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再次集体降薪。
不过对于某国有大行的高级经理张昊来说,这并不意外。从业近14年,他目睹了银行业从最辉煌的时刻逐渐走向衰落。
降薪:银行业的辉煌不再
第一次嗅到行业下滑的味道是在2015年,当时在省行的他首次遭遇降薪。“这是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张昊说道。2007年入职银行,他由于出色的能力很快进入省行私人银行部工作,开始“和有钱人打交道”。那个时候的银行业正值黄金十年,张昊开始频繁升职加薪,银行的种种福利也让他对这个行业充满了希望。“或许是短暂的不景气。”面对第一次降薪,他曾这样安慰自己。
然而不到半年时间,第二次降薪迅速的到来了。这一次,张昊非常直接的感受到了行业的衰退。两次降薪幅度加起来达到了15%,从张昊的观点来看,省行离业务相对较远,自己能降这么多,必然意味着下面的分行、支行的日子更加难过。
情况确实如此。担任某外资银行财务的薛钗更早的感受到了行业的下滑。2009年,她所在的银行受金融危机影响,第一次出现了不良资产。据她回忆,当时还没有出现裁员现象,但福利已经开始削减,“有的休假开始不带薪了。”薛钗说。这种下滑在2016年表现的更甚。刚刚跳槽回青岛,她就得知之前所在的北京某美资银行将整个后台部门全部都撤掉了,其中也包括她原来的岗位。“现在和原来在各个城市占网点的时代不一样了。”薛钗苦笑了一声,“如果不是有明确规定外资银行必须有一个当地的会计,可能我现在这个岗位也就没了。”
离开:观念的撕裂与银行业的特殊
体面,是让学计算机的薛钗进入银行业的最大原因。
大学的时候,薛钗的妈妈就曾带着她走进建设银行的大厅,指着柜台说:“如果我的女儿能在这里工作简直再好不过了。”也正是这份体面,让薛钗在传真机前整整站了两年。“当时我的工作就是拿快递、打扫卫生、给大家分快递。”现在回忆起来,她甚至觉得有些好笑,“去银行,体面嘛。”
然而现在,这份体面从业内看来似乎正在逐渐消失。
“归根到底,银行就是个服务业,和酒店里端盘子端碗的服务员性质是一样的。”张昊表达了自己对这个行业的理解。在他看来,银行在大众印象中的特殊来源于其对信贷资源的掌握。80年代开始,银行因为信贷这一稀缺资源被逐渐神话,带来了银行人地位的大幅度提高和各种收入、甚至隐性收入的出现。“行业被大多数人神圣化了。”
但随着不良率的提高、金融脱媒带来的资金向线上平台转移、以及新兴金融行业的兴起,银行的光环正逐渐褪去,回归到了一个普通的行业。
这或许是服务业必然需要经历的发展阶段。但对因追求体面而进入银行的从业者,带来的却是巨大的失落感。许多年轻人因为父母或老师“体面”的印象来到这里,又因服务业的本质而退出。“可能近几年入行的新人在印象里把银行业捧得很高,但进来之后发现也无非如此。再加上整个行业下滑带来的工作压力,确实会导致一批年轻人逃离。”张昊颇为惋惜,却不得不承认了这一现实。
唐思恩就是离开的年轻人之一。今年4月,他离开了从业5年的银行业,投身于某金控平台。行业下行确实影响到了唐思恩的业务开展,但正如他自己所说,“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各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苦”。刺激他离职的真正原因,是看似明晰的晋升通道背后的复杂纠葛与个人对环境的不适。“人际关系复杂,发展太有限了。”这是他对这里的评价。“做到部门总经理几乎就是最高的了,如果没有背景,做到分行领导是非常难的。”
和唐思恩一样想的不在少数。繁琐的制度、频繁的培训、大量的规章……银行确实有许多较为独特的行业环境。而在这中备受讨论的,则是人际关系。不仅是内部的人际关系与复杂的人情环境,与客户关系的处理也常常困扰着银行人。
“但是进入一个行业,就需要接受这里的规则甚至潜在的规则。每个行业都是这样的。”张昊说道,“那么多银行,凭什么客户把钱存你这里?除了专业水平、对人际关系的处理甚至应酬是难免的。”他有些无奈“所以千万不要有自己专业特别强其余的可以什么都不管的想法,那你就需要考虑一下自己适不适合银行业了。”
留下:无奈、稳定、忠诚、热爱
薛钗还是打算继续留在银行里。
喜欢与数字打交道,她觉得财务的工作非常适合自己,而“几乎工作狂一样的努力”也让她在不景气的行业中依然不断加薪。“我觉得只要努力在哪儿都能行。”她非常坚定。同时,换行业的困难使她颇为谨慎。“干了十多年再跳到别的行业,就和过雪山爬草地一样,是很难的。”薛钗说道。在现在的形势下,她对行业内跳槽的行为也并不认可。
“机会越来越少了,你走了,成百上千个人就会扑上来替代你。”
张昊也抱有同样的打算。“在行业内的时间长了,忠诚度也就高了。”他解释说,“我还是很喜欢银行的,这里给了我成就感。”
老银行人因为无奈、热爱与忠诚留下;年轻人也正因为某些向往涌入,哪怕他们或许早已感到银行的光辉不在。
“不景气是能感受到的,最直接的就是工作时间的延长和业务的复杂化。”某地方银行的理财经理严涛笑了笑,“但是我觉得对我没啥影响,我喜欢这个行业。”在银行辉煌之末入行的他并不后悔。“而且这里的压力和收入基本上比较匹配吧。”
大堂经理肖莉也打消了一度出现的辞职念头。今年刚刚来到银行,她发现这里的工作和想象完全不同。“我以为是光鲜亮丽的白领,结果每天都要站着,而且各种手势啊,规范啊,都非常严格。”几乎一整天不能坐下,本身瘦弱的她甚至在半年里站出了小腿静脉曲张。天天在忙,却又完全不知道在忙什么,这样的状态再加上作为编制外人员晋升的困难让她一度萌生了离开的想法。但最后,对工作稳定性的考虑占了上风。“目前我也在朝着转正和晋升的方向努力。”不管多困难,她还是想要试一试。
“其实我觉得除了大家了解的传统业务,银行也在开设子公司和新兴业务啊。”今年刚刚大学毕业,想要进入银行从事分析类岗位的逯依说道。“银行工作稳定、晋升道路也比较清晰,我还是想要去的。”在她看来,未来银行将成为金融的航空母舰,只会越来越综合。“单独讨论传统业务,大家很担忧也是正常,但这只不过是一部分业务线,不代表整个银行吧。”在银行实习过后,她觉得自己很喜欢这里,也希望能勇敢的闯一闯。
未来:寒冬之下如何生存?
不可否定,银行正经历自己的寒冬。凛冽之下,转型正激烈的进行着。寒冬还要持续多久?没人能说清楚。转型过程,阵痛刺痛了每个银行人的神经。薛钗正在考取审计师证书,以备真的要换行业依然拥有可迁移的技能。严涛也在积极参加各种比赛,让自己从大量的银行人中脱颖而出。
“或许十年之后再回头,银行会转型的很好,并再次腾飞。”张昊构想,“但是我们谁也不知道。唯一能做的,就是前中后台的每个人都积极转身,成为转型中配合的一份子。”
注:出于对采访对象的保护与尊重,以上人物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