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制造业的“底气”又回来了!
“切实把制造业作为强省之基、兴省之要、富省之举,勇做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和领头雁。”“山东制造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就,制造强省建设实现了新跨越。”
近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山东制造业高质量专题新闻发布会,发布人结合PPT中丰富的图表、数据等内容,生动呈现了山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所取得的新成就——
100多种重点产品产量居全国前三位,46种产品居全国首位;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23111亿元,居全国第3位;2020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43万亿元、利润4283亿元,分别居全国第3位、4位;拥有7个全国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28个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4个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数量均居全国首位;两化融合发展水平64.2,居全国第二位;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45家,数量居全国第二位……
一连串极具含金量、颇具说服力的数字,清晰勾勒了山东制造业的发展态势,和在全国制造业发展大局中的“位置感”。这是山东制造业一次全方位、立体式地呈现。
作为经济大省、工业大省、制造业大省,这才是山东应该有的样子。
但没有什么是理所应当的。曾经,有着“大象经济”之称的山东,面临着产业层次不高,发展质量和效益降低等“成长的烦恼”。痛定思痛的山东,毅然决然走上了“腾笼换鸟、凤凰涅槃”之路。
近四年来,山东经历过“刮骨疗毒”,经历过“壮士断腕”,经历过低迷,经历过质疑、甚至是误解,但始终不曾犹疑徘徊。如今,山东制造业正在实现强势回归。
这场“涅槃之旅”,青岛始终走在最前头。此次发布会多次提到青岛,并赋予青岛一系列新的任务和机遇——
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等一批打破国外垄断、填补国内空白的重大技术产品实现历史性突破;成功创建先进印染和高端智能化家电两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高速列车和燃料电池两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青岛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已汇聚包括31名院士、共2200余人的科研队伍;成功创建济南、青岛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济南、青岛、日照3市达到“双千兆”城市标准;在青岛港建成全国首个5G智慧码头;深化济南-青岛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
近年来,青岛高举“制造强市”大旗,重塑制造业优势。今年,青岛位列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七位,重回全国第一阵营。频频“点名”青岛,是肯定,也是激励。
01
“鲁字号”制造破局回归
山东似乎就是为制造业而来。
在中国30多个省级行政区里,山东是唯一一个集齐了联合国定义的41个工业大类的省份——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中有197个,666个工业小类中有526个,是全国工业门类最为齐全、基础最为雄厚、结构最为完善、配套最为完备的省份,没有之一。
山东装备制造业产业基础好、规模体量大、科研能力强、产业集聚度高,已形成产品门类齐全、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产业体系。
曾有评论指出,山东是一个“低配版”的德国。2020年的山东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对标德国制造”,加快打造先进制造业强省。
改革开放的四十多年来,山东能从一个农业大省变成工业大省、经济大省,制造业居功至伟。
但由于种种原因,曾经,山东制造业错失了一些发展风口,未能很好顺应潮流趋势,迭代升级速度慢了,一度面临着自主创新能力差、两化融合较弱、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等“成长的烦恼”。
2018年,山东被确定为全国唯一一个“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由此开启了“腾笼换鸟、凤凰涅槃”之旅。至今,已近4年。
成效如何?山东省政府新闻办此次举行的“山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题新闻发布会”对山东制造业进行了一次立体、全方位的“扫描”。来看一组排名——
100多种重点产品产量居全国前三位,46种产品居全国首位;全部工业增加值总量达到23111亿元,居全国第3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43万亿元、利润4283亿元,总量分别居全国第3位、4位;拥有7个全国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28个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4个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数量均居全国首位;成为全国第三个5G基站数量突破10万个的省份;成为全国首个拥有两个国家级直联点的“双枢纽”省份;山东半岛工业互联网发展示范区获得工信部批复,为全国第二个;1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型平台,数量居全国首位;两化融合发展水平64.2,居全国第二位;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45家,居全国第二位;拥有362家全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居全国第3位……
发布会透露,“十四五”期间,山东将坚定走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的赶考之路,坚决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争取到2025年基本建成制造强省,具有山东特色的现代制造业体系初步形成,确保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始终走在前。
02
青岛制造重回“第一阵营”
在全国制造业版图上,山东是典型;在山东制造业版图上,青岛是典型。
