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 正文

青岛破译人工智能行业“人才短缺”密码

2020-03-27 11:11 作者:封满楼 王墨然 来源:青岛财经日报 /青岛财经网
分享到:

人工智能离我们很遥远?不,它触手可及。你使用过刷脸支付,这是赋能新零售的人工智能;你通过云视频求职,这也是人工智能闪耀的智慧火花;疫情之下,智能口罩机、机场巡视机器人、物流配送机器人等大显身手;不经意间,人工智能的触角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产生活中。

如今,在中国人工智能迈向2.0的关键期,相关领域的人才缺口凸显,人才困局亟待破解。这一朝阳产业应如何纳入高等教育体系,培养出兼备研发能力与实践经验的人才,精准对接产业升级需求?青岛企业和高校进行了技术攻关、人才培养、产业落地的初步探索。

人工智能课程走进小学课堂

1

先进制造业遇到人工智能

青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方兴未艾。

目前全市人工智能骨干企业近百家,海尔集团、海信集团、东软载波等企业均有人工智能相关布局,商汤科技、科大讯飞等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加快来青聚集合作发展。2019年,青岛市结合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发起“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攻势,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逐渐进入加速上升期。2020年伊始,在“新基建”竞赛中,青岛再度发力“起跑”。

海尔集团发展人工智能超前布局。“青岛海尔工业智能研究院成立于2016年4月,是国内第一家互联网型工业智能研究院,”海尔智研院执行院长张维杰表示,为构建全球工业智能领域一流资源共创共赢生态系统,输出中国智能制造落地技术,为大中小企业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大规模定制整体解决方案。据了解,该研究院研发的“智能+5G大规模定制验证测试平台”应用于工业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测试验证,实现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场景融合,减少新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的试错成本。机器视觉“将单机系统分解为分布检测系统,可多个工位远距离共享计算单元,企业安装调试从繁琐电气布线到无线连接,降低日常维护投入和物理损耗。如当前机械手抓取,一方面在布线距离上有限制,需要使用特殊网线,长时间随动运转后易磨损,更换1次至少需要停机时间3小时,而5G部署,从视觉部署应用而言,可降低前期投入和运维成本。同时,在工业园区可远程轻松访问车间产线数据、设备运维状况、原材料品质、产品良品率等。”张维杰介绍说。

为适应产业发展需求,制造业领域出现了大量人工智能驱动的新岗位。人社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在2019年发布了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数字化管理师、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无人机驾驶员、物联网安装调试员、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等13个新职业,其中既有产业结构升级催生的高端专业技术类新职业,也包含科技提升引发的传统职业变迁。

2

百万量级的人才缺口

新产业竞争归根到底是新职业的人才竞争。

然而,人才短缺是掣肘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短板之一。

放眼全球。波士顿咨询公司(BCG)于2019年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经济白皮书2.0》表明:中国约63%的企业认为在接受AI技术上的挑战主要为吸引和培养AI领域人才。中国AI人才数量少,总数为5万左右,仅为美国的1/17。

关注全国。据高盛《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分布》统计,中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超过500万人。我国高影响力学者主要集中在京津冀、东部、南部沿海地区及港台地区,中西部地区人才分布较少。

聚焦青岛。亿欧智库数据显示,青岛入围“2018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城市20强”,列第17位,青岛人工智能在国内处于第二梯队靠后或第三梯队前端的位置。算力智库研究院发布的调查发现,2017~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专利的发明申请数和授权数共计26404件,其中青岛申请数有296件,位于全国34个主要城市的第19位,而位列全国前三名的北京、深圳、上海的专利申请数分别为4668、2313、1733件。

青岛滨海学院曾对人工智能专业毕业生需求情况进行了调研。根据《青岛市高技术产业“一业一策”行动计划(2017-2021)》,到2021年,要把青岛打造成国内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地,预计人工智能产业年均增速高达97%。但青岛的人工智能高等教育人才存在很大缺口,此前只有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科技大学从2018年陆续申报开设了人工智能、智能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至于人工智能领域的院士、长江学者更是严重匮乏,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科研平台都屈指可数。

