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内外部环境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中一些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逐渐暴露,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暴露的风险正在逐步得到化解,保障了金融市场平稳运行,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在这一大的背景下,随着商业银行加大处置不良贷款力度,以不良资产经营为主业的资产管理公司(AMC),在助力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的同时,自身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期。
供应出现结构性变化
中国银保监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2.37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320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86%,较上季末增加0.05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余额为3.82万亿元。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发布的研报认为,虽然不良贷款占比和余额仍有小幅度增加,但单季不良贷款占比和关注类贷款占比相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拨备处于合理水平,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依然保持稳定。同时,不良率小幅增加主要受商业银行核销进度放缓以及城商行和农商行不良率明显增加等因素影响。一方面,城商行和农商行等地方性银行将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计入不良贷款的过渡期陆续结束;另一方面,城商行和农商行等中小型银行正处于不良资产的出清阶段。但从总体来看,商业银行仍在不断加大不良资产的处置力度。
有业内人士表示,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不良资产市场供应保持平稳,供给出现了结构性的变化。前两年,受严监管影响,不良贷款界定严格,商业银行出清不良贷款的频率加快,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成为市场主要供给方。从2018年开始至今,市场发生了新的变化,大型商业银行在经历了前期大规模处置不良资产包之后,速度明显放缓,城商行和农商行成为市场主要供给方。预计后期中小机构将成为不良资产供给的主要来源。
考虑到信托项目中的兑付风险,以及应收账款中蕴含的潜在风险,都可以促使不良资产的产生,不良资产供给平稳增长的趋势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扭转。因此,此轮不良资产周期尚未出现拐点,对于AMC来讲,良好的投资窗口已经打开。
不良资产量增价跌
“我国的不良资产投资风口已来临,且正呈现难得的价格机遇期,不良资产市场正呈现量增价跌态势,今年上半年资产包平均价格较去年跌幅近半。”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邓智毅表示。
在新一轮不良资产周期开启之初,受市场吸引,市场各类竞争主体包括一些专业性不强的新型机构蜂拥而至,催生了不理性竞争现象,在一些区域尤其是江浙地区出现了不良资产包价格高企,甚至一度出现高达八折抢包的情况。自2018年下半年以来,市场逐步回归理性,不良资产包的价格持续回落。今年这一趋势得以延续。
业内人士认为,不良资产行业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行业,在经历了盲目投资以及高价收购之后“亏损”的市场教训之后,“市场新军”等机构投资更加理性。从当前市场来看,三四折的不良资产包已经成为常态。供应较足、价格较低、市场较为理性,此时正是收持不良资产的最佳时机。
虽然面临良好的投资风口,但是对于AMC来讲,也面临着一些难题。有市场人士表示,虽然市场推出的不良资产包规模增加,但是寻求性价比较高的项目仍有一定的难度。对于新入场的机构而言,专业人才的欠缺是一大制约因素。此外,不良资产收持需要大量的资金,AMC面临资金压力,尤其是“市场新军”,包括地方AMC和其他规模较小的机构,资金压力更为明显。
“资产荒”只是相对概念
好项目难找,导致了当前市场上出现了“资产荒”的说法。对于这一问题,业内人士大多认为,所谓“资产荒”只是个相对的概念。
在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并购重组事业部总经理隋兆辉看来,“资产荒”是相比之前的投资而言,现在寻找收益率以及风控符合要求的项目存在一些难度。隋兆辉认为,所谓“资产荒”与经济增速换挡以及市场波动有关,还与资金方加强风险识别体系建设有关。前期个别投资机构盲目扩张弯道超车走捷径,实际上背离风险控制的基本理念。因此,“资产荒”不是坏事,能够促进市场更清醒和理性地判断。
中国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总监雷鸿章认为,“资产荒”是一个相对于过去高增长、高收益的概念。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经济都保持较高增速,也给资本带来丰厚回报。无论对于经济发展还是投资,高速增长都只能在特定阶段存在而无法长期持续。适度的发展速度、合理的投资回报、高质量的增长,才是经济发展和资本运行的常态。
业内人士表示,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更需要保持理性的投资心态。树立合理的投资收益预期,避免盲目追求高回报,注重寻找回报合理、风险可控的项目。注重资产的质量,才能获得较好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