全面提升行动、“专精特新”资本赋能行动、中小企业减负纾困行动、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优化行动。
市财政局也围绕支持“三农”、赋能中小微企业以及推进企业上市发展等多个方面,力求更好发挥财政政策引导作用,撬动更多金融资源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稳定经济增长。
市人社局从保障企业用工需求、推动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强化人力资源市场化服务、提升为企服务水平等四个方面,推出20条政策举措,着力提高人社系统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精准度和实效性,助力实体经济振兴发展。
青岛政法机关推出服务国家战略和全市重点工作、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依法保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深入推进政法“放管服”改革四方面二十五条具体措施,更好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全市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提升……
这些惠企助企稳企政策,让企业获得感满满。
一个惊人的数字可以印证政策的落地有声——青岛市的退税规模占到全省的四分之一,截至6月16日,全市已累计退税、减税、缓税、降费超过400亿元,其中为企业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超过330亿元,相当于直接为企业增加了330亿元的现金流。
聚焦中小企业的痛点、堵点、难点,青岛打出了一整套政策创新的“组合拳”,影响力正在进一步向全省全国扩大。(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