“青岛科技大学已经与海尔、海信等多家研究院、研发公司联合,在后台解决一线存在的问题。”青岛科技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刘国柱认为,人工智能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是螺旋式的,需求会越来越多。人工智能学科建设强调“融合发展”,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复合培养”。

3

探寻人才需求的背后

在人工智能行业,“30万太少、100万不多”的薪资评价,说明了行业对人工智能人才的渴求。

发展人工智能高端技术,青岛缺乏人才,更缺少培养一流人工智能人才的机构。此外,由于现有青岛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其他城市人才待遇更高等原因,也导致不少人才外流。

作为青岛市高创中心孵化成功的海归创业企业,青岛海通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聚集了来自伯克利、清华、哈工大等名校的机器人技术和智能物流技术团队,成功开发了国际领先的无轨迹导航物流机器人系列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公司每年都要招聘10名以上人工智能人才,但是本地高校很难找到合适的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青岛海通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高健告诉记者,他们也曾经去北上广等高校挖人,可是因产业氛围和待遇等原因,这些高校生倾向于选择一线城市。“在北京,一名人工智能人才能够拿到年薪200万元,而在青岛可能只有年薪50万元。”高健表示,他们只能去西安、重庆、武汉、济南等二线城市寻求人才,抑或打出“家乡牌”吸引一线城市的山东毕业生回青发展;公司与清华大学合作建立机器人智能物流实验室,借助外脑开展项目合作。

“我们是成立3年的初创公司,希望招聘研究生以上的人工智能人才,本科生已经不能满足业务发展需求。”青岛机目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剑峰告诉记者,公司目前立足于教育类机器人的设计、研发,开发了树莓派智能小车、工业级桌面机械臂等系列机器人教学设备。为了进一步吸引人才,公司与高校建立共建实训室,参加人社部门招聘会网罗人才。“我的大学同学毕业后大部分留在北京发展,其他的会选择上海、深圳、成都、武汉等城市。”王剑峰认为,青岛的产业环境、行业内需求信息少、福利待遇等均是难以吸引该专业人才的原因。

2019年,智联招聘发布的青岛市白领人才供给报告值得深思:计算机软件和互联网/电子商务是青岛市求职十大高薪行业,人才需求居高不下。但计算机软件平均月薪在8000~9000元左右,相比北京的12000元、上海的12000元以上、杭州10000元、广州9922元、宁波的9500元,薪酬水平较低。

商汤科技青岛AI师资培训

1

“独角兽”搭建基础教育平台

人才供需存缺口,教育和培训亟待加强。

为了克服产业智能化的关键挑战,中国涌现了诸多AI平台模式,在开源智能算法、整合算力资源、共享多维数据、助力人才培养、赋能商业落地等多方发力。百度构建的飞桨平台培训体系,通过多渠道立体化的培训机制提升行业的整体人才储备。商汤科技在青岛布局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重点打造100所实验校纵深发展,推动“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场景的建设与人工智能基础课程的推广与普及,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陆续开展人工智能学生竞赛、全国人工智能教育峰会等活动。

“人工智能高准入的技术门槛,决定了AI人才需要较长周期的培养,所以当人工智能产业迎来爆发的同时,造成了大量的人才缺口。如果要尽快补齐人工智能人才短板,必须先培养一批人工智能教师,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教师,人工智能培养要从源头抓起。”商汤科技教育事业部总经理戴娟告诉记者,人工智能基础教育是一个长期战略,师资团队的培养和建设尤为重要,需要培养一批人工智能的种子教师,在他们带领下,逐步提升我国教师总体的人工智能素养,从而改善中学教师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教学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为了加快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商汤科技在企业层面打造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创新内部鼓励机制,通过“导师制度”“实习生制度”吸引技术型人才,通过行业优势培养应用型人才;在学校层面,大力推动人工智能基础教育普及,包括发布教材和培养师资力量等。目前商汤科技帮助教育体系开展教师培训与认证,已培训超过2000所学校的3000多名一线教师。青岛商汤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在2019年3月~8月培训了青岛300余名骨干教师,并接待河北、福建、济南、晋中、孝义、成都、郑州等301所学校的546名骨干教师到青培训。

