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 财经聚焦 > 正文

金融业改革开放四十年:坚持市场主导 坚持对外开放

2018-12-28 07:00 来源:青岛全搜索电子报
分享到:

利率管制基本放开,建立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多家金融机构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明显增强,人民币位列全球第五大国际支付货币;债券通、沪港通、深港通等均已开通,制定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路线图和时间表……这是当前中国金融业图景中的几个细节。

金融业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发展巨大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40年来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基本建成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具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现代金融市场体系。

中国金融业改革的内在逻辑在于始终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始终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履职,始终坚定不移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始终将维护经济金融稳定作为重要目标。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改变,金融体系改革如何帮助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再改革、再开放的大幕已经拉开。

四十年构建现代金融体系

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近日撰文,回顾了中国金融业改革开放的四十年历程,其成果集中体现在我国金融调控及宏观审慎管理框架逐步完善、金融机构改革不断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建立健全金融市场体系、人民币以市场化方式走向国际化、稳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持续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建立健全货币政策框架体系,强化货币政策宏观调控。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国际社会认识到宏观不审慎是危机发生的重要原因,人民银行较早在逆周期宏观审慎管理方面进行了创新性探索。

2009年下半年,针对当时人民币贷款快速增长的局面,提出按照宏观审慎政策框架设计新的逆周期措施。2010年,通过引入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措施,将信贷投放与宏观审慎要求的资本充足水平相联系,探索开展宏观审慎管理。2010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用好宏观审慎工具后,人民银行不断完善宏观审慎政策,将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升级”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逐步将更多金融活动和资产扩张行为以及全口径跨境融资纳入宏观审慎管理。2017年,“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被正式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我国金融调控和宏观审慎管理框架逐步完善。

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金融业改革开放进入更深的层次。其中一项重要的成绩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其长期的目标是逐步使人民币成为可兑换的货币。2009年7月,在上海和广东等地率先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随后逐步扩大至全国。之后陆续推出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人民币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RQDII)、沪港通、深港通、基金互认、债券通等创新制度安排,完善人民币国际化基础设施体系。2015年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执董会认定人民币为可自由使用货币,决定将人民币纳入SDR(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并于2016年10月1日正式生效。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里程碑,反映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改革开放成就的高度认可。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统计,截至2018年8月末,人民币位列全球第五大国际支付货币,已有超过60个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将人民币纳入官方外汇储备。

此外,在利率、汇率市场化方面都通过改革实现了重大突破。2013年7月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2015年10月放开了存款利率上限,我国利率管制基本放开,标志着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汇率市场化方面,近十年来尤其是在2015年“811汇改”之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目前,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的弹性明显增强,汇率预期总体平稳,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了基本稳定。

金融改革的内在逻辑和经验

回首四十年,中国金融改革发展步履艰辛,改革的成果来之不易。易纲在前述文章中对中国金融业改革发展的内在逻辑及经验进行了总结:一是始终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第二,始终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履职;三是始终坚定不移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四是始终将维护经济金融稳定作为重要目标;此外,前瞻性地设置中央银行职能定位。

坚持市场化原则是中国金融改革的根本。易纲以金融机构改革为例,改革开放之初,只有人民银行一家银行,高度垄断经营;改革后陆续成立了几百家城市商业银行和几千家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很多银行完成股改上市,产权不断明晰,银行业国有控股比重大幅下降,经营效率大幅提升。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进一步完善了会计准则和披露制度,强化外部监督和市场约束。随着对证券公司、保险公司、金融控股公司等领域问题金融机构的处置,刚性兑付被打破,市场化的退出机制也逐步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稳步实施,以存款保险为平台的金融风险处置框架正在有序建立。

而坚持对外开放是中国金融业改革的动力。易纲指出,通过对外开放,主动、深入了解金融监管的国际准则,客观认识到了我们的差距,引进了技术和管理,也引进了竞争机制,特别是有助于改善公司治理和减少外部行政干预,也会促进会计准则、透明度和信用评级等中介服务领域的改革。通过对外开放,还推动了国内相关领域改革,比如人民币加入SDR,就要求我们不断完善与储备货币发行国地位相适应的宏观政策框架,从而增进国际社会对人民币的信心。

不仅如此,每一项金融改革的成功推进都离不开良好的经济金融环境。为此,宏观调控尤其是货币政策必须根据经济形势变化灵活适度调整,加强逆周期调控。在经济过热或资产价格出现泡沫时,必须采用适当工具“慢撒气”“软着陆”,实现平稳调整;在经济衰退或遭遇外部冲击时,必须及时出手,稳定金融市场,增强公众信心。同时,妥善把握好金融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在保持金融体系稳定、金融服务不间断和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的前提下,发展金融市场,推进金融改革,扩大对外开放。

新起点再开放

继往开来,中国金融业继续开放的步伐仍在有条不紊地向前迈进。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称,实践证明,过去40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的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条件下进行。他宣布了一系列对外开放的新举措,并称“我们将尽快使之落地,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努力让开放成果及早惠及中国企业和人民,及早惠及世界各国企业和人民”。

易纲也在这次论坛上,对金融业改革开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他称,下一步,我们将遵循以下三条原则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一是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原则;二是金融业对外开放将与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相互配合,共同推进;三是在开放的同时,要重视防范金融风险,要使金融监管能力与金融开放度相匹配。易纲同时指出,这些措施是经过慎重考虑后,在评估各项条件已经成熟、监管已到位、数据已到位后,才进一步推进的。

截至目前,4月份集中宣布11项具体开放措施已落实7项。同时,人民银行还积极推进支付清算、债券市场、信用评级、征信等金融领域扩大对外开放。

与此同时,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打好三大攻坚战,其中第一大攻坚战就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在金融领域,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成为新时期的第一要务,这也是中国金融业再改革和再开放的前提和使命。

对此,易纲在撰文时也阐述了如何兼顾防风险、促改革:人民银行积极履行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职责,牵头制定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出台资管新规及配套政策,加强金融控股集团监管,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与金融基础设施监管制度,补齐制度短板。积极稳妥推动结构性去杠杆,把好货币总闸门,加强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严格落实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严控家庭部门债务、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和地方政府杠杆率过快增长。有序整治各类金融乱象,果断处置部分高风险金融控股集团风险,大力清理整顿金融秩序,持续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