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讯 “新经济”加速成长。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17年的25.8%提高到2019年的30%;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17年的30.3%提高到2019年的31.5%;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均超过10%。
创新能力明显提升。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由2017年的2039家增长到2019年的3829家;PCT国际专利年申请量由2017年的761件增长到2019年的1381件,提前超额完成2022年1100件的目标。
开放空间进一步打开。经济外向度由2017年的45.6%提高到2019年的50.5%,提前超额完成2022年46%的目标。
尤其是直面疫情带来的严峻挑战,青岛动能转换今年跑出“加速度”,上半年“四新”经济投资占比为49.5%,增速为40.9%,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应对冲击能力持续不断增强。
化转型压力为发展动力
累计服务7000家企业,平台实现营业收入1.5亿元,这是青岛檬豆网络科技公司上半年的成绩单。通过搭建“互联网+制造业采购”智能服务平台,开展全球线上寻源,智能采购降成本,檬豆网络科技这样的企业,正在和青岛一道化转型压力为发展动力,不仅将自己打造成新业态新模式,还为更多企业动能转换拓展发展空间。目前平台已注册企业4万余家,收集新产品新技术2.3万余项,完成B轮融资,估值达到5.3亿元。
旧动能出清、提升,需要“断臂之勇”;新动能引入、激活,更需要“接骨之能”。
在推进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青岛坚决淘汰落后动能。上半年,全市单位GDP能耗达0.2808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7.24%,超额完成省下达的单位GDP能耗同比降低2.36%的目标任务,提前完成“十三五”能耗强度降低16%的目标。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推进技改三年提升行动,加快推进658个重点技术改造项目,上半年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8%。坚决培育壮大新动能。制定引领性未来产业三年行动方案,加快发展数字科技、集成电路、氢能等十大引领性未来产业。
更关键的是,着眼疫情带来的新形势、新机遇,青岛抓住新一代产业变革机遇,将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与城市产业全面升级统筹为一盘棋,出台工业互联网三年攻坚行动方案,加快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依托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不断扩展赋能行业,依托3.4亿用户资源和390多万家生态资源,发布500个工业赋能场景,带动更多企业“触网”提效能。
顺应疫情期间的生产生活以及时代发展带来的消费需求变化,青岛正在加紧出台新经济业态模式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电子商务、线上服务、新金融服务4大领域18类新业态新模式,建设新经济业态模式的场景培育地、要素集聚区和生态创新区,打造“独角兽”茁壮成长的“热带雨林”。
打造经济新场景新动能。1-6月,青岛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发展逆势上扬,增长21.8%,比一季度提升52.2个百分点。高技术服务业增长7.3%,比一季度提升13.9个百分点。工业机器人、传感器产品产量分别增长45.2%和24.5%。跨境电商进出口11.8亿元、增长3.2倍,其中,跨境直购出口5.9亿元、增长1.9倍,网购保税进口5.9亿元、增长7.5倍。
重塑城市产业格局
近两年,“专班推进”“顶格战法”成为青岛的施政“热词”,推动着青岛城市发展的步伐。今年,青岛将其进一步应用在抓产业发展上,对照山东省“十强”产业、梳理青岛市15个攻势,由市领导“挂帅”成立了13个产业专班,规划了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医养健康、现代金融、现代物流、商贸、商务服务、现代海洋、高端化工、文化创意、精品旅游、现代高效农业、高端装备等产业提速动能转换的路线图,进一步夯实产业生态“四梁八柱”。
重塑城市产业格局,发掘产业支撑新优势,恰恰是新旧动能转换的要义所在。
从投资入手抓经济工作全局,带动产业全链条发展。今年,青岛发起抓项目促投资“百日攻坚”行动,周调度通报在库投资项目进展。1-6月,在建项目4816个,同比增加1377个、增长40%,新开工项目1553个,同比增加327个、增长26.7%。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高于全国、全省7.1和2.7个百分点,涉海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分别大幅增长18.4%、11.4%和14.2%。
