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 财经新闻头条 > 正文

破解融资难要避免“垒小户”

2020-01-09 10:39 来源:青岛日报
分享到:

2020年伊始,破解小微融资难再升级,成为从上到下的共同行动。

无论是新年第一天宣布的“降准”,还是1月7日金融委的新年首次发声,其目的都在于力促金融机构扶持中小微企业,破解融资难、融资贵。

一些相关数据都在表明,当前我国逆周期调控效果持续显现,中小微企业融资难有所缓解,去年前三季度,仅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就达36.39万亿元,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1.3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0.81%。

不可否认的是,在经济三期叠加的特征持续深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中小企业经营压力依然存在,持续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切实缓解融资难、融资贵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种背景下,避免“垒小户”正成为破解小微融资必须要跨过去的“一道坎”。

长期以来,金融机构为了降低风险,集中将资金投放给大型企业、国有企业,形成“垒大户”景象。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对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金融机构为了完成对中小微企业的投放指标,又反向操作,把资金集中投放给效益好的个别优质企业,多头贷款、交叉授信现象突出,即所谓从“垒大户”变成“垒小户”。

“垒小户”主要是金融机构为了完成内部和监管对小微、涉农贷款的考核要求,集中对若干小企业授信的做法,同“垒大户”一样,暗藏着很多的金融风险。过度“垒小户”会导致小微企业获得的资金超过自身实际运营需求,信贷资金容易被挪进股市或楼市,甚至去做民间借贷。

曾经有报道称,有的银行因要完成小微或“三农”考核,暗示本行的大中型客户自行寻找散户进行借名贷款,即表面上银行是将资金借给了分散的贷款客户,实际上这些资金最终的使用者还是之前旧有的客户,这种情况下很容易产生资金挪用风险。

在一些地方,部分大型银行为了完成普惠金融业务和考核目标,凭借其资金实力和利率优势,对地方中小银行的正常信贷业务形成挤压效应,导致中小银行优质客户流失。有的银行联合“垒小户”瓜分贷款指标,或减缓整体贷款发放、降低分母来完成目标任务,或打“擦边球”人为调整划型,可能导致小微企业信贷统计数据虚高。

避免金融机构“垒小户”,关键还在于树立明确的导向,引导商业银行细分客户群体,鼓励商业银行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创新产品和服务方式,真正让金融活水流入到有需求的小微企业中,增强小微企业信贷供给有效性,巩固已经初步形成的能贷、会贷模式。此外,还需要健全商业银行考核评价的长效机制,研究适度加大小微企业不良容忍度政策的灵活性,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细化授信尽职免责政策,将尽职免责与不良贷款容忍制度有机结合,把尽职免责政策落到实处。

金融委新年的首次发声显然也特别强调了这一点,指出要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小微企业信贷的供给,引导银行细分客户群体,避免“垒小户”,促进客户下沉。支持政策性银行通过转贷方式加大对中小银行的合作。健全商业银行考核评价的长效机制,研究适度加大小微企业贷款不良容忍度的灵活性,将尽职免责政策落地落实。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下一篇

花多少?存多少?欠多少?

2020-01-10 10:55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