2

高校人工智能专业积淀已久

前不久,教育部发布了《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复旦大学等180所高校新增人工智能专业。其中青岛科技大学、青岛滨海学院、青岛恒星科技学院和黄海学院4所驻青高校名列其中。

实际上,2019年全国各大高校开始在本科阶段开设人工智能专业。一年的时间,本科开设人工智能专业的高校数量就从35所增加到214所,增长了6倍多,人工智能专业也从二级学科晋升为一级学科。青岛市申报人工智能专业的高校在人工智能领域也已有多年的积淀。青岛科技大学多年前就开展了涉及智能化工、智慧海洋、智慧医疗、海洋、物业、智能家居等与人工智能相关的科研项目。

“学校是2019年正式申报人工智能专业,但在前期已经有了较长时间准备。”青岛滨海学院招生办主任曲春江告诉记者,学校原有本科专业早已开设了大数据或人工智能方向的课程,并形成了一套较成熟且具有自身特点的课程体系,同时围绕软件开发、图像处理、机器学习、生物信息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医学检验技术、精准医疗技术、老年特色护理、智能制造等智能学科方向建立了一批多学科交叉的优秀教学科研团队。

3

高校人才培养侧重工程应用

青岛科技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刘国柱认为,人工智能专业属于复合型专业。人工智能其实已经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港口码头、交通、物流公共场所都有人工智能的存在。作为本科阶段的人才培养需要结合某一个领域、行业或者一种应用,培养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应用型的人才。

同样,青岛滨海学院将人才培养的方向定位在培养学生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变化适应力、跨专业与跨领域沟通能力,让学生创新与应用能力兼具,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目前,青岛滨海学院对人工智能专业未来几年的规划已经有了明确的方向和思想:将以计算机视觉方向培养为切入点,以图像识别和处理技术为专业核心能力,以服务智慧医疗和智能制造产业为导向,重点包括利用人工智能的计算机视觉和图像识别技术,对影像数据(影像片)进行识别并获取结构化数据,提高工作效率;基于深度学习和精准定向研究,通过大量预处理后数据训练神经网络模型,大幅提高医疗诊断的准确率;利用基于深度学习和定向研究的解决方案代替人工特征提取,从事复杂质量(缺陷)检测,在环境频繁变化条件下检测出更微小、更复杂的产品缺陷,提升检测效率。

校企融合培养模式是青岛滨海学院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有多家自建企业,用于校企融合培养人才。据了解,学校2016年投建,青岛市建设标准最高的精准医学与保健研究中心已投入运行三年多,校企融合育人效果良好。而总投资28.6亿元人民币、占地226亩、拥有2400张床位的三甲标准青岛军民融合医院(青岛滨海学院附属医院)马上开诊,将为“人工智能+医疗”交叉专业的人才实习、实践、实训提供更为得天独厚的广阔天地。学校还与校外多家大数据、人工智能企业签订实习实训合作协议。

青岛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胡义瑛近日透露,围绕发展“新基建”产业,青岛市将把“新基建”人才纳入重点人才招引计划,加强“新基建”产业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力度,编制发布相关产业紧缺急需人才目录,精准对接国内外重点高校,有针对性做好“新基建”人才的引进培养;同时结合编制青岛市“十四五”人才规划,统筹考虑“新基建”人才的规划发展。

青岛人工智能发展,未来可期。

责任编辑:李虹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