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 正文

流动的数据,重新定义港口形态

2020-07-07 10:32 来源: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
分享到:

过去谈及自动化码头,提到更多的是自动控制、物联网和人工智能;其实,自动化码头也是工业互联网应用的一个重要场景。就在不久前,青岛港5G智慧码头应用入选了“2020年5G+工业互联网十大典型应用案例”。

“定义全自动化码头是‘工业互联网’的典型应用绝不是‘蹭热点’。就码头目前结构和运行机制来讲,我们完全是一个工业互联网的码头。”山东港口青岛港首席高级工程师,青港国际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张连钢说。

在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每台设备、每个环节、每个用户都是数据的生产者、传送者和消费者,工业互联网就像流动数据的“毛细血管”一样,重新定义港口的形态。

更复杂的应用环境

空无一人的码头上,16台自动化桥吊、76台高速轨道吊、83台自动导引车,不论白天黑夜自动作业,靠的就是工业互联网这一“血液循环”系统的支撑。

集装箱岸桥无人操作,机器人自动拆集装箱锁垫,轨道吊“一键锚定”,AGV自动导引车循环充电……在集装箱装卸、水平运输、堆场装卸各环节,每一个指令、策略和过程控制等都是在网络系统的统一协调下运行。

以轨道吊为例,几百吨重的轨道吊每分钟可运行270米,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到达指定位置锚定,必须依靠网络的精确控制。

在张连钢看来,自动化码头好比一座无人工厂。但与处于室内环境的无人工厂相比,自动化码头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受到海风、日晒、盐雾、水气、低温等一系列因素影响,对设备和系统稳定性的要求更高。

在人工码头,设备状况几乎是靠码头工人手摸眼看耳听来判断,无法预判设备存在的问题,只要一个关键设备出现故障,生产流程就会停止。

但在工业互联网赋能下,自动化码头利用设备运行情况的实时数据,预判哪台设备哪个环节可能出现故障,做到设备的预测性维护,从而减少停机风险,降低管理和运营成本。

疫情期间,自动化码头的无人化、零接触、高可靠的优势更为凸显。在平均作业效率达到36.2自然箱/小时的基础上,“连钢创新团队”不断超越自我,创造了44.6自然箱/小时的自动化码头装卸效率世界纪录。

“自动化码头生产逆势增长,上半年吞吐量同比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张连钢介绍。

打破外部数据孤岛

码头上没有一个人,很多人不禁要问:货物怎样进出?司机如何沟通?海关怎么监管?

对自动化码头而言,工业互联网的意义不只是内部生产系统的互联互通,更在于整个业务流程以及上下游快速高效的沟通协同,实现码头与船公司、船代货代、集卡司机以及口岸单位等之间的系统互联和数据互通。

在集装箱船大型化的时代,最大型集装箱船一次可装载2.4万标箱,人工作业效率难以满足港口生产要求,而工业互联网成为化解大船、大运量压力的显著手段。从船舶计划来港到集卡车提箱,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协调调度取代了人与人的交互,作业计划自动生成并下达指令,完全是智能化生产调度和自动化作业。

“集装箱船到每个港口装卸的箱子数量和位置都不一样,哪个先装哪个后装,要排一个时间队列并不断调整,靠人来协调很难做到。”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常务副总经理杨杰敏介绍,“通过工业互联网,自动化码头在船靠泊之前提前获取信息,通过算法制定作业计划,在装卸过程中视觉系统自动感知集装箱箱号等信息。”

集卡车司机来提箱送箱也剔除了人工沟通的环节,无需像传统码头一样来现场办理手续,直接通过手机线上办理线上预约。集卡车从无人闸口进入指定位置,由自动化轨道吊自动作业,再从无人闸口出去,全过程只要十三四分钟,而传统码头通常需要半个小时。

“自动化码头对于‘计件’工资的集卡车司机来说更有吸引力,他们很喜欢来自动化码头,作业效率很快。”杨杰敏说。

货物进出还有一道重要的关口是海关监管。海关无人化无缝嵌入自动化码头生产作业系统,在船舶卸船落箱的同时,集装箱称重信息、理货报告、运抵报告就自动传送给海关,通过X光机查验、ASC称重、空箱检测、智能梯口等多系统协同,实现码头现场监管“零干预”、闸口监管“零驻守”、实施监管“零待时”。

记者 周晓峰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