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 正文

关注银行理财新产品新模式

2020-03-09 08:24 来源:中国经济网
分享到:

战“疫”期间,多家商业银行推出了抗击疫情专属理财产品。这类产品有何特点?与普通银行理财产品又有何区别?此外,随着战“疫”进入后半场,银行理财又将出现哪些变化?

抗“疫”专属理财产品

实际上,专属银行理财产品并不是新鲜事物。一直以来,银行都有推出各类专属理财产品的传统,比如劳动节专属理财产品、母亲节专属理财产品等。由于过去此类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往往超过普通理财产品,因而市场反响都较好。

不过,由于近年来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不断深入,过去的预期收益型产品发行数量已不断减少。经济日报记者发现,此次多家银行推出的抗“疫”专属理财产品,也基本上为净值型理财产品。

比如,农业银行推出的医师专享、军人专享、“加油湖北”专享3种理财产品,均为“金钥匙安心得利灵珑”系列封闭净值型理财产品。中国银行推出的两款“白衣天使专属”理财产品,也均为净值型理财产品,而非过去的预期收益产品。其中,期限为142天的理财产品,其业绩基准为4.05%;另一款期限为127天的产品,业绩基准为3.90%。

可以看到,尽管均为抗“疫”专属理财产品,但不同产品之间存在资金近一段时间来,多家商业银行陆续推出抗击疫情专属理财产品,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共有15家银行发行了41款此类产品。

用途、投资领域、面向人群等方面的差别。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高级经济师卜振兴表示,归纳来看,目前主要分为3类:一是客户面向特殊人群或特殊区域,如农行推出的医师专享、军人专享、“加油湖北”专享3种理财产品,主要是面向特殊人群和地区;二是募集资金主要投向抗疫企业和抗疫项目,如交行和工行发行的抗“疫”专属理财产品,主要投向相关企业和领域;三是以抗“疫”为主题,减免部分费用,起到快速募集资金的目的。

“商业银行及理财子公司通过发行抗疫主题理财产品,募集更多资金,有助于发挥银行业在资产管理方面的专业能力,加大对疫情防控的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这是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具体举措。”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表示。

彰显金融的温度和关怀

值得注意的是,与市场同期限、同类型的理财产品相比,抗“疫”专属理财产品普遍收益较高,不论是在费用减免方面,还是在理财收益方面均有很多让利于客户的操作。

比如,从业绩基准上看,多家银行的专属理财产品大多在3.7%以上。其中,农行推出的医师专享和军人专享理财产品业绩基准均为4.06%,期限分为182天、162天;“加油湖北”专享产品的业绩基准为3.9%,期限为130天。这3款产品都超过农行普通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交银理财推出的抗“疫”精选产品,募集规模为30亿元,所募集的理财资金将主要投向生产防疫用品的优质重点企业,以及其他抗击疫情相关领域,业绩比较基准为4.1%,同样也较高。

“从产品收益看,抗‘疫’专属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普遍高于一般理财产品,同时还减免销售手续费等。”董希淼表示,“向医生、护士、军人等特定人群定制业绩比较基准更高的理财产品,以此肯定和鼓励他们为疫情防控作出的贡献,彰显了金融的温度和关怀”。

普益标准研究员陈丽君同样表示:“对普通投资者来说,这类产品是值得购买的,不仅收益略高于普通产品,也体现了对疫情相关行业、实体经济的支持。而且,对于这类银行理财产品,部分银行免除销售手续费、托管费和投资管理费,让利客户。如华夏银行减免各类费用,交银理财免除销售手续费、托管费和投资管理费,让利客户。”

从风险等级上看,总体而言,抗“疫”专属理财产品的风险集中在中低风险。不过,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分析师殷燕敏表示:“从风险角度而言,产品依然仍以固收类投资标的为主,风险偏低,但均为非保本产品。因此,也会存在损失本金的可能性。”

疫情或改变未来理财模式

也就是说,抗“疫”专属理财产品虽有其独特优势,但毕竟理财非存款,投资仍需谨慎。“投资者应该综合考虑自身的财务能力、风险偏好和理财需求,选择适合自身的理财产品。”董希淼表示,2020年,我国市场流动性将处于合理充裕状态,为服务疫情防控,货币政策也将更加灵活适度,银行业理财产品收益率或有一定下行空间。在同等条件下,建议选择期限较长的理财产品。

与此同时,卜振兴建议,投资者在面对抗“疫”专属理财产品时,还要注意关注理财信息披露,把握理财投资方向,对所投资的理财产品风险具有一定的认识。同时要做好风险评定,坚持买者自负的原则,选择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理财产品,规避风险波动带来的损失。在他看来,投资者还应关注理财产品的开放式周期和运作周期,保持投资与流动性的平衡。

值得一提的是,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在抗“疫”期间,银行除了推出专属理财产品外,受疫情影响,一些新的理财业务模式开始出现,预计将对后疫情时期,甚至更长远的银行理财销售产生影响。“投资者可以学习和掌握理财动向,尤其是关注由于疫情影响带来的‘无接触式’理财业务模式,预计未来线上理财、直播理财等新的理财销售方式会更加普及。”卜振兴说。

战“疫”期间,多家商业银行推出了抗击疫情专属理财产品。这类产品有何特点?与普通银行理财产品又有何区别?此外,随着战“疫”进入后半场,银行理财又将出现哪些变化?

