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 正文

做好“四篇文章”青岛口岸营商环境夺全国“亚军”

2020-12-14 08:41 来源:青岛财经日报
分享到:

青岛财经日报/青岛财经网记者 李倚慰

昨日,记者从市口岸办获悉,近日,“2020年中国十大海运集装箱口岸营商环境测评”结果公布,青岛口岸综合得分位居第二名。

随着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建设的持续深化,跨境贸易便利化的内涵更加丰富,通关服务的外延更加广泛,在国际经济形势严峻复杂的情况下,优化口岸营商环境的重要性更加凸显。目前,青岛关区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持续下降,较2017年基准值分别压缩57%和78%;至11月底,山东港口青岛港集装箱吞吐量2001万标准箱,同比增长4%。

港口是连通陆海的枢纽、经济运行的命脉。山东港口青岛港下大力气坚持海向增航线,扩舱容,拓中转,开通“山东港口青岛港-扎鲁比诺港-珲春”内贸货物跨境运输航线、海陆马士基亚洲孟加拉直达航线、海丰国际控股冷链生活资料东南亚-青岛快航等新航线共20条,其中外贸航线14条;陆向开班列、建陆港、拓货源,相继开通济南新陆港、泰安新陆港两个港站,新增兖州北、董家镇、武威南等6条海铁联运线路,总数达到54条。

整体通关时效提升80%

在通关便利化建设上,更加注重物流信息互通共享,通过高科技手段的运用,提升便利化效能。充分发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大数据平台优势,协调省电子口岸研发运行了进口集装箱拼箱线“上换单功能,率先在全国实现进口集装箱分拨提货单电子化流转,业务办理由至少跑三次变成最多跑一次,整体通关时效提升80%。

同时,开发运行了企业自主更新收费公示系统,实施口岸服务收费动态管理。青岛港“云港通”单证电子化平台,与24家船代、26家场站实现实时接口对接,打通了青岛港进口集装箱“港至门”的物流链条。深化“一次办好”“零跑腿”口岸业务改革,在全国首创性实施临时靠泊外贸船舶电子会签制度,对前湾港区自动化码头临时靠泊外贸船舶由“一船一议”改为“电子会签”,每年可为自动化码头节省人力、物力成本约30万元,保障自动化码头完成集装箱180万标箱,同比增长36%。

四篇文章”优化营商环境

青岛海关聚焦“双循环”新发展格 局,实施三年规划,开展专项行动,细化 明确13方面73项具体措施,着力做好制 度创新、流程再造、提质增效、减税降费“四篇文章”,全力推动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

助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做好“制度创新”文章。主动对接发展需求,深化制度创新,放大集成效应。一是创 新自贸试验区监管制度。推出12项监 管创新纳入山东自贸试验区首批“最佳实践案例”,占总数33%。全国首创保税原油混兑调和监管模式,开展业务超百万吨,助力打造国际原油保税现货交易中心、贸易分拨中心。在全国率先开展保税混矿“边卸边混”模式改革,混矿准备时长由6天压缩至1天。今年前10个月,青岛关区完成保税混矿2404万吨,占全国混矿总量的37.9%,居全国海关第一位,助力打造东北亚大宗商品集散基地,为全国接卸港转型升级物流港、贸易港提供“青岛方案”。二是支持上合示范区发展。首创“中国-上合组织国家贸易指数”,推动开通首班“上合快线”国际班列,牵头185家机构成立青岛检验检测认证协会,探索建立“上合标准”,推进“检测前置、结果互认、一路畅行”。三是助推中日韩开放合作。推动打造中日韩“海上高速公路”,探索中欧班列日韩陆海快线集结中心等创新举措,持续推进中韩检验检测结果互认,今年以来72批输韩食品农产品通过中韩检验合作机制抵韩后直接通关放行。

深入推进“海关改革2020”,做好“流程再造”文章。全面落实海关总署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部署,在全国率先开展试点工作。一是积极推广“两步申报”、提前申报通关模式,提前完成海关总署申报制度改革任务,“两步申报”较常规申报模式通关时间缩短70%,今年前10个月进出口提前申报率同比分别提升7%、20%。二是全面推行“两段准入”,运用信息化手段在全国率先完成“两段准入”闭环运行,实现口岸自动放行、集装箱快速转场,有效提升通关效率。三是着力打造“智慧监管2.0”,在全国率先开展智慧监管试点,创新实现“先期机检+智能审图”标准化智能查验流程,货物提离时间缩短35%。实施进口船边直提、出口运抵直装,实现顺势监管。

优化升级监管作业模式,做好“提质增效”文章。着力破解“有效监管”与“高效服务”难题,推动信息流、物流再提速。一是提升无纸化水平。全面实现电子支付税单自主打印、原产地证书网上申报和网上调查,原产地证书审签时长由原来半个工作日缩短至1小时以内,超过2成的原产地证书实现系统自动智能化“秒审”。二是深化信息交互。启动查验通知信息推送及调箱信息反馈作业试点,通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向港务部门实时推送查验调箱指令,并将查验货物入场信息推送至查验作业系统,提升整体查验效率。三是创新“陆海联动、海铁直运”模式,内陆港与码头数据互通、作业联动,实现铁路运输与海运口岸船舶作业的无缝对接,真正将青岛出海口搬到了企业家门口。四是对进口铁矿、原油等大宗商品实施“先放后检”,实验室检测与货物放行“并联”操作,矿产品验放效率提升70%以上,原油罐容周转效率提升35%以上。今年前10个月,青岛关区进口铁矿砂、大豆分别增长25%、10%。

紧盯社会关切,做好“减税降费”文章。坚持缓、减、免、退税“四管齐下”,在新冠疫情严峻形势下,为市场主体解忧纾困。一是为受疫情影响缴纳税款确有困难的企业办理缓税手续,缓税税款超过4亿元;为21家企业减免滞纳金960万元。二是针对航空产业实施保证金减免,青岛航空公司进口发动机节约资金1600万元。三是积极推广关税保证保险、企业增信担保、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担保、汇总征税、自报自缴等税收征管改革,今年前10个月,接受586家企业提交的关税保证保险,担保金额达153.8亿元,对548家企业实施汇总征税197亿元。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