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 正文

理财净值化转型带来新挑战

2020-07-09 09:29 来源:青岛日报
分享到:

近日,多款银行低风险理财产品出现亏损的消息不断刷屏,成为金融圈一大热点。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意味着资管新规颁布后,监管层一直倡导的打破刚兑真的来了。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步伐加快,无论对投资者还是银行而言,都带来诸多新挑战。

对投资者而言,购买净值化的银行理财产品,不能再“低头闭眼”,而要“抬头睁眼”。

长期以来,银行理财被视为存款替代品,收益更高、保本保息几乎已成投资信仰。而2020年,这一信仰遭遇重大挑战,各类理财产品收益率持续下行,甚至部分出现浮亏状态。近期有多家银行的净值型理财产品出现了跌破净值的现象,给投资者上了一堂难忘的风险课。

数据显示,截至6月28日,市场上存续的净值型理财产品数量为18836款,目前出现浮亏的有391款理财产品,只占总量的2%。但投诉量的激增真实反映了投资者的情绪。在某投诉平台上,某股份制银行推出的系列产品在最近一个月内,遭到了投资者近百条投诉,甚至还有投资者对其发起了集体投诉。

为什么银行理财产品会在近期集中出现浮亏?银行人士回应道,此次跌破净值的产品多数为刚成立不久的固收类理财,底层资产主要为各类债券等债权类资产,风险比股票、金融衍生品小得多,但经过近两年的牛市后,4月以来债市震荡调整,因此理财产品的业绩表现也受到“拖累”。另一方面,当下的浮亏不代表最终的亏损,等到封闭期结束,银行尚有很长一段时间可以用来进行市场操作和获取收益,理财产品利率波动是常态,投资者可以把观察时间放得更长一些。

无论这些理财产品浮亏最终变成真亏,或者扭亏为盈,有一点是我们必须要谨记的,理财产品的净值化转型正在让“低头闭眼”买理财成为过去,“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已不再是一种毫无意义的说教,而是投资者必须要直面的现实。

2018年资管新规颁布后,产品净值化成为资管新规后银行理财的发展趋势。与以往预期收益型产品相比,净值型产品不再保本保收益。但两年之后,大部分投资者依然没有摆脱过去“保本”“刚兑”的思维。在惯性思维下,往往只看收益率买理财,对产品底层资产种类、配置比例、风险水平一无所知;不能接受亏损,即使是小比例的净值回撤也不行。

投资必然是有风险的,推行净值化改革,才能真正培养老百姓形成风险意识、金融能力,更有利于整个市场的健康发展。对投资者而言,转型净值化的理财不能再“低头闭眼”买,而是要“抬头睁眼”,丰富自己的金融知识,仔细辨别、挑选适合自己的投资标的。

要让投资者真正接受银行理财的净值化转型,必须使投资者明白,短期账面的浮亏并不代表最终会呈现负收益。长期投资能够抵御市场的短期波动,投资者可以用时间换价值,最终收获稳定的投资收益;同时银行也要传递正确的信息,做好风险提示工作。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向投资者销售理财产品时,一定要提示投资者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并提示产品的潜在风险,让投资者自主决策选择适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理财产品。

银行理财的净值化转型,不仅牵动着投资者的神经,而且让银行开始思考,理财产品“闭眼卖”的时代也将终结,收益率下滑导致的客户流失则是银行理财的又一压力。

第三方研究机构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5月份全国整体银行理财收益环比下滑7个基点至3.59%,较今年1月份已经下滑18个基点。5月份共有332家银行发行了6914款银行理财产品,其中,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平均收益率为3.80%,较上期减少0.08个百分点,收益率创近43个月新低。

如何留住投资者,如何推销理财产品以及如何构建理财产品体系,成为银行在理财转型大背景下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作者:莞棋)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