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 正文

激活乡村振兴“原动力”!青岛发布15条政策举措 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指路”

2021-02-03 07:43 来源:半岛网
分享到: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好

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更是凝聚乡村全面振兴共识,激发乡村发展内生活力的“原动力”。可以说,没有乡村的有效治理,就没有乡村的全面振兴。

青岛作为“莱西经验”的重要实践创新地,近年来乡村治理成绩斐然。目前全市有1个镇、4个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村,5个村被评为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莱西市被确定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县。去年我们推出的《山东青岛:深化拓展“莱西经验”构建“一统领三融合”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体系》的典型案例,获评第五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30个最佳案例第一名,并入选农业农村部等单位编写的全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是我省唯一入选的县级案例。

“十四五”开局之年,青岛提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由点及面,推进乡村全面有效治理势在必行。2日,青岛市新闻办就此前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的《关于深化拓展“莱西经验”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召开发布会,《实施意见》围绕提升我市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15条治理措施正式亮相。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实施意见》中的很多政策举措是首次提出,在全国全省都具有独创性,可谓意义非凡。站在乡村全面振兴的全新时代起点,文明程度更高、和谐程度更好、经济发展更有活力的幸福乡村“青岛乐章”已经奏响。

关键在人吸引更多优秀党员去农村

深化拓展“莱西经验”,关键在于发挥好党组织在乡村发展融合、治理融合、服务融合中的统领作用。这其中,带头人至关重要。

位于西海岸张家楼社区的厦安村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村民为了增加收入大多外出打工,曾经不仅村内土地撂荒严重,更因村庄管理不善导致村容村貌脏乱,村民意见很大。今年71岁的村民逄增云还记得,2014年之前,村集体负债一百多万。村委办公楼是一片四十多年房龄的危旧平房,一下起雨来,外面大下,屋里小下。村里的道路更是土堆、粪堆、垃圾堆遍地,居住环境很是恶劣。

2014年村委换届,弃商回村的逄春波当选厦安村党委书记,成了村庄新的“带头人”。此后,他带领新成立的“两委”班子成员,会同村内威信较高的老党员,挨家挨户做工作,以身作则带头干。拆违、修路、绿化,引进自来水和天然气,短短几年时间,厦安村不仅入选山东省美丽乡村示范村,村委还通过成立合作社,引入艾草种植,去年亩产达到4000斤,年产值过百万。

“今年五月份我们村的艾草加工项目就要投产了。”在逄春波看来,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导乡村治理的组织体系建设,村庄的建设和发展就有了“主心骨”,而通过引入发展村庄特色产业,乡村有了“造血”能力,村民们对于家园的归属感和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越来越强烈了,从而形成了村庄未来良性发展良性循环的内生动力。

厦安村的蝶变,正是青岛以农村基层党组织统领乡村发展融合、治理融合、服务融合“一统领三融合”治理模式的一个缩影。2020年,全市5963个村完成了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占总量的99.1%,483.4万农民成为集体经济股东,按份额量化集体资产449.5亿元、累计分红14.4亿元。清收集体债权8.4亿元,纳管闲置资产3亿元;专项扶持90个集体经济组织增收致富,全市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庄占比达到80%。加快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全市50亩以上规模流转土地198万亩,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2.8万家,带动服务小农户 100多万户。

根据此次发布的《实施意见》,青岛将进一步强化党建统领的乡村治理体系。2022年争取五星级村党组织达到50%以上,全面消除二星级以下村党组织。强化镇(街道)和村两级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镇级是强化镇(街道)党(工)委作用,加强对村党组织、村党组织带头人和党员队伍建设;村级是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对村级重大事项、重点工作、重要问题的研究讨论决定,强力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加强村党组织带头人建设。吸引更多优秀党员到村任职,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全面加强对村党组织带头人的培训,并积极落实好报酬待遇。加强对党员的管理,密切党员与群众的联系,引导农民群众自觉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找准路子为集体经济拓展更多“想象空间”

乡村有效治理要成为农业农村发展的“稳定器”和“助推剂”,实现农民增收、集体增收的可持续既是老话题,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征程中的新课题。此前发布的乡村振兴攻势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中就提出,抓好农民和村集体“两个增收”,农民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

这方面,青岛近年来一直在不断探索尝试,并且不乏成功经验。

在西海岸张家楼,鼓励各村党支部领办专业合作社,积极探索“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发展“一村一品”,打造形成了“画乡达尼、艾润厦安、薯香桃源、田园松山、红色石河、樱上双崮”等一批特色产业村。目前,全镇由村党支部领办的专业合作社发展到40多个,带动农民流转土地3.7万亩,土地流转率 62%,仅土地租赁费每年可为农民增收3500万元。

在城阳区,229个村去年收入几乎全部达到100万元以上,该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经验也正在全市推广。

村集体经济要趟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子,过程注定不会平坦。在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永昌看来,这也是目前集体经济发展所必须解决的“难点”。

“现在有好多村有一种畏难发愁情绪,因为觉得发展没有门路。”张永昌说,实际上通过这些年的发展,结合一些发展典型的实践经验来看,不是没有路,而是城有城路,乡有乡路,“只要我们积极探索都有自己的发展路子,所以我们要进一步拓宽发展的路径。”

对此,《实施意见》提出,推进发展融合。重点是推进乡村要素资源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乡村共同富裕。发挥党建统领作用,把党建作为乡村发展最重要的资源,促进要素集聚,产业振兴。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建好区(市)、镇(街道)两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

据介绍,下一步农业部门将引导村集体发展特色产业、规模经营、乡村旅游、乡村电商等适合本地实际的路径和业态,引导和规范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抱团发展,拓宽发展路径,创新发展机制,提高集体收入。

融合治理破解“痛点”让乡村治理见实效

值得关注的是,推进自治德治法治融合在此次《实施意见》中着墨颇多且内容丰富详细,占据了全文15条政策措施中的8条。而稍加留意便不难发现,通过自治、德治、法治,几乎覆盖了乡村治理的方方面面,而且直击乡村治理“痛点”。

根据意见要求,自治方面,一是完善村民自治组织和制度。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加强村民委员会等村民自治组织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创新协商议事形式和活动载体。二是进一步规范村级事务管理。完善“三公开”制度和方式,拓展村民参与村级公共事务平台。加强村级集体经济审计监督等。

德治方面,一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创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点。二是加强乡村文化引领。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覆盖率达到100%。建成20个“乡村记忆”博物馆。创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大力开展乡村旅游示范单位培育工作。

法治方面,一是加强法治乡村建设。构建区(市)、镇(街道)、村三级全覆盖乡村法治机制,健全乡村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推进区(市)、镇(街道)综治中心实体化建设。创建一批村“法德共进”示范点。2022年前,全市每个村建设1个以上具有特色的法治文化阵地,配备1名以上“法律明白人”。二是强化平安乡村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实现“多网融合、一网治理”。

完善扫黑除恶长效机制,严肃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案件,严厉打击和防范破坏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行为。大力推行“一村一警务助理”,建好智慧农村警务室。加快推进“雪亮工程”建设,重点加强城乡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工作。建设乡村微型消防站。三是健全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健全人民调解员队伍,推广“村法律顾问+专职人民调解员”工作模式。加强公、检、法基层服务,推广“智慧调解”系统。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四是加大基层“小微权力”腐败惩治力度。加强对村干部“小微权力”监督制约,在全市范围开展村党组织书记“提级监督”试点,大力开展农村基层微腐败整治。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