抗“疫”专属理财产品

实际上,专属银行理财产品并不是新鲜事物。一直以来,银行都有推出各类专属理财产品的传统,比如劳动节专属理财产品、母亲节专属理财产品等。由于过去此类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往往超过普通理财产品,因而市场反响都较好。

不过,由于近年来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不断深入,过去的预期收益型产品发行数量已不断减少。经济日报记者发现,此次多家银行推出的抗“疫”专属理财产品,也基本上为净值型理财产品。

比如,农业银行推出的医师专享、军人专享、“加油湖北”专享3种理财产品,均为“金钥匙安心得利灵珑”系列封闭净值型理财产品。中国银行推出的两款“白衣天使专属”理财产品,也均为净值型理财产品,而非过去的预期收益产品。其中,期限为142天的理财产品,其业绩基准为4.05%;另一款期限为127天的产品,业绩基准为3.90%。

可以看到,尽管均为抗“疫”专属理财产品,但不同产品之间存在资金近一段时间来,多家商业银行陆续推出抗击疫情专属理财产品,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共有15家银行发行了41款此类产品。

用途、投资领域、面向人群等方面的差别。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高级经济师卜振兴表示,归纳来看,目前主要分为3类:一是客户面向特殊人群或特殊区域,如农行推出的医师专享、军人专享、“加油湖北”专享3种理财产品,主要是面向特殊人群和地区;二是募集资金主要投向抗疫企业和抗疫项目,如交行和工行发行的抗“疫”专属理财产品,主要投向相关企业和领域;三是以抗“疫”为主题,减免部分费用,起到快速募集资金的目的。

“商业银行及理财子公司通过发行抗疫主题理财产品,募集更多资金,有助于发挥银行业在资产管理方面的专业能力,加大对疫情防控的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这是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具体举措。”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表示。

彰显金融的温度和关怀

值得注意的是,与市场同期限、同类型的理财产品相比,抗“疫”专属理财产品普遍收益较高,不论是在费用减免方面,还是在理财收益方面均有很多让利于客户的操作。

比如,从业绩基准上看,多家银行的专属理财产品大多在3.7%以上。其中,农行推出的医师专享和军人专享理财产品业绩基准均为4.06%,期限分为182天、162天;“加油湖北”专享产品的业绩基准为3.9%,期限为130天。这3款产品都超过农行普通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交银理财推出的抗“疫”精选产品,募集规模为30亿元,所募集的理财资金将主要投向生产防疫用品的优质重点企业,以及其他抗击疫情相关领域,业绩比较基准为4.1%,同样也较高。

“从产品收益看,抗‘疫’专属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普遍高于一般理财产品,同时还减免销售手续费等。”董希淼表示,“向医生、护士、军人等特定人群定制业绩比较基准更高的理财产品,以此肯定和鼓励他们为疫情防控作出的贡献,彰显了金融的温度和关怀”。

普益标准研究员陈丽君同样表示:“对普通投资者来说,这类产品是值得购买的,不仅收益略高于普通产品,也体现了对疫情相关行业、实体经济的支持。而且,对于这类银行理财产品,部分银行免除销售手续费、托管费和投资管理费,让利客户。如华夏银行减免各类费用,交银理财免除销售手续费、托管费和投资管理费,让利客户。”

从风险等级上看,总体而言,抗“疫”专属理财产品的风险集中在中低风险。不过,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分析师殷燕敏表示:“从风险角度而言,产品依然仍以固收类投资标的为主,风险偏低,但均为非保本产品。因此,也会存在损失本金的可能性。”

疫情或改变未来理财模式

也就是说,抗“疫”专属理财产品虽有其独特优势,但毕竟理财非存款,投资仍需谨慎。“投资者应该综合考虑自身的财务能力、风险偏好和理财需求,选择适合自身的理财产品。”董希淼表示,2020年,我国市场流动性将处于合理充裕状态,为服务疫情防控,货币政策也将更加灵活适度,银行业理财产品收益率或有一定下行空间。在同等条件下,建议选择期限较长的理财产品。

与此同时,卜振兴建议,投资者在面对抗“疫”专属理财产品时,还要注意关注理财信息披露,把握理财投资方向,对所投资的理财产品风险具有一定的认识。同时要做好风险评定,坚持买者自负的原则,选择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理财产品,规避风险波动带来的损失。在他看来,投资者还应关注理财产品的开放式周期和运作周期,保持投资与流动性的平衡。

值得一提的是,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在抗“疫”期间,银行除了推出专属理财产品外,受疫情影响,一些新的理财业务模式开始出现,预计将对后疫情时期,甚至更长远的银行理财销售产生影响。“投资者可以学习和掌握理财动向,尤其是关注由于疫情影响带来的‘无接触式’理财业务模式,预计未来线上理财、直播理财等新的理财销售方式会更加普及。”卜振兴说。

责任编辑:李虹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下一篇

谣言:口罩越厚,防病毒效果越好

2020-03-09 11:32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