加大“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力度,青岛加快建设首批7个省“雁阵形”产业集群,发挥“链主”企业的牵引作用培育壮大产业集群。
在青岛的产业升级版图中,龙头骨干企业夯实了基本盘。依托海尔、海信、澳柯玛等“链主”企业的倍增计划,智能家电千亿级产业链不断增强。1-6月,青岛智能家电制造业主要产品中电冰箱、洗衣机、电视机分别同比增长15.62%、60.14%和15.48%。发挥轨道交通产业的基础优势,青岛成立全省首个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协会,纳入上下游企业100余家,轨道交通规上零部件配套企业达83家,本地配套率上升至45%。加快推进山东港口青岛港、山东海运、中创物流等龙头企业为中心的海洋交通运输产业集群发展,1-6月,全市港口实现货物吞吐量2.96亿吨,同比增长5.3%;集装箱吞吐量1033.82万标准箱。
7月,总投资150亿元的北京汽车制造厂(青岛)有限公司整车制造总部基地产业园项目开工。作为青岛国际招商产业园的重点引进对象,项目带来了全市首个一线品牌的整车全资质总部企业,让青岛“打造全球最大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的“汽车梦”进一步照进现实。
在济青烟国际招商产业园的部署下,一幅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融合提升的蓝图正在加速铺展:青岛出台招商工作方案,滚动推出净地37.3平方公里,加快推进“标准地”改革,健全“要素跟着项目走”综合保障机制。目前,已成功引进总投资15亿元的富士康高端封测项目、奇瑞出口车生产基地、奇瑞新能源商用车等项目,提速打造优良产业生态。
统筹全市资源配置和产业政策,加快推进全域联动。青岛还出台实施了区(市)和功能区主导产业差异化发展指导意见,每个区市重点发展3个主导产业,促进新兴主导产业向重点经济功能区集聚,加强规划引领,分工有序、互补发展的产业布局加快构建。
夯实筑牢动力支撑
今年1月,山东港口青岛港顺利完成首批2万吨保税原油混兑调和,标志着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首个油品政策项目正式落地。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紧抓自贸区新机遇,紧扣国家深化油气管理体制改革主题,推出保税燃料油混兑政策,在推动以油品产业链为主的大宗商品投资便利化和贸易自由化发展的同时,带动相关产业优化产出结构。上半年,保税现货原油直销实现进口17亿元。
为动能转换打开更广空间,青岛坚持以深化改革破解体制机制约束,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抢抓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机遇,不断夯实筑牢新旧动能转换动力支撑。
深化改革走深走实,青岛实施流程再造、企业改革、开放倒逼改革等九大改革攻坚行动。在全省创新推进“政务专递”,推行材料、证照双向快递“零跑腿”“一条龙服务”。1-6月,全市新设立企业6.7万户,增长17.1%,全市企业设立登记网办率98.8%。
加码创新驱动,“四区”引领作用日益显现。西海岸新区新引进总投资300亿元的30个重点军民融合项目。青岛蓝谷加快华录山东总部基地、超算升级、智能航运综合试验设施等项目建设,成立青岛海洋科技创新创业联盟。青岛高新区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孵化创新创业项目2300余个,累计培育瞪羚企业11家,高新技术企业303家。胶东临空经济区推进东航青岛基地、中远海运空运山东总部基地等30个项目建设,加快打造千亿级临空产业链。
开放始终是青岛最大的机遇。两年多来,勇担国之重任的青岛,充分发挥国家战略的叠加优势,面向更大的市场空间优化配置资源,在两个“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中,不断构筑起新的战略优势。正在加速建设日本、韩国、德国、以色列、上合组织、央企、人工智能等“国际客厅”,让多方资源要素在青岛互动耦合、实现价值倍增。青岛分解落实上合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77项任务,加快推进上合示范区“五大中心”建设。自贸试验片区50项试点任务落地实施、26项正在推进,累计新增市场主体15439家、注册资本1282亿元。
在胶东半岛,青岛充分发挥辐射引领作用,牵头起草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启动编制胶东经济圈“十四五”规划;先后成立胶东经济圈文化旅游合作联盟、工业设计产业联盟、公共就业与人才服务联盟、商协会联盟等,提速五市资源流动;在全省首创政务服务“区域通办”新模式,首批推出31个服务事项。
随着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全面起势,青岛进一步发挥先行先试、率先突破、辐射带动作用,协同胶东、服务山东,隆起动能转换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