以制造业起家的青岛,拥有结构完备的工业体系,涵盖全部41个工业门类中的39个,曾经创造过“上青天”的辉煌,品牌之都名扬天下。
与全省、全国制造业“同行”一样,青岛制造业也曾遭遇“成长的烦恼”,当下依然在经历着转型的阵痛。但事实一再证明,付出总会有回报,阵痛之后就是新生。
远的不说,仅今年以来,青岛制造业领域的做法和成效,值得一提——
滚动推进计划总投资3044亿元的重点项目823个、竣工175个。其中,奇瑞青岛基地、京东方等重大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歌尔、美锦氢能、海湾化学聚苯乙烯等项目加快建设,富士康封测项目投产,北汽制造厂生产基地项目试生产,一汽解放新能源轻卡项目年底投产。在项目的拉动下,制造业增加值占比近年来首次实现提升。
今年以来,青岛制造业企业军团的表现抢眼。海尔、海信、青啤等近百家倍增培育企业营业收入实现快速增长,引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融通发展;征和工业、青食股份、海泰新光、德固特、云路股份、海泰科、百洋医药、青达环保等8家制造业企业成功上市;9家企业入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公示名单。
链条化、集群化、生态化,是制造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青岛积极顺应这一趋势,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力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和产业集群生态化攻坚战。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2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全国共25个,全省2个均在青岛)。
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是新发展阶段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必由之路。青岛聚焦融合发展,示范引领创标杆。截至目前,青岛上线运行工业互联网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和26个垂直行业平台,发布1050个“工赋青岛”“未来城市”场景,培育11家智能工厂、86个数字化车间和自动化生产线、13个“机器换人”项目,推动1000家企业实施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卡奥斯获评“工赋强国奖”,海尔、青啤入选全球“灯塔工厂”,在中国31个“灯塔工厂”中,青岛企业贡献4席。年内新建开通5G基站1万个,总数超过2万个,居全省第一,网络质量全国领先。
11月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单位赛迪研究院赛迪顾问发布《先进制造业百强市(2021)》,青岛排名第7位,较上年提升4个位次,时隔多年,重回全国第一阵营。
青岛上述做法和成效,不少都在山东这场发布会上被频频提及。
03
山东要在这些领域支持青岛制造
此次发布会上透露了山东下一步发展制造业的打算,明确赋予了青岛一系列责任和机遇。
深化济南-青岛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是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举措。2019年10月1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复函山东省人民政府、深圳市人民政府,支持建设济南-青岛、深圳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为山东、为青岛人工智能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为加快推动济南—青岛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人工智能发展新高地,2020年5月20日,山东省工信厅发布《济南—青岛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融合发展实施方案》。同年9月22日,青岛市工信局印发《青岛市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实施方案》。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是推动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重要战略资源。青岛产业基础雄厚、工业体系完善,为人工智能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帽子”给了,顶层设计有了,路径也划定了,接下来就是干实,把蓝图变成现实,把机遇变成动力。
支持青岛设立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加快建设济南、青岛两个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
集聚平台、政策、服务等要素资源,支持海尔卡奥斯、浪潮云洲平台实现跨越式发展。
这“两个支持”的指向都是工业互联网,这也一再表明山东对发展工业互联网的笃定。
发展工业互联网,山东看得很准,一系列政策措施见事早、行动快、力度大,在全国形成了一定的先发优势。
面向未来,工业互联网仍将是山东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突破口。要突破,需要速度和力度。较早涉足工业互联网这一新赛道的青岛,已经取得了不少“心得”和成效,理应承担更多的责任。
比如设立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争设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意义重大,一旦争设成功,不仅将使山东和青岛成为区域及至全国的国际通信高地,成为国际化现代产业体系的项级配置,而且将与北京、上海、广州共同承担全国所有国际通信业务服务,必将吸引大量的云、大、物、智及“互联网+”等相关产业向青岛乃至山东集聚,提升区域影响力和辐射带动作用。
平台优势,是青岛发展工业互联网的重要底气。对此,山东对青岛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也是给予极大肯定和支持。
其中,最具典型意义的就是卡奥斯。持续深耕工业互联网领域,卡奥斯已孕育出化工、模具等多个行业生态,链接企业近80万家,并在全球20多个国家复制推广,成为全球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并带动上下游产业链为企业实现产值380亿元,赋能青岛企业近3000家,新增产值超百亿元。
与此同时,更多的工业互联网垂直行业平台正次第上线运行,不断丰富着青岛工业互联网的生态。
“号准”时代的脉搏,跟紧趋势的节拍,青岛制造业正在呈现不断向好的发展态势。不移其志,不松劲不歇脚,定能抵达更好的所在,看到更美的风景。
作者 | 观象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