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8月21日讯(记者 陈晓晗) 日前,由海关总署主办的《中国海关》杂志公布了2019年“中国外贸百强城市”排名,青岛市名列第十,比2018年提升五个名次,创2014年来最高名次。
超四个直辖市 青岛外贸总值强劲增长
青岛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青岛累计进出口5925.6亿元,增长11.2%,增速高于全国7.8个百分点,超全国四个直辖市,列五个计划单列市之首;进出口总值占全省29%,对全省外贸增长的贡献度达到54.1%,外贸进出口规模再创历史新高,继续保持全省外贸龙头地位。
2020年上半年,在疫情影响之下,青岛市外贸进出口总值依然比去年同期增长1.8%,占同期山东省进出口总值的30.3%。
分项略显偏科结构位次最为突出
据悉,“中国外贸百强城市”榜单评选标准包括城市外贸水平竞争力、结构竞争力、效益竞争力、发展竞争力和潜力竞争力五大分项共25个指标,由此计算出我国地级以上城市的外贸综合竞争力分值,具有较强专业性和权威性。
从上述五项指标来看,青岛呈现出“偏科倾向”。
其中结构位次最为突出,位列第4名。结构竞争力,衡量城市的外贸发展水平。除了出口规模,出口结构是否合理也至关重要,结构分项竞争力从高度化(出口产品技术含量高低)和多元化(出口产品和市场的分布均衡性)两个方面进行评价。据悉,去年,位于“微笑曲线”底部的加工贸易在青岛的比重逐渐降低。去年,青岛加工贸易进出口下降3.7%,占比已从历史高峰时期的六成左右下滑至不到20%。与之相对的,更能代表“青岛制造”国际竞争力的一般贸易主导作用继续强化,增长12.2%,占比达63%。这“一减一增”之间,反映的是青岛外贸结构的不断优化。其中,附加值更高的机电产品进出口表现更是可圈可点,去年,全市机电产品出口1444.9亿元,占出口总值42.4%,传统对外贸易正加速向现代国际贸易转变。同时,结构优化还体现在贸易主体上。去年,全市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21.8%,占全市进出口比重达六成,民营企业已经成为青岛外贸绝对的主力。
而在五大指标中排名最低的,是发展竞争力,仅排在第65位。发展竞争力,主要衡量城市是否充分有效利用外资,带动产业升级,提高产业集聚力,发挥外贸强市辐射力。该项指标前三甲依次为郑州、成都和西安。以郑州为例,虽然进出口量不及青岛,但辐射效应更佳,充分利用其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与中欧班列的作用,近年来发展迅猛。
潜力竞争力:新业态与国家战略赋能青岛发展
作为衡量一个城市未来外贸发展前景的重要指标,潜力竞争力值得关注。在这一指标中,青岛位列第10,数据较好。
潜力竞争力主要衡量资源禀赋、地理位置、政策导向、产业集群、物流规模、内生经济实力等影响外贸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对厘清未来对外贸易进程中的优劣势变化,确定城市外贸发展的后期轨迹具有重要价值。
青岛在这一指标中的突出表现并不意外。
首先,青岛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快速崛起,为外贸发展提供了新渠道。
以炙手可热的跨境电商为例。青岛跨境电商综试区通过开展“先入区后报关”“货物拼箱及同仓存储”等创新监管措施,吸引唯品会、网易考拉、菜鸟网络、京东海囤全球等国内知名电商平台落户并开展业务。市商务部门组织28家企业在美国、日韩、东南亚及非洲等22个国家和地区设立49个公共海外仓,仓储总面积超过21万平方米。全年青岛跨境电商实现进出口484.32亿元,增长41.4%。与此同时,青岛还全力培育青岛外贸服务平台,以帮助中小外贸企业扩大海外市场、提高外贸出口能力。目前,已陆续培育了海贸云商、新华锦锦贸通、信贸环球、中港仓储、新锐化学等重点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搭建了中小外贸企业发展的平台。以海贸云商平台为例,成立以来储备的企业客户超过4000家,供应链企业超过300家,海外采购商超过1300家,将“中国制造”出口到了30余个国家和地区。可以说,不断涌现的新业态、新模式已经成为青岛外贸竞争最为突出的新优势。
另外,国家战略优势叠加进一步赋能青岛外贸发展。
外贸本质上比拼的是跨境资源的整合能力。2019年,上合示范区、自贸试验区等国家战略的叠加,为青岛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配置全球资源提供了重大平台和重要契机。依托国家战略优势,通过一系列的先行先试、制度创新,开放的青岛正释放出强大的能量,为我市外贸发展带来新机遇。
物流通道的通畅也让贸易更加活跃。在上合示范区内,青岛多式联运中心已开通中亚、中欧(莫斯科)等6条国际班列,40条国内班列,基本形成了“覆盖山东、辐射沿黄、直达中亚东盟”的海铁联运物流大通道,为我市对外贸易铺就了更加顺畅的物流“动脉”。
站在新风口上,青岛外贸正不断发展。但面对偏科成绩,青岛依然不能骄傲的太早。未来,唯有不断转变外贸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利用好政策、交通等多项优势,方能扬帆起航,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