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银行理财收益率持续下跌趋势持续。融360大数据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19年11月,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共9800只,环比增长17.13%;人民币非结构性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4%,环比下降2个基点,连续21个月下跌并创三年新低。
专家和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下跌趋势将在2020年延续,不过,收益率下跌的背后是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的推进。在这样的背景下,今年,什么样的银行理财产品会受到追捧?银行理财应当采取哪些策略来应对转型?
“未来,银行理财尤其是理财子公司在股债资产的灵活配置、销售渠道的多元拓展、另类资产挖掘和新产品研发上有较大想象力。转型红利为我国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成为可以对标贝莱德、先锋基金等全能型资管机构提供了想象力。”兴业研究大类资产策略分析师孔祥表示。
下跌趋势大概率延续
银行理财收益率的持续下跌,反映在不同机构的统计数据中。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2019年11月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指数报告显示,11月,银行理财收益指数环比下滑至91.11点,银行理财收益水平环比下滑1BP至3.81%。普益标准在解读该报告时称,未来,货币政策将持续保持中性偏宽松的基调,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仍有一定的下行空间。
同时,上述机构还表示,从发行量表现来看,预期收益型产品占比仍然较高,随着过渡期临近,银行加速推动产品净值化转型,预计2020年下半年,银行理财发行将再次出现大幅下滑的表现。
“2020年银行理财收益率将延续之前的下跌趋势。”在采访中,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告诉《金融时报》记者,一方面,流动性宽松预期不改,央行引导市场利率下行的决心非常坚定;另一方面,银行理财仍在持续消化存量的过程中,过去配置了大量长期高收益的非标资产,银行需要发行新产品衔接,随着部分非标资产到期并退出,新资产组合收益率会不断下降。
针对不同类型的银行理财产品,孔祥认为,受到近期监管发布的《关于规范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影响,现金管理型产品收益率将出现明显下跌,有可能会有30至40个基点的下跌空间。不过,在经济出现复苏的环境下,高收益资产获得能力边际有所改善,其它类型的产品的收益率跌幅将会收窄。
积极准备应对转型
在银行理财持续转型的2019年,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取得了一定进展。根据融360大数据研究院监测的数据,去年下半年以来,新增净值型产品数量每个月均维持在1000只以上。
从具体的数据中,净值化转型的成果更为直观。11月,银行理财市场净值产品存续量为13723款,环比上升1034款。净值转型程度指数为9.82点,环比上升0.75点,较上年同期上升6.93点。从全国净值产品存续数量来看,全国性银行净值产品存续量为7486款,环比上升604款;城商行净值产品存续量为4862款,环比上升312款;农村金融机构净值产品存续量为1375款,环比上升118款。
普益标准认为,各类型银行净值产品存续量均有不同程度提升,全国性银行整体转型进度更快,这与全国性银行加速推动理财子公司转型,倒逼产品净值化转型速度提升有一定关系。随着过渡期截止日期的临近,在监管层不放松转型要求的前提下,银行净值化转型速度将继续提升。
对于今年的展望,上述机构表示,考虑到目前市场上预期收益型产品存量仍然较大,且后续投资者的教育、引导难度偏大,较多银行可能考虑将转型时间推后,因此不排除2020年下半年银行理财产品转型速度加快的可能性。
“从市场整体来看,净值型产品规模占比仍然偏低,尤其是地方性小型银行的理财产品净值化比例较低,发行的大多仍是预期收益型产品,转型难度较大。”刘银平表示。
“预计2020年完成所有产品转型难度较大,但‘开弓没有回头箭’,预计资管新规执行方向会微调,但基调不会改变。”孔祥表示,在转向净值化管理后,短期内表外理财规模收缩已成业内共识。
那么,面对转型的压力,银行业应当如何面对?
从中长期来看,孔祥认为,银行理财从业者应考虑非标资产的期限错配、选择处置非标的手段、找到接力非标的高收益资产、搭建投研与估值体系以及选择合意的净值型产品类型等问题。在寻找净值型产品时,他建议可以首先试水“类货基”,进而推进“类债基”产品并尝试发行“指数类”“股债”混合类产品。
此外,对于区域银行而言,单独成立子公司成本过高,联合成立需要机构间协调,目前资产管理事业部和财富管理双轮驱动是普遍路径,因此要权衡好这两类业务;对于大型银银行而言,根据“处置在母行”的要求,目前各家行普遍保留了行内资管部进行风险资产处置,未来新产品发行主要依靠子公司,因此要协调好母行资管部与理财子公司的关系。
子公司发展备受瞩目
“理财子公司的产品门槛偏低,公募理财中1元起购产品占比超过一半,产品平均收益率要高于传统银行理财产品,产品种类更加丰富,对投资者更加有吸引力。”刘银平认为,2020年,理财子公司产品将受到追捧。
刘银平进一步分析表示,随着开业的理财子公司逐渐增多,且会逐渐承接母行迁移过来的转型之后的理财产品,理财子公司产品发行量将会爆发式增长。目前成立理财子公司的大多是大中型银行,到2020年底,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后,理财子公司产品规模大概率会超过银行体系理财产品规模。
“向理财子公司转型有制度红利,但也失去了过去模式下的便利,故理财子公司会沿着转型成本小、潜在红利多的方向推进。”孔祥预计,“产品配置上对非标资产依赖少、标准化风险资产配置比例高、负债成本高、注册地比母行更市场化、管理层与核心业务层来源于非母行比例高的理财子公司,预计后续在推进净值化转型进度上会更快。”
对于理财子公司未来潜在的机会,孔祥表示,理财子公司后续探索指数与FOF/MOM并行,而消费金融ABS、房地产ABS、可转债等另类资产长期看有明显收益挖掘的机会,盘活相关资产是后续获得超额收益的主要来源,是理财产品尤其是公募理财后续加大相关资产配置的主要方向。同时,面对零售/机构客户差异化增强的局面,后续理财子公司的渠道建设可能要基于客户需求条线来划分,比如采取机构条线、零售条线的模式。此外,监管要求、非本行渠道和本行代销体系三者的博弈将成为子公司发展的创新动力。例如,应对本行的财富管理体系竞争或将促进理财子公司销售端“投顾化”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