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 财经聚焦 > 正文

激荡新动能 中国企业改革创新跑出加速度

2019-11-04 10:13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企业是经济的细胞,也是创新主体和动力源泉。企业活则经济活,企业强则经济强。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关键阶段,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正在向世界一流企业进发,在改革创新中跑出“加速度”,激荡出中国经济发展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11月3日,在由国务院国资委、山东省人民政府、新华社指导,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山东省国资委、济南市人民政府、经济参考报社共同承办的第三届中国企业改革发展论坛上,上千位中国领军企业掌舵人和权威专家齐聚泉城,汇聚智慧,解密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密码。

坚守实业 坚守主业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坚守实业则是企业的立身之本。聚焦实体经济,做强做精主业,已经成为近年来企业发展的关键。

1998年到2018年,营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35%,利润总额年均复合增长率47%,山东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交出了企业经营的亮丽成绩单。“非主营业务坚决不做,低附加值业务坚决不做,重复性规模扩张并购坚决不做。”山东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谭旭光在论坛上道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三个坚决不做”。

推动实业主业稳步壮大,中国中车集团也是其中的佼佼者。2016年至2018年,中国中车集团实业主业收入占总营业收入比重持续增加,分别为83.05%、91.79%和92.50%;轨道交通装备核心主业收入占总营业收入比重稳步提高,分别为69.03%、76.03%和76.77%。

“在做强做优轨道交通装备核心主业的同时,依托核心技术与装备优势,延伸拓展进入高分子复合材料、新能源汽车、风电装备、环保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不断培育新产品、新技术和新业态。”中国中车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化龙在作主旨演讲时介绍。

“国有企业正在迈向结构更优、效益更好、质量更高的发展。”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在论坛上强调,下一步国资委将继续推进国企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坚决退出不具备竞争优势的非主营业务,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更多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

改革破局 合作共赢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面临各种内外部挑战,企业高质量发展必须持续深化改革。

在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看来,中国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关键,是盘活庞大的国有经济,要尽快实现国有经济与国有资产的概念和操作层面的分离,国有经济战略布局有进有退,并加快国有企业自身改革。

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打造新的竞争力,离不开各类企业的精诚合作、开放共赢,混合所有制改革成为重要契机。

目前,央企混改的数量已达到七成。国资委公布数据显示,按照穿透式统计口径,从2013年到2018年,央企混改企业的数量已经达到70%。在此期间,央企实施混改3359项,引入非公有资本超过9000亿元,各省区市实施混改企业超过5000项,引入非公有资本超过6000亿元。

“通过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借势发展,也是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全国工商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李兆前表示,混改不是为了混而混,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不同所有制经济合作,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

“混改也是双向的,民营企业既要参与混改,也要持开放态度,邀请国有企业以股权合作、项目合作等方式参与自身企业的改革,最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混合发展格局,打造新的竞争优势。”李兆前说。

改革是一项由内到外的剧变,需要多方面政策支持,更需要广大企业和企业家自我施压,主动变革。

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煤矿综采技术和装备供应商,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三项制度改革实现了企业自我革新。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副书记焦承尧介绍,公司掀翻“大锅饭”,实施分配制度改革,实现薪酬能高能低;实施干部制度改革,充分激发中层干部活力和创造力;打破“铁饭碗”,持续开展用工制度改革,实现员工能进能出。

创新转型 争创一流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创新已成为引领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

“以‘复兴号’高速动车组为标志,我国轨道交通装备技术迈出了‘从追赶到领跑’的关键一步。”刘化龙表示,近年来中国中车获得的国家级科技奖项(12项)和专利奖项数量(专利金奖9项、银奖5项、优秀奖63项、获奖数量排名全国第二)位居国内制造业企业和中央企业前列。从引进,消化吸收到再创新,以中国中车为代表的央企,通过创新正在国际市场大放异彩。

独木不成林,一花不成春。越来越多的“争先者”激荡出创新的“大合唱”。

“中国企业现在更多是‘大’,‘强’还需要努力,包括盈利能力、回报率、收益率及产业核心竞争力都需要提升。”中国中化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和中国化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宁高宁建议,要全面深入地进行国际对标,战略和主业持续聚焦,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持续推动创新和研发,改革体制和评价体系,坚持可持续发展。

浪潮集团董事长兼CEO孙丕恕在当天下午创新论坛上指出,随着近几年国家创新发展战略深入推进,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引领的数字经济,成为产业升维,带动和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面对技术与国内外市场变化给企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智慧企业,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能够降本增效,并释放企业创新活力。

“下一步要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国有企业与各类所有制企业、各类主体融通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不断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郝鹏说。

“高质量发展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从追求体量优势、速度优势转向质量优势和效益优势。”在中国工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四清看来,高质量发展至少包括三方面内容,即优化发展供给体系,持续升级的需求体系,以及更加适配的金融体系。要提高供给质量就必须顺应全球化变革大趋势,充分发挥国际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打造更趋完整性、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的产业链,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中国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敢为人先的创新勇气,也离不开中国企业家心无旁骛创新发展的信心。

“信心是最大的发展环境。”福耀玻璃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曹德旺用“五个必须”道出企业家的成功之道,一是必须具备文化自信,二是必须具备所从事事业的专业经验,三是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四是必须要有胸怀境界和为国为民的热情,五是必须具备市场经验。

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任凭“弄潮者”击水遨游。为期两天的论坛为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指引了航向。有理由相信,未来中国企业中将涌现越来越多的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助力中国经济这艘巨艇更加行稳致远。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