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公募基金对固收类产品的探索市场可谓多点开花,先是首批浮动净值型货币基金获批,随后又有多只摊余成本法定开债基相继入市发行。
据悉,自资管新规打破刚兑以来,传统摊余成本法的货基发行数量便一路降至冰点,而浮动净值型货基的推出,则更加明确此类产品业绩波动、收益不再保本。虽然货币基金不能再采用摊余成本法,但此类估值方法被多家基金公司广泛采用在债券基金上。
首批浮动净值型货基获批
7月12日,证监会最新公布的《基金募集申请公示表》显示,汇添富、嘉实、华安、中银、鹏华、华宝基金旗下共6只浮动净值型货币基金已经于7月5日同时获批。此外,还有23家基金公司申报的浮动净值型货币基金和8家基金公司申报的市值法货币基金处于审查阶段。
据了解,自2003年首只摊余成本法货币基金发行后,国内公募市场上的货币基金一直都延续了摊余成本法。自资管新规和流动性新规推出后,2018年4月,有基金公司开始上报市值法货币基金。随后经监管部门研讨,将市值法货币基金改名为浮动净值型货币基金,目的是为了更明确该类基金不保本保息,有业绩波动风险等特征。
首批6只浮动净值型货币基金在名称上略有不同。华宝、华安、中银、嘉实、鹏华基金旗下的浮动净值型货币基金均采用发起式,汇添富则没有采用发起式。
所谓发起式基金,是指基金管理人及高管作为基金发起人认购基金的一定数额方式发起设立。同时,发起式基金还颇受机构投资者青睐。上述五家基金公司采用发起式设立浮动净值型货币基金,似乎对当前货币基金市场的情况持谨慎判断。
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16日,自2018年来,传统摊余成本法货币基金已经不再新发。而市场存续的货币基金虽然琳琅满目,但规模和业绩在今年上半年遭遇双降,就连规模最大的货币基金天弘余额宝收益也已降至成立以来的最低点。
此外,去年基金发行市场的“黑马”短债基金热度仍存。如何重新激起投资者对此款新型货币基金的吸引,是目前各家公司即将面临的难题,而采用发起式成立,至少在规模上或有一定保障。
除了规模之外,影响一只基金的决定性因素便是业绩。有业内人士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无论货币基金是采用摊余成本法进行估值还是浮动净值型,其业绩都不会受到太大影响,只是收益计算方法和基金披露方式不同而已。
摊余成本法定开债基密集发行
今年以来,各家基金公司不断尝试推出新型债券类产品,并且深受各类投资者青睐,比如,今年大火的债券指数基金。
与摊余成本法货币基金发行停滞不同,今年一季度南方基金旗下首只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的定开债基获批,并于5月发售,首募规模达到63.46亿元,由此拉开了此类产品上报的序幕。
据《国际金融报》记者不完全统计,银华、万家、长盛、农银汇理基金等多家公募旗下采用摊余成本法的定开债基正处于发行阶段。
2018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明确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指导意见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中,监管机构对于产品净值化管理作出了较为灵活的规定,一方面鼓励资管产品采用市值法计价,另一方面也允许满足条件的金融产品采取摊余成本法计价。
根据《通知》,过渡期内,对于封闭期在半年以上的定期开放式资产管理产品,投资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的并持有到期的债券,可使用摊余成本计量,但定期开放式产品持有资产组合的久期不得长于封闭期的1.5倍;银行的现金管理类产品在严格监管的前提下,暂参照货币市场基金的“摊余成本+影子定价”方法进行估值。
银华稳裕拟任基金经理瞿灿表示,短期理财类产品的投资者通常较为看重产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摊余成本法定开债基采用摊余成本法计价,可以平滑持仓债券在不同时期的损益,产品净值表现将相对平稳,投资者的净值体验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