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 财经聚焦 > 正文

市北区:4.2平方公里邮轮母港区开建“六个千亩”产业集聚区启动

2020-07-16 10:38 来源: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讯
分享到: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讯 记者从14日下午市北区召开的“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市北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把“六稳”“六保”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统筹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社会运行秩序逐步恢复,预计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左右;完成市外内资79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50%左右;引进FDI口径外资约2.6亿美元,同比增长22%。

突出核心引领

加快老城复兴

3月28日,国际邮轮母港区开工建设,同步在全球开展招商推介,总投资313.5亿元的15个项目当天实现签约,成为市北区经济发展的“引爆点”;5月28日,全市历史城区保护更新试点项目开园仪式在广兴里举办,青岛工业设计创新中心、春光里•青岛产投生态综合体、洪泰山海会等落户市北区文化历史街区,以产业导入赋能老城复兴——市北区以抓好疫控为前提,率先打响了推动老城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枪”。

“邮轮母港区是市北最核心的资源。”市北区委副书记、区长张永国介绍,市北区锚定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核心区的历史方位,确立了“1412”发展格局,其中,“1”便指邮轮母港区这个龙头。上半年,市北区全力抢抓国际邮轮母港区开发建设的发展机遇,将4.2平方公里区域规划为“五坊通海”,注入邮轮旅游、金融贸易、智慧创新和商务文化等产业,着力打造以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地标。

与此同时,作为国际邮轮母港区的腹地,与国际邮轮母港区仅一路之隔的历史文化街区,也驶入了老城复兴的“快车道”,成为市北区发展的新引擎。张永国介绍,市北区现存历史保护建筑约26万平方米,各类保护建筑565处,主要集中在四方路、馆陶路、上海路—武定路、长山路等重点区域。目前,已经完成3.2万平方米历史建筑保护修缮,正在推进10万平方米历史建筑保护修缮。为了加速老城产业复兴,市北区还确定了“改造+招商”并进的模式,在进行建筑修缮的同时,点穴式引入青岛工业设计创新中心、洪泰山海会等重点产业项目,用新产业激活老城区。

围绕“三新”产业

加大项目招引力度

张永国介绍,上半年,著名管理咨询机构麦肯锡为市北区所做的青岛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核心区产业规划通过专家论证,以规划为指引,市北区聚焦新航运、新贸易、新金融产业,建设创新灯塔,开展全球招商,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核心区全面起势。

新航运方面,市北区依托山东省港口集团、山东海运公司等头部企业,聚集了挪威船级社、中国船级社、德玛物流等32家优质企业及机构;已与英国卫狮集团达成合作意向,共建中国首个船员总部基地;与上海海事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共建上海海事大学青岛研究院。

新贸易方面,市北区积极融入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建设大局,引进注册落地新贸易企业9家,供应链企业总量达到553家。张永国透露,目前,市北区正在谋划依托“中日韩”海上高速公路,整合核心企业资源打造“跨境贸易+特色消费”集聚区。

新金融方面,市北区加快建设青岛新金融集聚区,依托馆陶路34号打造新金融产业园,配套出台《青岛新金融集聚区产业扶持政策》。产业园目前已吸引聚集融汇—启信金融科技创投基金等9家优质企业,将于今年11月底全面开园。

聚焦“六个千亩”

加快项目投资建设

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核心靠项目。

市北区在全区梳理了6600余亩可规模利用的发展用地,规划建设“六个千亩”产业集聚区,以“六个千亩”为载体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目前,全区19个市级重点(前期)项目进展顺利,完成全年计划投资额的50.1%。

6月28日,千亩数字科技大道全市首个新型产业用地示范项目工业互联网产业园正式启动,总投资15亿元,规划建筑面积18.6万平方米,利恩迪电子科技公司、深圳卓宝科技公司等6家企业达成入驻意向,入驻项目计划投资4.8亿元。

7月11日,市北举办青岛国际邮轮港区协同区项目开工暨奠基签约仪式。千亩跨国企业区域总部集聚区绿地海外滩项目、千亩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青啤麦芽厂改造一期项目、千亩大健康产业集聚区百洋国际大健康商务客厅项目同时启动,总投资过百亿元,将释放53.4万平方米产业载体空间,吹响了市北区千亩产业集聚区开发建设的号角。

“邮轮母港区和六个千亩产业集聚区是支撑市北未来几年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张永国透露,千亩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启动区350亩土地征收将达成一致意向,青岛启迪海量数字技术等科技企业注册落地,本月底,集聚区人工智能国际客厅一期将投入运营,集聚区产业规划也将首发亮相。

优化营商环境

发展新型消费

营商环境是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的坚实支撑。

市北区把营商环境作为全区的“一号改革工程”,在全市率先试点完成“一窗式”改革,启用全市首个24小时综合型政务服务自助大厅,实现377项审批事项一窗受理,209个事项实现自助办理。疫情期间,全面推行政务服务网上办、掌上办、预约办、邮寄办,做到“只隔离病毒不隔离服务”,通过“不见面审批”新增市场主体1万余户;先后开展“税收大数据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千名税官云访万家企业”“千名干部联系服务万户企业”“我为企业找订单”等活动,1-5月新增减税降费8亿元,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区直国有企业累计为租户减免国有经营性房产租金2900余万元,创业孵化基地为入孵企业减免房租500余万元。

1-5月,市北限上批发业销售额增长14.9%,较1-4月增速提升4.4个百分点;限上零售业销售额下降13.6%,较1-4月降幅收窄2.9个百分点。以传统商贸为主的市北区面对疫情,另谋发展出路,收效明显。

6月18日,市北区发布《市北区在线经济新消费行动方案》,正式启动新都心直播电商基地,53个直播间通过淘宝、京东等十余个平台为7个品类300多件商品带货推介,当日观看总人数近300万人次,为60多家企业打通线上销售渠道;同日,省内首条“饿了么口碑街”落地台东步行街,中央商务区联动CBD万达广场举办“抖音百店联播”活动,实现消费线上线下互相融合。张永国介绍,将目标瞄准“新型消费”集聚发展电商直播的市北区,已经培育了一批直播机构、MCN机构,孵化了一批网红品牌,培养了一批网红带货达人,开创了“跨境电商+直播+线下体验”的新型消费模式。

保障改善民生

加大财力投入

民生投入24.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5%。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市北区仍确保基本民生投入力度不减。张永国介绍,市北是典型的老城区,人口压力大,发展问题多,但压力就是动力,要化包袱为财富,要通过抓发展提高民生保障水平,提高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就业是民生之本。今年上半年,市北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2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的84%,发放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1919万元、稳岗返还资金4279万元,惠及职工19万人,稳住了就业的根基。“市北区每年承担的就业任务为5万人左右,约占全市总量的五分之一,面对压力我们积极作为,通过多种形式促进就业,每年都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张永国介绍,尤其是今年面对疫情压力,市北区推广了“互联网+就业服务”,全面推行就业创业业务网上办、掌上办和邮寄办,细化就业失业网办流程,实现创业业务咨询、申请、查询、反馈全程网办,全区95%以上的就业人员都是通过网络办理就业手续。

除此之外,市北区还着重加大对小微企业和创业者创业担保贷款的扶持力度,延长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期限。截至目前,全区实现政策性扶持创业5400余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近6000万元。

(记者 余瑞新)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